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黄河文化精神滋养 做实做活全环境立德树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11:13 1

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19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这一讲话精神,为做好新时代黄河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滨州位于黄河下游,有着独特的黄河文化和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19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这一讲话精神,为做好新时代黄河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滨州位于黄河下游,有着独特的黄河文化和景观,是开展黄河文化教育丰富的资源、天然的课堂。

全环境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是指通过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维度育人环境,全方位育人,培养时代新人。把黄河文化融入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实践中来,不仅能够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认同,爱家乡、爱祖国、传承民族精神,还能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理论内涵及意义

全环境立德树人,是一种系统化、整体性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以便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培养。这一理念突破了传统教育桎梏,把育人场所扩展到学生生活的每个场所,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良好环境。小学阶段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特别需要重视环境熏陶与文化浸润的双重作用,黄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黄河文化教育的价值,对小学生成长来说是多重的。其一,从文化认同角度看,黄河被称为“母亲河”,通过学习关于黄河的历史、诗词、民俗等,能够了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其二,从品德塑造角度看,黄河治理历史所蕴含的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等精神品质,对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其三,从综合素养角度看,黄河文化包含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开展黄河主题综合性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各种知识的整合并提高思维能力。

滨州有黄河楼、黄河文化博物馆群等文化设施,已经成为打卡地标建筑,再加上吕剧、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校外教育资源,为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历史上,黄河在滨州多次改道留下了丰富的治黄文化遗产,现在滨州人民在黄河治理、生态保护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都为小学开展黄河文化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当然,将黄河文化融入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实践,需要遵循“认识--体验--内化--提升”教育闭环。认识阶段,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和资料搜集阅读了解基础知识;体验阶段,主要通过黄河边实地参观或情境模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并深化理解;内化与提升阶段,主要通过反思、践行等方式,把黄河文化精神转化为个人的优秀品质。

黄河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实践

学科渗透是将黄河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基础路径。探索黄河主题与各学科课程有机融合,有助于构建起跨学科的黄河文化教学体系。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讲解《将进酒》等经典诗词引导学生朗诵,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作黄河主题诗歌等,通过文学创作深化情感体验。黄河文化绘本和文章的阅读,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音乐课堂上,师生深情歌唱《登鹳雀楼》,让人感受诗人对黄河的深情告白。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知道远古时代有结绳计数、石子计数等计数方法,不仅能够了解自然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还可了解黄河流经省级行政区个数、全长等数据资料。科学课堂上,师生一起研究黄河水为什么含这么多泥沙,通过实验观察黄河水的变化,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进而增强环保意识。这种跨学科教学,使黄河文化成为连接各科知识的纽带,使学习更有趣生动,知识学习更加系统,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综合性学习中,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深入的黄河文化探究。如,在研究“黄河治理与保护”这一主题时,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沿黄河实地考察等,形成研究报告,在班级分享交流。学生在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学习,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使黄河文化教育更加鲜活生动起来。数字媒体为黄河文化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主题活动中的黄河文化体验实践

研学是开展黄河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将课堂延伸到黄河岸边、孙子故里,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学习。学生通过参观黄河楼各个展厅,并结合5D影院、虚拟骑行,了解黄河历史、地理、人文、民俗等黄河文化。徒步行走在黄河岸边,近距离观察黄河,观察两岸植物和生态,将环保理念内化为实际行动。

走进社区,参与实践是黄河文化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走进社区参与黄河非遗剪纸活动,了解剪纸历史,观看常见的吉祥图案,握紧剪刀,一点点剪纸,这一古老技艺在孩子们手中焕发出新活力,实现了文化育人与劳动育人的有机统一。

走进怀周祠,将黄河文化与红色基因学习教育融合在一起。学生看着一幅幅历史图片,聆听着伟人事迹,深切感受伟大领袖风范,不仅丰富了文化育人内涵,还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育人环境中的黄河文化浸润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黄河文化教育的基础工程。

将黄河元素融入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环境。通过设置“孙子兵法墙”“黄河文化宣传栏”等,呈现黄河文化相关内容,并订购相关书籍供学生课间阅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强化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知。

家校社协同合作,为黄河文化教育提供了多元支持。学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环境,动员各方力量参与黄河文化教育传播。走进怀周祠、走进黄河楼等活动,可由家委会组织,发挥家庭在校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走进社区参与实践也是黄河文化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协同合作,使黄河文化教育获得了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更丰富的资源供给。

总之,在营造黄河文化育人环境时,一方面,可通过挖掘黄河文化中蕴含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价值理念,为学生成长提供精神指引;另一方面,通过开发课程资源、组织实践活动等,使黄河文化精神可感可知,使黄河文化教育既有思想高度又有实践深度。

文化传承创新,是黄河文化教育的核心使命。将黄河文化融入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文化育人模式的创新与拓展。黄河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文化认同、品德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资源依托。

作者单位系滨城区实验小学。本文系2024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环境立德树人视角下黄河文化传播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4-LCZX-030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