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来了?别急,加沙的真正考验才刚开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13:30 1

摘要:终于,传来了一个听起来像“和平”的消息:加沙停火。特朗普在“真实社交”上亲自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签署了他提的“20点计划”第一阶段协议。媒体纷纷高呼“历史性时刻”。可问题是,过去两年我们听过多少次这种“历史性时刻”?然后呢?一周后,炸弹又落下。

文︱陆弃

终于,传来了一个听起来像“和平”的消息:加沙停火。特朗普在“真实社交”上亲自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签署了他提的“20点计划”第一阶段协议。媒体纷纷高呼“历史性时刻”。可问题是,过去两年我们听过多少次这种“历史性时刻”?然后呢?一周后,炸弹又落下。

这一次,会不一样吗?回头看,这场从2023年10月打到现在的加沙冲突,已经磨成了一场漫长的噩梦。两次停火都没撑过一周。卡塔尔、埃及、联合国都试过,最后都败在一句老话上“互信为零”。哈马斯指责以色列没撤军、以色列反咬哈马斯没放人质,双方互骂一番,导弹再起飞。谁都知道,所谓“停火协议”,有时只是换个姿势继续斗。

但这次不一样。特朗普亲自下场。那位自诩“能搞定任何交易”的总统,重新拿出了他那套“交易的艺术”,把停火变成一场政治秀。20点计划、埃及和卡塔尔斡旋、哈马斯的“总体接受”,听上去都挺像样,可细看就知道,这停火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外交戏剧。剧本写得华丽,但真要开拍,演员都不太信任导演。

这份所谓的“和平协议”,四个关键点,看似漂亮,实则全是坑。

第一,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听着很好,但谁来保证?特朗普说美国“不会允许”以色列在人质获释后继续行动。听过这话的人可能想笑,过去两年,美国一边劝和,一边给以色列补弹。联合国要投停火决议,美国一票否决。这次的“不会允许”,有几分可信?“口头保证”这玩意,在中东用得太多,价值早被通胀成废话。

第二,确保以色列撤军。以色列说“分阶段”,哈马斯要求“彻底撤出”,结果写在协议里的,是个模糊到极致的时间表。以色列最擅长的,就是用“安全考虑”拖延撤军。等到特朗普忙选举去了,哪怕再打几轮,也不过是新闻周期的事。哈马斯当然明白这点,但也没得选,它需要喘口气,需要从废墟里找回一点政治筹码。

第三,人道主义援助。协议说,开放五个口岸,让物资入加沙。听着像希望,可上次援助车队开进去,一半的面粉被炸了,一半的油料被扣下。现在以色列依然掌控通道、检查权、燃料分配权。纸面上援助畅通无阻,现实里,老百姓照样在排队领水。

第四,人质交换。这是最敏感的一环。哈马斯放20个以色列人,以色列释放部分巴勒斯坦囚犯,但条件一长串。以色列明说:“不放2023年10月7日袭击的武装人员”。哈马斯则回嘴:“不接受单方面定义恐怖分子”。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放人的顺序、名单、节奏都可能引爆新的冲突。上一轮停火破裂,不就是在人质问题上炸的吗?

更棘手的是,“20点计划”要求哈马斯“非军事化”。这几乎是哈马斯最不能接受的条件。哈马斯已经在声明里说得够直白,“巴勒斯坦人民不会白白牺牲”。意思很简单,他们不会交出武器。既然如此,这份协议的底线根本就没谈拢。只是暂时按下暂停键,谁也不敢按播放。

美国在这场“和平秀”里唱主角。特朗普极力推销自己是“中东和平缔造者”。他需要一个能上头条的外交成就,一个能盖过国内乱局的“胜利”。他知道战争厌倦情绪高涨,所以包装出一个“我让加沙停火”的形象。但看在中东人眼里,这更像一场为选票量身定制的演出。和平?也许吧。更像是一场为诺贝尔奖造势的公关。

埃及、卡塔尔、土耳其这些老牌中间人还在跑,试图让这场和平看起来“多边一点”。可大家都清楚,美国才是话事人,其他国家只是陪跑。沙特、阿联酋也在观望,他们更关心停火后谁来重建、谁掌控资金流。每个人都在算账,没有人真的单纯想要和平。

接下来的路不好走。协议才签,人质还没放,内塔尼亚胡政府已经出现分裂。极右翼喊着“解散政府”,抗议停火太软。以色列内部的政治派系随时可能掀桌。哈马斯这边也不好受,签了协议不代表就能喘息。若真被排除在未来的加沙治理之外,别说停火,连内部稳定都难保。

加沙未来的治理,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协议规定成立一个“非政治性过渡机构”,哈马斯不得参与。听起来很美,实际上是请一群技术官僚管战后废墟。这在政治上根本站不住脚。没有民意基础、没有安全力量、没有经济资源,怎么治理?结果很可能是,旧秩序倒下,新秩序没起来,混乱更甚。

还有更深的隐患:耶路撒冷、难民回归、巴勒斯坦建国,这些根本问题统统没动。特朗普的计划避开了一切“棘手议题”,看似聪明,其实只是拖延。没有政治解决,就没有持久和平。这次停火,也许能让世界暂时松口气,但加沙的火药味,从未真正散去。

这场“停火”,本质是各方都耗不起了。以色列经济陷入泥沼、哈马斯伤亡惨重、美国厌战、阿拉伯世界焦虑。停火不是出于共识,而是出于疲惫。有人说,这叫“现实的和平”。其实更像是一场被迫的妥协。

但加沙已经流太多血。哪怕这次停火只是暂时的,只要能让炸弹停几天、让孩子能睡一晚没炮声的觉,也值了。问题是,如果这和平没有政治根基、没有相互尊重,它撑不了多久。真正的和平,不是特朗普签的那张纸,而是人心里有没有“够了”的共识。如今,战争停了,话筒交给了政治。但谁都知道,这才是最难打的一仗。

来源:陆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