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读懂了“一支队和一座城”—— 一位“伪球迷”的真感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09:02 1

摘要:如果没有湘超,我无法想象,因为工作缘故,我会与足球忽然有了那么密切的交集。作为株洲广电融媒体中心湘超报道团队的一份子,我是一个“被迫营业”的“伪球迷”。

如果没有湘超,我无法想象,因为工作缘故,我会与足球忽然有了那么密切的交集。作为株洲广电融媒体中心湘超报道团队的一份子,我是一个“被迫营业”的“伪球迷”。

9月13日,衡阳。株洲队与衡阳队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当我第一次踏入湘超联赛的球场,始料未及的情感浪潮居然将我彻底淹没。

从未想过,置身于数万人之中,会被那样一种纯粹而磅礴的热浪迎面击中。当株洲队的球迷开始齐声呐喊,那声音仿佛是从脚下的大地深处升腾而起——它带着湘江潮水般的汹涌,裹挟着火车头汽笛般的铿锵,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穿透了我的身体,直抵心房。那一刻我激动得热泪盈眶,仿佛第一次真正听懂了这座我生活已久城市的脉搏。

绿茵场上奔跑的株洲队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大气稳健,从容自信。我忽然有一种顿悟,这份气质的背后,不就是株洲这座城市品格的投射吗?

这支队伍的构成,俨然是株洲城市发展格局的微缩景观。阵中既有经验丰富的核心球员,从容调度、稳如磐石,就像他们身后的央企,代表着城市的工业底蕴与制造实力;也有充满朝气的高校学子,灵动如风、不倦奔跑,象征着城市不竭的创新活力;而那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中学生,毫不怯场、拼劲十足,代表着城市欣欣向荣的未来。这种“核心引领+梯队接力”的模式,不正是株洲这座城市制造当家、创新为魂、人才为本的战略思维,在足球场上的生动体现吗?

株洲队连续四个客场,却以三胜一平的骄人战绩成为“榜一大哥”。这份荣耀并非侥幸获得。

听身边球迷介绍,株洲企业足球源远流长,深植于厂矿文化,株洲校园足球并未追逐一时的胜负得失,而是将重心沉潜于青训体系,这才有了现在这支株洲队的选才沃土。这份“抓铁有痕、久久为功”的坚守,瞬间让我联想到株洲作为工业重镇的灵魂——那份对制造业数十年如一日的长期耕耘与精益求精。

近一段时间,株洲广电连续推出了重磅系列报道《株洲合伙人》,那些创新创造者的故事令人动容。那些无怨无悔的创业初心、那些基础领域的默默耕耘,铸就了这座城市最坚实的内生动力与韧性。而这份韧性、这种深耕不辍的工业精神,早已悄然融入株洲足球的血脉之中,化作了球队在赛场上不畏强手、敢于拼搏的每一寸肌肉记忆。

当比赛进入白热化,对手施加巨大压力时,我亲眼见证了什么是株洲人“敢闯敢试”的自信。即便场面或许不占绝对优势,但队员们表现出的那份镇定与果敢,分明是基于日复一日扎实积累的底气。这映射出的,何尝不是株洲从老工业基地向制造名城转进中的那一份笃定和坚毅!

不惧挑战,敢于突破,在坚守中创新,在传承中前行。绿茵场上的每一次传球、每一次拼抢,都仿佛带着车间里的精密协同与这座城市的工业倔强,都仿佛是这座城市奋斗史的浓缩演绎。

正是在这激战的时刻,使“一支队,一座城,一条心”这句slogan拥有了具体而微却又力敌千钧的重量。

“一支队”,是那十一个奔跑的身影,更是他们背后数百万株洲人自强不息的身姿。

“一座城”,不再只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是客场看台上几百人和观看直播无数人眼中共同的故乡。

“一条心”,则拥有着将陌生变为家人的魔力。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粒进球,可以瞬间击掌相庆、并肩呐喊。

当全场的声浪再次汇成海洋,我感到一种久违的震颤从心底升起——一种在钢筋水泥森林中沉睡已久的城市荣誉感,在这一刻被彻底唤醒。于我而言,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新奇的文旅体验,却意外地成了一次与城市灵魂的深刻对话。

我发现自己彻底爱上了这样的株洲。爱它琐碎而温暖的烟火日常,更爱它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热血沸腾的模样。这支球队,这些可爱可敬的球迷,让“家乡”这两个字,从此有了恒定的温度,有了统一的声音,有了让人瞬间热泪盈眶的力量,也有了一扇让外界了解株洲的形象之窗。

10月12日,株洲队将回到我们真正的主场,我相信,这已不再只是一场比赛,而是一场全城的节日,一次关于荣誉与归属的集体宣誓。我想邀请你,我的朋友,无论你是否是球迷,都请在那一天,走进球场,或者前往第二现场,亦或是打开直播的窗口,来亲身感受这份以城为名、心手相牵的魔力,来亲眼见证一座制造名城的热血与柔情、光荣与梦想。


撰文 | 株洲广电 胡秋虹

来源:直播株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