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人太会整活!辣子鸡塞进月饼,狂卖5000斤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18:14 3

摘要:每当中秋临近,市场上的月饼多是五仁、莲蓉、豆沙等传统口味,今年却有一款来自山东枣庄的月饼异军突起 —— 辣子鸡月饼。这款将当地特色美食与传统月饼结合的创新产品,刚上线就卖爆,中秋未至订单已突破 5000 斤,到 10 月 3 日更是翻倍,冲到 10000 斤,

一、中秋月饼新花样:辣子鸡馅成枣庄新名片

每当中秋临近,市场上的月饼多是五仁、莲蓉、豆沙等传统口味,今年却有一款来自山东枣庄的月饼异军突起 —— 辣子鸡月饼。这款将当地特色美食与传统月饼结合的创新产品,刚上线就卖爆,中秋未至订单已突破 5000 斤,到 10 月 3 日更是翻倍,冲到 10000 斤,成为今年中秋食品市场的 “黑马”。​

这款脑洞大开的月饼,并非出自大型食品企业,而是来自枣庄山亭区交发集团的工友创业园。提起它的诞生,就不得不提以工会主席徐萍为首的 6 人创业团队。2022 年,这 6 位曾是汽车站售票员的女职工,因岗位转型,决定携手创业,她们将目光投向了当地的非遗花馍技艺,希望通过传统手艺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从售票窗口到创业战场,这 6 位姐妹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她们没有贸然投入大规模生产,而是在一个 30 平方米的闲置仓库里 “试水”—— 每天早起制作职工餐,研发普通花馍,从和面、发酵到塑形、蒸制,每一个步骤都亲力亲为,慢慢摸索市场需求与手艺技巧。仓库里没有先进设备,她们就用最简单的案板、蒸笼,凭着一股韧劲,将花馍做得造型精致、口感松软,逐渐在集团内部获得认可。​

二、创新灵感:非遗手艺撞上家乡味​

随着花馍生意逐渐稳定,团队开始思考如何突破单一品类,寻找新的增长点。一次偶然的聊天中,有人提到 “枣庄人爱吃辣子鸡,要是能把辣子鸡和传统点心结合,会不会受欢迎?” 这个想法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灵感 —— 中秋将至,月饼是应季食品,若能将辣子鸡做成月饼馅,既保留传统节日氛围,又融入家乡特色,或许能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

确定方向后,团队开始反复试验。首先是饼皮的改良,为了追求健康与颜值,她们摒弃了人工色素,改用南瓜泥、菠菜汁等天然食材调色,制作出黄色、绿色的饼皮,视觉上清新自然。为了凸显枣庄特色,她们还在饼皮表面印上翼云阁、台儿庄古城等枣庄地标图案,让月饼不仅是食品,更成为传递家乡文化的载体。​

馅料的研发则更费功夫。枣庄辣子鸡以 “鲜、香、辣” 著称,要将其融入月饼,既要保留鸡肉的鲜嫩与辣椒的香味,又不能过于油腻或辛辣,影响月饼的整体口感。团队反复调整鸡肉的腌制时间、辣椒的用量,还尝试加入花生、芝麻等辅料,平衡口感。经过数十次试验,终于确定最佳配方 —— 选用当地散养土鸡,切块后用花椒、八角、辣椒等调料卤制入味,再切成小丁,与少量糖、油混合制成馅料,咸香中带着微辣,既符合枣庄人的口味,又能被更多人接受。​

首款辣子鸡月饼制作完成后,团队先在集团内部试吃,没想到反响远超预期。有职工说:“咬一口月饼,先是饼皮的松软,接着是辣子鸡的香味,辣得过瘾又不刺激,比传统甜月饼更开胃。” 试吃的成功,让团队信心大增,决定正式推出这款产品。​

三、订单暴涨:从 30 平仓库到 1000 平基地​

2023 年中秋前,枣庄辣子鸡月饼正式上线销售。起初,团队只是通过朋友圈、本地社群宣传,没想到消息很快传开,订单量远超预期。中秋节还未到农历八月,订单就突破 5000 斤,仓库里的生产设备连轴转,6 位姐妹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仍供不应求。​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当地政府与集团的支持下,团队从 30 平方米的闲置仓库,搬到了 1000 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还成立了专门的食品公司。新基地配备了专业的和面机、烤箱、包装机等设备,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从食材采购到生产加工,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品类也不断丰富。除了辣子鸡月饼,团队还研发出辣子鸡花馍、枣庄菜煎饼口味点心、非遗主题礼盒等产品,形成 8 大系列、600 多个品种。据统计,公司年产值可达 600 万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她们之前所在汽车站的主营业务收入,昔日的 “售票员”,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 “创业带头人”。​

10 月 3 日,辣子鸡月饼的订单量再次迎来爆发,单日订单突破 10000 斤,仓库外的物流车排起长队,将月饼发往全国各地。有外地顾客在订单备注中写道:“在网上刷到枣庄辣子鸡月饼,特意买几盒尝尝家乡味,没想到寄给外地的朋友,他们也说好吃。”​

四、文化传承:把家乡味装进礼盒​

辣子鸡月饼的爆火,不仅是一款食品的成功,更在于它将家乡特色、非遗手艺与现代消费需求完美结合。在枣庄,辣子鸡是家喻户晓的美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承载着当地人的味觉记忆;非遗花馍技艺则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两者结合,既盘活了传统手艺,又让家乡味道以新的形式被更多人熟知。​

对于本地人来说,辣子鸡月饼是 “中秋的家乡味”—— 吃一口月饼,就能想起家里餐桌上的辣子鸡,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对于异乡的枣庄人,这款月饼则是 “思念的载体”,通过一盒月饼,就能缓解对家乡的牵挂;而对于外地人,辣子鸡月饼则是 “认识枣庄的窗口”,通过独特的口味,了解枣庄的饮食文化与风土人情。​

更难得的是,这款月饼还走出了国门。在 “好品山东” 新加坡展示会上,枣庄辣子鸡月饼作为特色产品亮相,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的关注。有新加坡客商品尝后表示:“这种将肉类与点心结合的方式很特别,味道很好,希望能把它引进到新加坡市场。”​

团队的 6 位姐妹,也在创业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曾经,她们每天坐在售票窗口,重复着售票、答疑的工作;如今,她们站在生产一线,从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全程参与,不仅靠手艺挣到了钱,还让家乡的非遗手艺走出了枣庄。徐萍在接受采访时说:“刚开始创业时,我们也担心失败,没想到能走到今天。现在看到大家喜欢我们做的月饼,看到非遗手艺被更多人认可,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五、创新启示:小产品里的大商机​

辣子鸡月饼的成功,给了很多创业者启示:创新并非要追求多么复杂的技术,而是要找到家乡特色、传统手艺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在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特色美食与传统手艺,只是缺乏 “混搭” 的灵感与实践的勇气。​

如今,枣庄辣子鸡月饼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新名片,每到节假日,都会吸引大量游客专程购买。在创业园的展厅里,摆放着各种非遗花馍与特色点心,游客可以参观生产过程,亲手体验花馍制作,感受传统手艺的魅力。团队还开通了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购买枣庄特色食品。​

某个秋日的上午,阳光洒在枣庄辣子鸡月饼的生产基地里,工人们正在有序地制作月饼 —— 有的揉面、有的包馅、有的印花,烤箱里传出阵阵香味。展厅里,几位外地游客正在挑选礼盒,一位游客说:“第一次见到辣子鸡口味的月饼,觉得很新奇,买几盒带回去给家人尝尝,也算是把枣庄的味道带回家了。”​

生产基地外,物流车正忙着装车,即将把这些承载着家乡味与非遗文化的月饼,送往全国各地。对于徐萍和她的团队来说,这只是创业的开始,未来,她们还计划研发更多结合家乡特色的产品,让枣庄的味道与非遗手艺,被更多人记住、喜爱。​

来源:美食有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