摘要:10月9日,柘城县朱襄镇周庄村的田埂上格外热闹——种植大户曹连平玉米收获后的大田里,一场面向种植户的小麦播种“田间课堂”正在开展。柘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推广研究员、省科技特派员皇雅领蹲在田边,手里攥着土块,现场拆解阴雨天气下小麦播种的“堵点”,用“分类施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陈萌萌 通讯员 马学贤/文图
10月9日,柘城县朱襄镇周庄村的田埂上格外热闹——种植大户曹连平玉米收获后的大田里,一场面向种植户的小麦播种“田间课堂”正在开展。柘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推广研究员、省科技特派员皇雅领蹲在田边,手里攥着土块,现场拆解阴雨天气下小麦播种的“堵点”,用“分类施策+关键技术”的组合拳,为来年小麦丰收打基础。
入秋以来,柘城县持续阴雨天气,土壤含水量偏高、墒情失衡,不仅延缓了秋作物收获进度,更给小麦适期播种蒙上“阴影”。“地里湿得踩上去黏脚,硬种下去要么烂种,要么出苗不齐!”曹连平的顾虑,也是全县不少种植户的心病。针对这一问题,皇雅领结合不同地块实际,给出了精准解决方案:墒情刚好的地块,要先把地整“细”,严格按照“四适一压”技术播种——适期、适墒、适量、适深一个不能少,播完后必须镇压,让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这样才能出齐苗、出壮苗;土壤过湿的地块,别着急下种,优先开沟散墒,等土壤含水量降到适宜范围,再抢时间播种,避免“湿播”影响出苗率;要是短期内墒情实在降不下来、没法整地,就用“四补一促”的“应急招”——选好品种,以“种”补晚;施足底肥,以“肥”补晚;增加播量,以“密”补晚;提高质量,以“好”补晚,加强田间管理,“促”苗情转化,把晚播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两套技术不是‘一刀切’,是跟着地块情况‘走’的!”皇雅领一边演示土壤湿度判断方法,一边强调,当前正是小麦播种的关键期,农户要多关注天气预报,抓住雨停后的晴好窗口期。
在此也特别提醒全县农民朋友:眼下要抓紧推进玉米等秋作物的收获,尽早腾茬、及时清理田间秸秆;腾茬后趁着土壤墒情适宜,抓紧深耕、耙碎,为后续播种做好准备,确保小麦“应种尽种、种在适期、种出质量”,为冬前壮苗培育争取主动。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