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江十年禁渔,2035名安庆渔民“退出江湖”。市人社部门打出“岗位+培训+兜底”组合拳:岗位推介“点对点”、技能培训“一对一”、公益安置“人对人”,持续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安置保障工作,转产就业率100%,养老参保率100%,真正让“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落
长江十年禁渔,2035名安庆渔民“退出江湖”。市人社部门打出“岗位+培训+兜底”组合拳:岗位推介“点对点”、技能培训“一对一”、公益安置“人对人”,持续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安置保障工作,转产就业率100%,养老参保率100%,真正让“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落地生根。
迎江区的余永进告别渔船后,参加区人社局专为退捕渔民免费开设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学习了养老护理和家政服务两个专业。培训结束后,余永进很快与两家家政公司签订了服务合同,同时还灵活从事零工。有了积蓄后,余永进支持儿子开办了一家洗车店,生意红火。“我一人从事三份工作,家庭年收入突破8万元,彻底摆脱了贫困,实现了‘上岸’后的稳定增收。”余永进高兴地说。
据迎江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程凯介绍,像老余这样的退捕渔民,全区共摸排出59人,区里通过“订单式培训+嵌入式服务”,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许多退捕渔民都通过电商直播、水产养殖、公益岗位等新业态找到了新出路。不仅如此,政府部门还提供创业贷等金融支持服务,让退捕渔民“转身”无忧、致富有路。
大观区海口镇金明退捕后包下200亩荒塘,注册“丹林家庭农场”,从水产养殖到增养鸡鸭,年收入约30万元。家庭农场运营后,区人社局和村干还上门走访,详细介绍创业基地补贴政策。“每年年底,人社局和村干部都来‘盘账’,达标就发放5000元补贴,一分不少。”金明说,补贴虽不算多,但“心里热乎,感觉国家一直记着咱。”
“船靠岸,人上岸,水照挣钱。”大观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汪锋说,全区像金明这样“捕转养”的已有6户,共领取各类补贴8万元。大观区人社局通过政府引导、政策补贴等措施,积极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退捕渔民从事水上运输业、水产养殖业等,鼓励渔民充分利用家门口现有水面、滩涂、池塘等资源,引导扶持退捕渔民从事“捕转养”转产转业,真正实现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奔小康。
宿松县老渔民李文兵“上岸”后,通过县人社局和乡镇的推荐,在省外实现了就业。后辞职回乡创办公司,县人社局、乡政府成立工作专班,提供流转土地、银行贷款、技术指导“一条龙”服务,一步步发展成占地面积100多亩的“垂钓+采摘+农家乐”综合体,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带动50余名乡亲就业。“只要勤奋肯干,在岸上也能发家致富,实现人生价值。”李文兵说。
为确保退捕渔民“上岸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市人社部门按照“一船一档”的方式为退捕渔民建立帮扶档案,按照推荐就业一批、技能培训一批、支持创业一批、公益岗位托底一批的思路开展帮扶,让曾经的渔民在岸上把日子过得“稳当当”。
截至目前,全市举办专场招聘50余场,提供岗位上万个;培训退捕渔民1065人,支付培训补贴资金252.7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5万元,扶持19人成功创业;累计发放经营主体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就业补贴等各项政策补助148.9万元;132人安置公益岗位。(见习记者 黄媛媛 通讯员 侯吉康)
来源:安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