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翼怎么学?3步入门顺序+2个考证依据,学《周易》不绕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20:14 3

摘要:学《十翼》最怕“上来就啃硬骨头”——直接翻《系辞》易懵,先看《杂卦》易乱,其实得按“从解卦到通理、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来。再结合史料考证和学界共识,这篇就把学习顺序、考证依据和入门推荐讲透,帮你学《十翼》少走弯路。

学《十翼》最怕“上来就啃硬骨头”——直接翻《系辞》易懵,先看《杂卦》易乱,其实得按“从解卦到通理、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来。再结合史料考证和学界共识,这篇就把学习顺序、考证依据和入门推荐讲透,帮你学《十翼》少走弯路。

一、先定顺序:3步进阶,从“看懂卦”到“悟透道”

《十翼》10篇各有分工,顺序错了容易卡壳,学界公认的“入门路径”是“先解卦、再通论、最后补细节”,具体分3步:

第一步:先看《彖传》《象传》——搞懂64卦的“基础翻译”

《彖传》(上下)和《象传》(上下)是《十翼》的“入门钥匙”,因为它们直接对着《易经》古经的64卦“逐字逐句解读”:

• 《彖传》解“卦名+卦辞”:比如《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彖传》直接点明“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告诉你这是讲“天的创始力”,先把每卦的核心主旨拎清;

• 《象传》解“卦象+爻辞”:“大象”讲卦画象征(如乾卦“天行健”对应卦画“三阳爻”),“小象”解每爻的含义(如乾卦初九“潜龙勿用”,《小象》说“阳在下也”),帮你把“卦画”和“文字”对应起来。

这两篇是“工具篇”,先吃透它们,再看其他篇就有了“基础认知”,不会对着《易经》古经的隐晦文字犯怵。

第二步:再读《文言传》——聚焦核心卦,深化理解

学完《彖》《象》,接着看《文言传》(1篇),它专门解读《乾》《坤》两卦——这两卦是《易经》的“门户”,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懂了这两卦,就懂了《易经》“阴阳变易”的根基。

《文言传》把《乾卦》的“潜龙、见龙、飞龙”和《坤卦》的“厚德载物”讲得极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文言传》从“修身”角度解读“君子要勤勉警惕”,既帮你深化对核心卦的理解,也带你摸到《十翼》“以卦喻人”的解读逻辑。

第三步:最后攻《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从“解卦”到“通理”

这四篇是《十翼》的“升华篇”,适合放在最后,按“先通论、再细节、后总结”的顺序看:

1. 《系辞传》(上下):先看它,因为这是《十翼》的“总论”,讲透《易经》的核心原理——比如“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把之前解卦的零散认知串成“宇宙观、方法论”,相当于学完具体知识点后“搭框架”;

2. 《说卦传》(1篇):再看它,讲八卦的象征意义(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震为雷、为长男等),这是看懂卦象关联的关键——比如《泰卦》“乾下坤上”,结合《说卦》就能明白是“天地交泰”,之前学《彖》《象》时没吃透的卦象逻辑,这里能补全;

3. 《序卦传》(1篇):接着看它,解释64卦从“乾、坤”到“既济、未济”的排列顺序,告诉你“万物从生到成、从成到变”的逻辑(如“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帮你建立64卦的“整体脉络”;

4. 《杂卦传》(1篇):最后看它,这篇打乱卦序,用极简语言概括各卦主旨(如“乾刚坤柔,比乐师忧”),相当于“复习总结”——学完前面9篇,用《杂卦》快速回顾各卦核心,强化记忆。

二、再讲依据:为啥这顺序靠谱?看史料和学界考证

这个学习顺序不是“凭空编的”,而是结合《十翼》的“成书逻辑”和“史料记载”来的,有两个关键依据:

1. 从成书时间看:解卦类篇目先出,通论类篇目后成

学界通过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易传》)和文本分析考证:

• 《彖传》《象传》成书最早,可能在春秋末期到战国早期,是孔子及其弟子为了“让《易经》能被读懂”而先整理的“基础解读”;

• 《文言传》紧接其后,因为《乾》《坤》是核心卦,需要专门深化,成书时间略晚于《彖》《象》;

• 《系辞》《说卦》《序卦》《杂卦》成书最晚,可能在战国中后期,是儒家后学在“解卦基础上”做的“理论升华”和“体系梳理”。

简单说:先有“怎么解卦”的《彖》《象》,再有“怎么深化核心卦”的《文言》,最后才有“怎么讲透原理”的《系辞》等——学习顺序跟着成书顺序走,符合“从源头到发展”的认知规律。

2. 从史料记载看:古人学《易》也先重“解卦”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这里的“序”不仅是“整理”,也暗含“主次顺序”——把《彖》《象》放在前面,因为它们是“入门刚需”;《汉书·艺文志》也记载汉代人学《易》,先“习《彖》《象》以明卦义”,再“研《系辞》以通其理”,和我们推荐的顺序一致。

古人学《易》讲究“先识卦,再明理”,不会上来就啃《系辞》的抽象理论——这也印证了“先解卦、再通论”顺序的合理性。

三、最后给推荐:入门选对版本,少踩坑

学《十翼》光有顺序不够,还得选对版本,推荐两个“入门友好型”:

1. 基础版:《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著)

这本书把《易经》古经和《十翼》原文对照,每篇都有白话翻译和详细注释,尤其是《彖》《象》的解读,把“卦辞、爻辞+《十翼》解读”对应得清清楚楚,适合零基础入门,跟着它按“三步顺序”学,能快速上手。

2. 进阶版:《周易正义》(孔颖达疏)

这是唐代官方修订的《易》学权威注本,以王弼、韩康伯的注为基础,详细梳理《十翼》各篇的逻辑关联,尤其是对《系辞》《序卦》的解读,能帮你理解古人“构建易学体系”的思路,适合学完基础后深化。

总结一下:学《十翼》别乱翻,按“《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的顺序来,既符合成书逻辑,也贴合古人学《易》的路径;入门选对白话译注本,先把“解卦”的基础打牢,再去悟《系辞》的深层道理——这样学《十翼》不绕路,也能为学好整部《周易》打下扎实的底子。

来源:雁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