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9日,A股核聚变板块彻底沸腾——20只个股集体封死涨停,板块单日暴涨9.8%,主力资金疯抢25.6亿元。这波疯涨的导火索很硬核:中科院BEST装置刚创下“1.2亿度等离子体持续运行300秒”的新纪录,比太阳核心温度还高5倍;同时国家能源局甩出50亿元专项
10月9日,A股核聚变板块彻底沸腾——20只个股集体封死涨停,板块单日暴涨9.8%,主力资金疯抢25.6亿元。这波疯涨的导火索很硬核:中科院BEST装置刚创下“1.2亿度等离子体持续运行300秒”的新纪录,比太阳核心温度还高5倍;同时国家能源局甩出50亿元专项补贴,明确2027年要建成2个国家级聚变堆试验平台。
但热闹归热闹,20只涨停股里,真有技术硬货的就3家,剩下的全是“蹭热点”的伪概念。今天用最新数据拆透,谁在“真搞技术”,谁在“赚快钱”,再给2个避坑指标,看完你就知道该盯谁。
先搞懂这次“1.2亿度300秒”到底意味着啥——简单说,就是人类离“人造小太阳发电”又近了一大步。核聚变发电原理很朴素:模仿太阳,把海水里的氘、氚(取之不尽)在“人造小太阳”里烧,产生的能量用来发电,没污染还永远用不完。
但实现起来极难,核心要解决“把1亿度的‘火球’困住还能稳定烧”的问题。这次BEST装置的突破,就是在“困住火球”的关键技术上有了大进展:它的超导磁体磁场强度达到13.5特斯拉(相当于地球磁场的27万倍),能把高温等离子体牢牢锁在真空室里,而且持续烧了300秒——这已经接近“工程化应用”的门槛,不是实验室里的“一次性表演”。
政策端更是“实打实给钱”。10月8日国家能源局刚发的《先进核能专项规划》里明确:企业搞核聚变核心技术研发,最高能拿30%的费用补贴;2027年前建成的试验平台,设备采购优先选国内企业。这相当于国家帮企业“分担研发成本”,还强制给国内企业订单,行业直接进入“政策红利期”。
涨停板上的20家公司,扒完专利、订单、研发投入,立马分出“三六九等”:
这家公司直接踩中核聚变最核心的“核岛主设备”环节。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它拿到BEST装置的核岛主设备订单8.2亿元,占全年营收的35%;更关键的是,它是中核集团创新联合体成员,技术直接对接中科院,相当于“国家队指定供应商”。
它的优势是“技术复用”——多年做核电设备的高精度加工经验,刚好能适配核聚变装置的严苛要求。中科院的验收报告里明说,它的产品性能比国际标准还高20%。现在它的无锡生产基地已经开始批量生产,2026年就能给试验堆供货,是真的“把实验室技术变成了工厂产品”。
核聚变装置的“超导磁体”离不开高温超导带材,西部超导就是这领域的隐形冠军。它给国际热核聚变项目ITER供货的带材,全球市占率30%;2025年三季度,它的核聚变专用带材营收同比暴涨85%,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8%(行业平均才8%)。
更绝的是它的“成本控制”——通过自主研发的轧制工艺,把带材成本降到了国际同行的70%,这意味着一旦核聚变商业化,它能靠“性价比”抢更多订单。现在它的包头产线满产满销,订单已经排到2027年。
很多人没注意到,永鼎股份的超导电缆已经通过BEST装置的测试。2025年9月它刚签了2.3亿元的供货合同,给某省级聚变研究院供超导输电系统,这是国内首个核聚变领域的超导电缆商业订单。
它的技术亮点是“低温韧性”——电缆在-269℃的超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99.9%的导电效率,这在核聚变装置的“能量传输”环节是刚需。现在它的苏州研发中心正在开发下一代高温超导电缆,目标是把成本再降40%。
这家公司在互动平台说“参与了核聚变项目”,但财报里明明白白写着:2024年核聚变相关收入占比仅0.8%,对业绩“无实质性影响”。它做的只是项目里的“无功补偿设备”,和核聚变核心的超导、真空技术八竿子打不着,纯粹是资金借概念炒作。
还有家公司更离谱,既没专利也没订单,只在互动平台回复“关注核聚变领域”,连研发投入都没增加。这种公司的涨停纯粹是“游资赌消息”,消息一散就会“打回原形”。
很多人觉得核聚变是“远期故事”,但从这3家真龙头的布局看,行业已经进入“技术落地期”。判断一家公司值不值得盯,就看这3个硬指标:
融发核电的核岛设备、西部超导的带材都已经批量生产,这就是“工程化”的标志。反之,还在实验室做“一次性实验”的技术,商业化至少要等5年,没耐心的别碰。
融发核电的8亿订单、永鼎股份的2.3亿合同,都是和中科院、省级研究院签的,这种“国家队订单”不会轻易取消,业绩确定性高。那些只有“意向协议”的公司,风险就大得多。
西部超导把带材成本降到国际70%,永鼎股份目标降40%,这就是“成本可控”。如果一家公司的技术成本比国际高50%以上,就算技术先进,也很难商业化。
核聚变是十年赛道,现在刚起步,别被短期涨停冲昏头。普通投资者盯紧这2个信号,比瞎买靠谱:
国家刚成立的50亿“核聚变产业发展基金”,投的都是“有核心技术+订单落地”的企业。它最近要是投了哪家公司,说明那家是真核心。
融发核电、永鼎股份的订单公告就是“业绩催化剂”。如果某家公司突然公告签了上亿的核聚变订单,而且是和权威机构签的,那就值得关注。
最后提醒:核聚变商业化仍需5-10年,短期股价波动受情绪影响大,就算逻辑再硬,也可能出现大幅回调。
来源:是布丁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