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四五”以来,四川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积极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鲜明。
“十四五”以来,四川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积极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鲜明。
10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围绕工业规模和质效、产业体系、创新发展动能、发展势能、智能绿色转型和企业发展环境六个方面亮点成效介绍了四川“十四五”时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成就。
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3%,位居全国第7位、前十经济大省第1位。
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3个产业规模先后迈上万亿级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3个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大关。聚集17条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布局25条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人工智能、无人机等重点领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19家、数量居西部第一,布局建设1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94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制造业项目超过1.5万个,带动制造业投资超2万亿元,制造业投资、工业投资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去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国家级绿色工厂、工业园区数量均居西部第一。
截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99万家,A股上市工业企业134家,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6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9家、世界500强企业3户,上云企业43万家。
01
工业“家底”殷实
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79万亿元
“‘十四五’以来,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从1.34万亿元增加到1.79万亿元,在全国排位提升至第7位。”发布会现场,翟刚率先抛出一组数据,印证全省工业“家底”的殷实。
在他看来,“十四五”以来,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而抓产业链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工作。
具体而言,主要从四个方面打造产业链发展“盾牌”和“利剑”。
“一盘棋”统筹,柔性显示、超高性能永磁材料、核电设备、高端化药制剂等一批标志性产品加速涌现。
“一张图”推进,比亚迪、沃尔沃、惠科等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在中大型无人机、智能传感器、氢能装备等领域已形成独特优势。
“一股绳”发力,e-Flash放疗设备、夸父人形机器人等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涌现,产业领军人才总数年均增幅超过10%,“川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16家。
“一体化”布局,千亿规模产业集群数增至10个。
02
数字经济全面起势
2024年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5300亿元
“核心产业‘跑出了加速度’,我们的家底更厚实。 ”“算力底座‘筑起了新高地’,我们的支撑更有力。”“数实融合‘打开了新局面’,我们的转型更深入。”“数字消费‘点燃了新引擎’,我们的活力更充沛。”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局长顾红松用四句话概括了“十四五”期间,四川数字经济呈现出全面起势、动能强劲的良好局面。
具体而言,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5300亿元,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比达16.7%、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四川作为“东数西算”的国家枢纽,全省智算总规模达到16.8 EFLOPS,并建成投用全省一体化算力监测调度服务平台,集通算、智算、超算于一体;四川狠抓“智改数转”,目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已提升到45.5%,培育了超过800家智能工厂;今年1—7月,全省网络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从业人数超过550万人,电商主播数量位居全国第6位。
△成都超算中心。图源视觉中国
03
发力科技成果转化
全省科技型上市企业达到95家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我省基本形成了涵盖成果发现、评估评价、中试熟化、示范应用、企业孵化的全链条转化体系。”发布会上,科技厅机关党委书记赵敏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四川的做法。
加强科技成果挖掘发现。包括常态化举办各项活动和赛事,并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成果征集机制等制度,今年以来已经举办98场活动,促成320余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加强中试研发体系建设。我省推广中试平台“1+N”模式,全省现有各类中试平台410家。
加强供需对接服务供给。推广“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模式,升级打造四川省科创通,累计上线科技型企业6.7万家、中试平台237家、大型仪器服务设备1.51万台,发布技术成果2.8万项。1—9月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57.06亿元、同比增长11.97%。
加强重大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创新实施“双向揭榜挂帅”,3批次累计发布榜单180个、揭榜项目129个。深入实施“聚源兴川”行动,组织4批次、93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川就地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实施期内预计将新增和带动产值超过290亿元。
△图源视觉中国
加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升级“天府科创贷”产品,累计向3223家企业发放贷款250.34亿元。实施“天府金泉”行动计划,全省科技型上市企业达到95家、占全省上市企业总量的53%。
04
2024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达3.63万亿
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四川服务业呈现总量升位、增速领跑的发展态势,已经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商务厅副厅长陈友清一句话引发在场记者的关注。
据介绍,2024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3万亿元,规模在全国的排位再升1位;年均增长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GDP增速0.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长6%,增速居全国第3位、十个经济大省第2位。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批发零售、租赁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四大行业分别占服务业比重17.6%、7.8%、7.2%、6.9%,较2020年分别提高0.8、2.3、1.4、1.3个百分点。
此外,他还在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四川服务业在开放合作方面的成效。
具体来看,成都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1.0版123项试点任务全面落地,省市出台300余条支持措施,已形成国家复制推广的4条经验、5个创新案例;2024年服务进出口额接近1500亿元,打造7个国家服务出口基地、6个省级服务贸易基地;全省已实施296个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3600亿元。
05
以全链条升级推动四川向农业强省跨越
15项农产品产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
“四川以全链条升级为主线,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伍修强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就。
△天府粮仓。图源视觉中国
在综合产能稳步提升方面,全省生猪、油菜籽等15项农产品产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2024年粮食总产达726.8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粮食亩产378.2公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在产业集群优势凸显方面,全省累计建成国、省、市级园区1036个,综合总产值达4711亿元,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1个、数量全国第一。在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方面,初步形成了以111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104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359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基础的梯次发展格局。在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方面,全省累计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2934个,数量居西部第二。
伍修强表示,接下来四川将聚焦推进建圈强链、打造特色品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及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个方面工作,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
06
四川建筑业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预计今年底产值规模可达1.9万亿
“预计到今年底产值规模可以达到1.9万亿元,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搏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速6.4%,累计完成总产值超9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一直保持在8%左右,累计上缴税收超4000亿元。
△图源视觉中国
不仅如此,全省建筑业企业数量突破14万家,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大约400万人,规模居全国前列。成都市入选国家首批试点城市,绵阳、宜宾等6市列为省级试点,149个项目纳入省级智能建造试点,24项智能建造创新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同时,全省建成12个国家级、43个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数量达896张,居全国第四。
“‘十五五’时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机遇期和黄金期,到2030年,我省将基本实现‘建筑强省’目标,基本建成智能绿色、创新高效的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杨搏表示。
来源:四川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