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冷不冷,就看寒露”,今日寒露,今年冬会很冷吗?农谚咋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8 17:06 1

摘要: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寒露节气的解释是:“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过后,天气变得更加寒凉,比白露时气温更低,昼夜温差较大,早晚会感到寒意。

导语:“冬天冷不冷,就看寒露”,今日寒露,今年冬会很冷吗?农谚咋说

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今天(10月8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寒露节气”的交节时间。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寒露节气的解释是:“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过后,天气变得更加寒凉,比白露时气温更低,昼夜温差较大,早晚会感到寒意。

今年的寒露可不一般,是交节在农历八月里,按按古人总结的经验,“八月寒露兆荒年,九月寒露兆丰年” ,可能会因为阴雨天气多,影响秋天播种冬小麦的进程,从而导致来年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

另外,也把农历八月出现的寒露称为是“早寒露”,老话说“早寒露冻死牛,晚寒露穿单衣”,意思是说,早寒露的年份,往往预示着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多半是个冷冬。

冬天最冷的时候当属“数九寒天”了,按古人的计算方法,从冬天的“冬至”那天算第一天,这叫“交九”。

古人发现,从冬至开始,气温将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例如,在北方一些地区地区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变化规律。

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则有“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的变化规律。

简单来说,就是每9天算1个“九”:冬至后第1-9天是“一九”,第10-18天是“二九”,一直数到“九九”(共81天)。其中,最冷的是“三九、四九”,这将近20来天基本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等数完“九九”,就到了“九尽桃花开”的时节,寒气全消,天气就暖和起来了,农人也进入春季大忙时节了。

今日寒露,在民间也有 “冬天冷不冷,就看寒露”的讲法,怎么理解?今年冬会很冷吗?下面看看农谚咋说!

这句农谚比较容易理解,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说,如果寒露当天天气晴朗,气温偏高的话,那么按照古人总结的经验,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可能是暖冬,三九时依然有人穿着单衣(夸张的说法,表明没有出现严寒)。

这句农谚的意思刚好和上一句相反,意思是说,如果寒露节气当天出现降雨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长期观察的结果,可能预示着当年冬天降雪可能会比较频繁,三九四九时甚至雪可能大到堵住家门(夸张的说法)。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寒露节气出现在农历八月里(早寒露)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来年春节前后可能会出现较强降雪和低温天气。

今年的寒露,出现在农历八月十七,是民间说法中的“早寒露”,按照这句农谚的说法,意味着今年春节期间可能会相对寒冷一些。

当然,农谚是古人在当时的条件和地理下产生的,不能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实际冷不冷,还要结合当地的天气预报来进行综合判断。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大意是说,如果如果中秋节出现在寒露节气之前,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预示着到了春节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寒冷,说明是个冷冬。

今年的中秋节是在10月6日,而寒露是在10月8日交节,显然是中秋节在寒露之前了。

民间把八月里的寒露称为是“早寒露”,把九月里的寒露,称为是“晚寒露”。今年的寒露是在农历八月十七这天,是“早寒露”。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年是“早寒露”的话,按古人总结的经验,当年的冬天降雪可能会比较频繁,说明是个冷冬。反之,如果当年是“晚寒露”的话,按古人总结的经验,到了来年春节前后,可能没有那么寒冷了。

对于农人来说,希望冬天能够多下点雪,并且,要寒冷一些。这样不仅能够冻死田间的病菌和害虫,还能缓解来年春天的旱情和促进作物生长。

如果是暖冬的话,农人就比较担心了。因为,暖冬会使冬小麦在面前出现旺长。老话说“麦无二旺”,反而会影响来年小麦的产量。并且,冬前出现旺长,会降低小麦的抗寒抗冻能力,来年突遇倒春寒的天气,就可能出现冻害,甚至死苗的情况,给农人带来较大的损失!

今日寒露,您认为上面这些农谚还有道理吗?今年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来源:民俗科普知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