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一年,打开平台总能撞上他,古装里追荔枝,年代戏里掰扯家庭,悬疑片里握刀对峙,综艺里又能贫两句
雷佳音承认被“厌烦”,自曝已停工小半年,还要继续歇下去
那天刷到他的采访,我第一反应是松口气——有人终于把话挑明了
过去一年,打开平台总能撞上他,古装里追荔枝,年代戏里掰扯家庭,悬疑片里握刀对峙,综艺里又能贫两句
你说不喜欢吧,他又演得不差;
你说喜欢吧,又有点撑不住,像天天吃同一道菜,味是熟的,胃却累了
他自己也说得直白︰“我特别听劝,有小半年没演了,而且还会休息”
观众的疲劳不是凭空来的
《长安的荔枝》热闹归热闹,却被吐槽主线松散、戏全靠支线撑着;
《酱园弄》里好演员扎堆,镜头一个比一个铆劲儿飙情绪,看的时候我都替他们捏把汗,情绪密度一高,反而逼走了一部分观众
今年他已播《长安的荔枝》《酱园弄》《你行你上》《刺杀小说家2》,三部主演一部客串,接下来还有9部存货待播
这边是观众喊“歇一歇”,那边是平台排期一部接一部,像高速路口的车流,一脚刹车也不能立停
截至10月10日,是否继续休息、是否调整播出计划,暂无明确消息
他话放在那儿,后面怎么执行,还得看项目上线节奏
我理解他想“躲一躲风头”的心情,毕竟2017年靠《我的前半生》“前夫哥”翻红后,戏路一路铺开,他也不是偷懒的人
拿过《人世间》的金鹰、白玉兰、飞天三大奖,电影《第二十条》还摘了金鸡影帝,能力摆在那儿,观众不至于因为“多”就全盘否定
问题不是人,是时机与内容
你可能也有类似体验,晚上回家躺沙发点开一个平台,首页前三个推荐都能看见他,我妈还问我︰他是不是住在摄像机里不下班的
可行业逻辑是,拍完几年后一起上线,很容易出现“同脸不同人”的连轴转
“霸屏”不是原罪,“审美疲劳”才是提醒
提醒创作者拉开角色差距,提醒平台错峰排期,也提醒我们别把所有情绪都压在一个演员身上
国家电影局披露,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425.02亿元、观影人次10.1亿,票房过亿的影片有79部
这说明盘子不小,作品更多,观众选择也更杂
人民网观点提到,中国电影要从“大国”迈向“强国”,体量与质量要一起抓
过去靠几部头部撑全年的格局在变化,腰部作品也能站住,热门档期拉新,下沉市场突破,年轻人爱社交话题,能聊、好玩、有梗的内容容易出圈
观众期待好电影,讲好故事才是硬道理
放大到今年,你会发现“霸屏”的不止雷佳音
宋家腾、倪大红、李乃文都被说“霸屏”
宋家腾反派脸太扎眼,突然演正面人物让不少人“跳戏”;
倪大红这边是角色同质化,一出场就知道大概会怎么演;
李乃文倒是靠差异化表演把脸“抛”出去了,上一部戏和下一部像换了个人
同样是“多”,观众的耐受度差别很大,关键在角色有没有辨识度
“霸屏”也未必只在国内
据日媒和片方信息,王一博今年在日本接连上映《无名》《长空之王》《热烈》,形成了小范围“霸屏”效应,累计票房突破4000万日元,在韩国、泰国等地也有亮眼表现
这类“密集曝光”之所以能赢好感,往往因为类型各不相同,人物弧光清晰,观众能换着口味尝
白敬亭的《难哄》更极端,据平台口径称在海外创造了中剧新纪录,登陆全球数百个国家和地区的站点,榜单攀升之余还带火了同款蛋糕和取景地旅游,他也因此在2025年入围了金山国际电影节全球流媒体大奖的最佳男主角
这就是“内容带人”,而不是“人硬推内容”
放到更远一点看,大卫・哈塞尔霍夫在德国就是“另一个宇宙”的明星,他的歌《Looking for Freedom》甚至成了柏林墙倒塌前后的象征之一
美国观众当他是怀旧符号,德国观众却把他捧上头条
市场和受众口味在变,所谓“多不多”,还得看“对不对”
回到雷佳音
他说自己“特别听劝”,选择停下来,这一步实在不容易
演员最怕的不是“没戏拍”,而是“有戏却一眼看穿”
真正的休息,不只是把机位关掉,更是给角色与角色之间留空气,别让下一次出场还带着上一次的味道
他其实有足够的实力去做更难的选择——把“好演技”藏起来,让人物先走出来
你看他演《人世间》时克制的份量,就知道他能做到
从平台到制片方,也可以做得更好
错峰上线,不把一张脸一天刷三次;
在宣发上别老走“飙演技”的重口味,给普通人情绪留点缓冲;
类型搭配合理点,让同一批观众有喘息空间
在内容侧,别再迷信“硬拼阵容”,故事不好,再多“国民脸”也救不了
观众不是抵触熟面孔,他们只抵触不走心
我愿意把这次“停一下”当成一次对话的开始
演员听劝是态度,作品变好才是答案
观众对雷佳音并不苛刻,很多人只是想看到他把不同的“他”端上来
只要角色有惊喜,哪怕一年出现五次,大家也能心甘情愿追着看
说到底
这话放在所有“霸屏”的演员身上同样成立
观众会为好故事买单
来源:火火火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