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余甘子,又叫油柑、印度醋栗、滇橄榄、庵摩勒(Amla)等,拉丁名为Phyllantus emblica或Emblica officinalis,属于大戟科。它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果实,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
一、余甘子简介
余甘子,又叫油柑、印度醋栗、滇橄榄、庵摩勒(Amla)等,拉丁名为Phyllantus emblica或Emblica officinalis,属于大戟科。它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果实,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
二、植物形态特征及辨识
余甘子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3\~8米。树皮灰白色,薄而易脱落,露出大块赤红色内皮。叶互生,叶片长方形或线状长圆形,长1\~2厘米,宽3\~5毫米。花簇生于叶腋,花小,黄色,单性,雌雄同株。果实肉质,径约1.5厘米,圆而略带6棱,初为黄绿色,成熟后呈赤红色,味先酸涩而后回甜。
在辨识上,余甘子的果实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厘米,表面棕褐色至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梗长约1毫米,外果皮厚1\~4毫米,质硬而脆。种子6粒,近三棱形,棕色。
三、命名的由来
关于余甘子的命名,可能与其独特的口感有关。余甘子初尝时味道酸涩,但随后会转为甘甜,因此得名“余甘子”。
四、药食起源传说故事
相传印度教神梵天在毗湿奴(印度教主神之一)冥想时开始哭泣,他的眼泪滴落到地上时,余甘子树发芽了,它被认为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棵树。人们相信这种水果含有生命的本质,体现纯洁并富含营养,因此被称为“圣果”。余甘子的原产地为印度,唐朝时从丝绸之路随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食用和药用历史。
五、药食特性作用机理
余甘子具有多种药食特性,主要包括:
1. 抗氧化:余甘子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其ORAC(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值为1770,几乎是巴西莓的两倍,是石榴的17倍。这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黄酮醇和酚酸,包括槲皮素、杨梅素、鞣花酸、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等。
2. 心血管保护:余甘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扩张、抗凝、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抗血脂异常、抗高血压和抑制脂质沉积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
3. 降血糖:余甘子中的没食子酸成分能刺激胰腺胰岛素分泌,恢复β细胞结构,防止β细胞凋亡,从而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4. 抗衰老:余甘子果实中发现的多酚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衰老作用。这可能与其丰富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减少丙二醛(MDA)的含量有关。
5. 护肝、护神经、增强免疫力:余甘子还具有护肝、保护神经、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作用。
六、生活中的应用
1. 食用:余甘子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酱、蜜饯等食品。
2. 药用:余甘子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3. 美容:余甘子具有强抗氧化性,可用作皮肤美白成分,有助于滋养和强化头发。
七、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药食同源理念的深入认识,余甘子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未来,余甘子有望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开发,余甘子的更多潜在价值也将被发掘和利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健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