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志—— “我眼中的生物多样性”第6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7 11:49 1

摘要:青山不语,却藏着万物共生的诗意;绿水含情,正诉说生态永续的华章。为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景展现林都伊春的生态盛景,号召全社会共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传播者与践行人,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伊春实践新篇。

编者按:青山不语,却藏着万物共生的诗意;绿水含情,正诉说生态永续的华章。为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景展现林都伊春的生态盛景,号召全社会共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传播者与践行人,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伊春实践新篇。

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文联,发起“我眼中的生物多样性”主题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创作者们以笔为舟、以墨为桨、以镜为眸,穿梭于伊春的青山碧水间,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璀璨成果与伊春儿女蓬勃向上的精神气韵,定格成一幅幅动人画卷。此刻,让我们共启“我眼中的生物多样性”主题征文类第6期优秀作品的赏鉴之旅,在墨色光影间,邂逅伊春的灵韵风华。

我的宝藏家乡

王瀚瑶

三月提着裙裾涉水而来,裙摆拂过之处,冰层化作万千钻石,伊春河在这条厚厚的宝石被子里伸了个大大的懒腰,从漫长的冬眠中缓缓醒了过来。不知道一整个冬天都在哪里藏猫猫的野鸭感受到伊春河的呼唤,游了出来,好久不见的她们给了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岸边的青松摆动着树枝,笑呵呵的跟她们打着招呼。即使风依旧寒冷,但是,家乡的春天真的来了。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于我的家乡伊春来说,真的是万物都在复苏。随着冰层裂开的第一声咔嚓声响起,河里的生物们也都苏醒过来,不远处的山上,白桦、红松、云杉、冷杉也都准备换上她们的新衣服,冬天白茫茫的山峰渐渐地变成了嫩绿色,一派生机盎然。在这些树木的脚下,小草和野菜也不甘示弱,努力地绽放他们的蓬勃生机。如果你和第一缕春风一起来到伊春,那么过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吃上新鲜的山野菜,其中就有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山野菜之王”红星蕨菜。与此同时,第一只北归的白头鹤带着春天写给伊春的信降落在了被称为“中国白头鹤之乡”的新青国家湿地公园里,而东方白鹳和苍鹭等候鸟也紧随其后,回到了我们共同的家乡。

伊春的春天总是较其他地方短一点,夏天在两个月后就迫不及待的和春姑娘交了班,伊春“醉”美的时候来了。

“伊春待客不用酒,捧出绿色就醉人”这句话几乎每个伊春人都知道,每年夏天都有很多从天南海北慕名而来的游客,来感受这里不一样的夏天。

走进夏天的伊春,去南山公园的兴安塔上俯瞰整个“中国林都”,去嘉阴茅兰沟看瀑布深潭感受地球历史的厚重,去汤旺河石林与两亿年前的地球会面,去凌晨的金祖峰看云海之上的日出做第一个和太阳说你好的人,去五营森林公园跟小松鼠握握手,还能在公路上和狍子上演一场不期而遇的戏码。哪怕游客哪里都不去,就只在夏季平均温度接近22℃的“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坐一坐,只是呼吸着伊春的空气都让人无比陶醉,每年总有游客感叹伊春的空气都是甜的,还有人恨不得能将这里的空气打包带走。

伊春的夏天美不胜收,作为“城在林中”的国家森林城市,郁郁葱葱的森林就是我们的名片。同时我的家乡可是蝉联多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干净整洁的街道、无死角的城区卫生、高标准的餐饮娱乐服务、热情洋溢的笑脸、良好的社会治安,这些既是伊春的待客之道,也是我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日常。即使在客流量爆满的景区,我们的各项保障依然经受住了考验。

热热闹闹的三个月夏天很快就过去了,又到了一年一度“五花山”美景现身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山有绿色、有黄色、有红色、有白色……这些颜色不是一成不变的简单的堆砌,她是变化的,随着天气转凉,冷空气袭击,树叶开始变色,各种深浅不一的颜色开始每天变幻,每一天的山都是独特的、不同的。

若想见到如诗如画的五花山,茂密的森林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这样广袤的森林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有伊春人的艰辛付出。看到莽莽林海越砍越薄,2013年伊春迎来了“挂锯停斧”的历史时刻,面对经济转型的阵痛,伊春人依然选择用生态承载未来。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系统护林育林,切实守护住了这一片秋日里的“五花山”。

伴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冬天悄然而至,一场又一场的雪给山都盖上了厚厚的被子,鸭子们也早早的跟冬天玩儿起了躲猫猫,伊春河又拿出了她的宝石被子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睡起了觉。而在她的厚被子上,勤劳智慧的伊春人盖起了一座座冰雪城堡和大滑梯,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发展冰雪旅游,伊春人真正做到了将经济生态化、将生态经济化,不懈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句至理名言下的历史机遇。

古老的红松又给自己画下了一圈年轮,藏起来的小松鼠抱着松子睡得正香,雪被下的小草安静的等待着春风的口信,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青山犹如一幅画卷,真实地记录着每一代伊春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今日的伊春,松涛依旧轰鸣,却不是当年的油锯,而是伊春人民以生态立市的决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交响乐。

护航生态发展 做大金山银山 建设美丽中国

高珊珊

看多了童话故事,我一直有个愿望,想要走进童话的世界,和精灵们在森林里探险。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也可以是绿野仙踪的桃乐丝,我也可以是冰雪奇缘的艾莎公主,原来我一直拥有着森林里的家。

听妈妈说,伊春,这个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城,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天然红松原始林。我知道,林区就是广袤的森林,丰富的湿地。森林里的家,就是每次坐绿皮火车,清晨到站呼吸到的那一口负氧离子,映入眼帘的那沁人心脾的绿。

听妈妈说,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习近平爷爷在伊春市考察时曾提出“林区三问”。我不太懂林区经济转型发展,但我知道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宣传标语。每到假期,妈妈都会带我走近绿水青山,走进冰天雪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党和国家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春天,我们沿着习近平爷爷的足迹重走振兴路。我们去溪水公园,去看兴安杜鹃花,去听百鸟丛中叫,尽情欣赏森林的壮美,去吃野生鲤鱼铁锅炖,排骨豆角贴饼子。我们去金山鹿苑,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小动物们来一场快乐追逐,仿佛真的置身于童话世界里。

夏天,我们去避暑胜地嘉荫,去恐龙博物馆,感受历史的神奇,去品尝新鲜的江鱼,感受舌尖上萦绕不散的美味。我们去友好的蓝莓采摘园,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蓝莓、草莓、圣女果,我迫不及待地踏进松软的泥土,和大自然来了个亲密接触。劳动的果实是最甜美的,亲手采摘的蓝莓,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甘甜。

秋天,我们去最美的乌带公路。这里是中国最美十大公路之一,道路两侧那高大的成片的松树林,打开车窗就能闻到松木散发的阵阵清香。当秋风扫过金黄色的树林,高空中的松针就会随风落下,翩翩起舞。我们去金祖峰看云海日出,太阳仿佛顽皮的孩子,一点点从山间挣脱出来。层峦叠嶂的山峰连绵不绝,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当万丈金光闪耀那一刻,感觉世间万物皆在脚下,心灵都被洗涤了。

冬天,我们去梅花山滑雪场,乘着缆车缓缓而上,仿佛置身梦幻的雪国,仿佛自己也拥有了艾莎公主的魔力。坐着雪圈急速而下,享受风驰电掣的速度与激情。我们去鄂伦春风情园,身临其境感受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我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哼唱: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共产党是鄂伦春最亲的人。直到现在,眼前仿佛还能看到鄂伦春人民穿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的样子。

妈妈说,随着生态保护的进行,伊春慢慢又回到了最初的纯真。妈妈说,是党和国家,给予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习近平爷爷的指引,让伊春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让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

习近平爷爷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从独木经济到百花齐放,从产业安置到焕发活力,从传统业态到互联网+,伊春市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用实际行动向习近平总书记的“林区三问”,交出了一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新答卷。

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今年的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将在伊春市举办,“万物共生,和美永续”是这次活动的主题,也是伊春生态的真实写照。伊春,北纬47°,四季为景,全域皆诗。伊春,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向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铿锵步伐。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要我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那么,大自然回馈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将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一起护航伊春生态发展,做大金山银山,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吧!

林深时见鹿

晨雾还未散尽的时候,我已经跟着父亲踏上了进山的木栈道。露水打湿的木板泛着深褐色的光泽,踩上去会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极了老祖母摇椅摇晃的韵律。这是五月的伊春,红松新抽的针叶在雾霭中透着鹅黄,连空气都浸着松脂的清冽,仿佛每一口呼吸都能尝到森林的味道。

父亲总说,他小时候进山要带盐巴和手电筒,现在我跟着他走,只需要带一个空瓶子——用来装山泉水。路过一棵三人合抱的红松时,父亲忽然停住脚步,指尖轻轻摩挲着树皮上的苔藓:“你看这些‘树衣’,从前被砍得光秃秃的山,现在连苔藓都长得这么厚实。”阳光穿过树冠的瞬间,我看见那些碧绿色的绒毛在光束里闪闪发亮,像给深褐色的树干绣上了碎钻。去年冬天,我在新闻里看到红外相机拍到了紫貂,此刻忽然觉得,那些在镜头里一闪而过的矫健身影,或许正躲在某棵红松的背后,用同样好奇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沿着木栈道往下,汤旺河的水声渐渐清晰。河水在晨雾里泛着幽蓝,石头上的青苔随水流轻轻摇晃,像极了宫崎骏动画里的场景。记得初中来这里写生时,河水还带着淡淡的铁锈味,现在却能清楚看见水底的鹅卵石和游动的细鳞鱼。有戴着遮阳帽的阿姨蹲在岸边,把刚洗好的蓝莓放进玻璃罐,水珠顺着罐壁滑落,倒映出对岸新栽的柳树——那些曾因过度伐木而裸露的山坡,如今已被层层叠叠的绿覆盖,春风过时,柳条会拂过水面,在河心画出一圈圈涟漪。

午后的阳光最是慷慨,将五营森林公园的落叶松照得透亮。松针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无数个细小的铃铛在合奏。我躺在松软的落叶层上,看松鼠拖着蓬松的尾巴在枝头跳跃,阳光透过针叶的间隙洒在脸上,形成细碎的光斑。父亲说,他年轻时这里的林场卡车轰鸣,现在连机器的声音都被鸟鸣取代了。远处传来护林员的哨声,惊起几只蛰伏的蝴蝶,翅膀上的蓝色在绿叶间一闪而过,像揉碎了的天空。

傍晚路过金山鹿苑时,夕阳正给鹿群的角镀上金边。小鹿们低头啃食着苜蓿,鹿角间偶尔碰出细碎的声响。记得小学时来这里,鹿群还被圈在铁丝网里,现在它们可以自由地在草甸上漫步,甚至会跟着母鹿走进身后的森林。穿蓝布衫的饲养员坐在木栅栏旁,看着一只小鹿跌跌撞撞地跑向同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去年冬天,有只鹿妈妈带着幼崽在雪地里迷路,是附近村民用玉米引它们到安全的地方。”暮色里,鹿群的剪影渐渐与山林的轮廓重叠,分不清哪里是鹿,哪里是树。

回到市区时,晚霞正染红伊春河的水面。从前这里是老工业区,河岸停满了生锈的采砂船,现在却成了市民的散步道。退休的李爷爷每天都来喂鱼,他撒下的鱼食刚落水面,就有红鲤鱼甩着尾巴跃出碧波。河对岸的湿地公园里,芦苇荡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偶尔有白鹭掠过水面,倒影被晚霞染成淡粉色。我看见穿校服的孩子们蹲在观景台上,举着手机拍摄归巢的鸟群,镜头里的天空蓝得透明,像一块洗干净的玻璃。

晚自习结束后,我常站在教室的窗前远眺。城市的灯光温柔地铺展在群山脚下,那些曾经被伐木机照亮的夜晚,现在被暖黄色的路灯取代。远处的山峦在夜色里呈现出深黛色,像一幅永不褪色的水墨画。有一次下晚自习下雨,我看见穿橙色雨衣的环卫工人蹲在路边,小心翼翼地将一只迷路的刺猬放进草丛——这个细节忽然让我明白,伊春的绿水青山,从来都不是某个瞬间的奇迹,而是无数人在时光里种下的温柔。

去年深秋,我和同学们去兴安岭看五花山。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窗外的色彩像被打翻的颜料桶:红枫的炽烈、桦树的金黄、松柏的墨绿,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在观景台休息时,看见几个背着画板的老人,正在描绘远处的山峦。他们说,年轻时在这里插队,那时的山是灰蒙蒙的,现在却能画出这么多鲜艳的颜色。山风掠过耳畔,带着几片金黄的落叶,其中一片恰好落在画纸上,像大自然亲手盖下的印章。

如今的伊春,清晨能听见啄木鸟叩击树干的“笃笃”声,午后能看见蝴蝶在野花丛中追逐,傍晚能看见归鸟掠过湿地的剪影。这些细微的美好,像红松年轮里的纹路,悄悄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改变。作为在这片森林里长大的孩子,我见过伐木机轰鸣的过去,更珍惜现在每一片舒展的绿叶。或许真正的生态文明,从来都不是口号,而是当我们走进山林时,能听见树木生长的声音,看见动物眼中的星光,并且懂得,自己也是这绿色长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晚自习的铃声响起时,我收拾好书包。走廊的窗台上,不知谁种了一盆苔藓,在月光下泛着微光。这让我想起进山时看见的那棵红松,树皮上的苔藓正慢慢蔓延,像一场无声的迁徙。原来最好的守护,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像苔藓一样,在时光里默默生长,用温柔的力量,让整个世界都染上绿色的希望。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