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严重怀疑山东进入了南方的梅雨季节,阳历十月份还连续下雨的天气,印象里从没有过这种事。实际上九月份就一直在下雨。
再下雨我头上就要长蘑菇了。
严重怀疑山东进入了南方的梅雨季节,阳历十月份还连续下雨的天气,印象里从没有过这种事。实际上九月份就一直在下雨。
预报从10号开始,又是连续5天的雨。
对我这种一到晴天就想晒被子的人来说,连续多天阴雨最多只是影响到心情;但是对种地的人来说,这种异常的天气关系到今年的收成和收入。
夏天极度干旱,两个月没下雨差点挂掉的玉米,熬到秋天又被涝死了。
国庆假期出现下面这种泥路,太离谱。
上小学的时候暑假会出现连续半个月的阴雨天气,七八月份北方进入雨季,就会出现这种泥路;
到了秋天也会下雨,但通常持续时间很短,白天太阳暴晒、天空很蓝、昼夜温差大,才是秋天的常态。
今年离了大谱。
下图是去年这个时候骑电瓶车溜达走的路,这才是正常的。
夏天该下不下的雨,全都在秋天过量补回来,对地里的玉米花生来说就是灾难。
亲戚家七八亩玉米地,夏天不下雨,没有水浇地,那些玉米已经挂了。
好不容易有水浇地的玉米,终于熬到秋天掰下来收了;但是一直下雨没法晒干,再这样下下去就得发芽了。
花生更惨,下雨没法收,直接烂在地里。
山东跟河南成了难兄难弟,刷b站的时候有网友说他们那里的玉米地成了沼泽地;其实除了玉米花生减产,接下来小麦能不能按时播种也是个问题。
山东跟河南都是粮食大省,但是今年这异常的天气两个省都受灾。
种地就得靠天吃饭,半点不由人。
前些天赶集集上的人比原来少很多,因为那天是少有的出太阳的晴天,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去地里收花生、晒花生和晒玉米;到了第二天就开始连续阴雨,一直到现在都没出太阳。
说争分夺秒一点都不过分。
其实只要连续三天晴天,这些庄稼就能收的差不多了,就能晒干晒好不怕发芽;只要能见一点光,大家就会把玉米摊出来晾着。
看这地上的苔藓就知道雨下了有多久。
但这好歹从地里收出来了,河南有地方的玉米,直接发芽了。
现在的学生和白领最该体验的一门课是到地里干活。
我现在开始理解当初的知青下乡是多么智慧的决策,只有身体累得要死受不了,才知道平时在办公楼里有多矫情;整天心情抑郁无病呻吟,心理脆弱不堪一击,就是日子过得太舒坦了。
很多人喜欢纸上谈兵自负清高,到地里待两天,就知道自己平日里再狂再傲,也有做不好的事情,就知道了什么叫谦卑。
跟种地靠天吃饭不确定性这么大的事情相比,平时遇到那点事不值一提;在完全随机变化、人力根本无法掌控的天气面前,你就知道了什么叫无能为力。
炒股再难,也可以尽点人事,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从中谋点利;工作再难,也并非无法可解,大不了降低预期只做到60分。
但是种地这种事太难把控了。
你好好播种,打药除草,夏天38度的高温好不容易抢到水,好几个小时站在地里暴晒浇玉米;可是秋天连续的雨,就毁掉了你付出的所有辛苦。
山东和河南一直都是粮食大省,但是气候变化太快,特别是今年,先是高温来得早,持续时间长,到了秋天又出现了南方那种连续的阴雨天气。
可是地里的庄稼适应不了气候的剧烈变化。
北方旱地,南方水田,要说北方不种小麦改种水稻,短期内也不现实;影响庄稼收成的因素太复杂了,温度,湿度,光热,土壤,水源,等等,不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接下来会不会有政策倾斜来让种地的农民有更多的保障,咱也不知道;看下影响农业产出结果的“条件”有哪些,这些条件里可控的有哪些,就知道没有比农业更复杂的行业了。
最后再说下身边的房价和炒股。
我最近才知道在2023年买房的人,买房的时候认为房价还会涨;原以为他们那个时候买房是结婚生孩子的需要,不得不买,没想到他们买房的时候真的以为房价还会涨。
直到现在买的房子已经跌了,他们还认为他们的房子是学区房不会跌;核心地段核心资产这个字都被滥用了,哪能到处都是核心地段?
炒股不要加杠杆,股民经常听到这句话;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买房是一件高杠杆、长周期、不确定性高的事情,这就没人提了。
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这是规律;我们做决定之前,要分析条件的可能。
为什么说买房是一件高杠杆的事情?
那是因为很多人都没有付全款的能力,而且未来30年的收入、健康状况都是不稳定的,这是最基本的现实条件。
为什么说种地的复杂性太大?
那是因为我们国家地形、气候、水源、人口等各种条件非常复杂,而且条件变化越来越大。
为什么说预测股市比分析企业更复杂?
那是因为影响股价走势的条件,远多于影响公司基本面发展的条件;预测股市是跟市场先生、无数的股市参与者进行博弈。
我们的各种选择,其实就是在分析各种条件后,努力找到最优解;条件有优有劣,这是我们无法把控的,但是分析条件后的决定,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就像你无法预知无法控制气候变化,但是你可以选择不种地进厂打工,也可以选择继续种地,设想极端天气下的各种可能,然后去做好人力可以做的事情。
要么接受,要么改变,接受了就别抱怨;农民种地的智慧,可不比我们少。
来源:小北读财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