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9日深夜,上海九颂山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执行董事管金生先生家属的通知,管金生先生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于2025年10月7日与世长辞。
2025年10月9日深夜,上海九颂山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执行董事管金生先生家属的通知,管金生先生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于2025年10月7日与世长辞。
一时间,多少鬓角已斑白的证券老兵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恍惚,仿佛又被拉回那个充满金属气味和血腥搏杀的年代。
这位被称为“中国证券教父”的老人,以九十岁高龄告别了他曾叱咤风云的世界。而在普通投资者眼中,这个名字已然陌生如史前化石。只有在电视剧《繁花》播出之时,那段无法复制的狂野岁月搬上屏幕,人们才重新在黄浦江畔低语着他的传奇。
草莽时代的启蒙者
1988年,管金生创立万国证券,这是中国证券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家起步于上海四川中路一家小门面的公司,会成为日后中国资本市场的巨擘。
管金生与众不同,他有着那一代金融人少有的国际视野。早年留学欧洲的经历,让他对现代金融有着超前的理解。在那个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股票为何物的年代,他已经开始在黄浦江边构筑中国的华尔街之梦。
“中国金融市场要国际化,必须有一批能够与国际巨头抗衡的自己的金融机构。”这是管金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当年听来犹如天方夜谭,却预示了他后来的所有选择。
万国证券在他的带领下迅速崛起,到1990年代初,万国已经拥有了国内证券行业近70%的交易量,其声势之浩大,令同期创业者难以望其项背。管金生的野心与远见,让万国成为了中国证券业的“黄埔军校”。
327国债与帝国的黄昏
1995年2月23日,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管金生与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中经开)在327国债期货上的对决,最终以万国证券的惨败收场。
那天下午,自知损失已难以挽回的管金生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在收盘前8分钟,他抛出了价值高达1400亿元人民币的卖单。这一掷,试图力挽狂澜,却最终将他和他的金融帝国一同推入深渊。
事后测算,万国证券的巨额交易需要的保证金至少数十亿,而当时万国的注册资本不过10亿元。这是一种何等的狂妄与绝望。
“管金生败给了制度,而不是对手。”多年后,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如此评价。在规则不健全的市场里,天才与疯子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327事件不仅改变了管金生的命运,也彻底改写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国债期货市场被关闭,万国证券元气大伤,最终与申银证券合并。而管金生本人,也因此银铛入狱。
金融哲学的悖论
管金生代表了早期中国金融家的一种复杂面貌:他们既是市场经济的启蒙者,又是规则空子的钻营者;既有宏大的国际视野,又有浓厚的草莽气息。
他曾经说过:“证券行业是最高级的商业形式,也是最野蛮的财富分配。”这句话几乎预言了他自己的命运。在那个无章可循的年代,他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中国金融的边界,最终也因越界而坠落。
管金生的悲剧在于,他超前于他的时代,却又受困于他的时代。他试图在一个尚未成熟的市场上推行成熟的金融操作,这种错位注定了他将成为制度变迁的代价。
“管金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代价。”有金融学者曾如此评价。
教父的遗产
尽管管金生个人命运多舛,但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贡献不容忽视。万国证券为中国培养了一整代金融人才,如今证券行业的许多领军人物,都曾与万国有过交集。
更重要的是,327事件促使监管层开始重新审视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控制体系,加速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用鲜血换来的教训,往往最为深刻。
晚年的管金生淡出公众视野,很少接受采访。据说他常常一个人在黄浦江边散步,看着陆家嘴日新月异的天际线,那里曾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一位曾拜访过他的记者回忆,管金生书架上摆着密密麻麻的金融书籍。而在书架最高处,是一张泛黄的万国证券创建时的全家福。
告别与启示
管金生的逝去,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结束。那个草莽丛生、英雄辈出的年代,已经让位于更加规范、也更加平庸的金融新时代。
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监管日益严格。我们不再需要管金生这样的“教父”,但不应忘记他们曾经走过的路。
管金生的一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缩影。他的崛起、辉煌与坠落,折射出中国金融现代化进程中的全部光明与阴暗、成就与代价。
在他去世后,一位上海老券商在朋友圈写道:“教父走了,带走了最后一点江湖气。”
是的,那个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金融江湖已经远去。当我们今天在井然有序的市场中进行交易时,或许会偶尔想起,曾经有一个人,用他的一生为中国金融的现代化试错。
他的传奇,随江水而去;他的教训,却应长存市场。
谨以此文,纪念那个狂飙年代,和那些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付出过代价的探索者。
来源:迪哥看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