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0年前的思维做今天的市场,“瓜子大王”洽洽食品遭最差业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0 00:21 1

摘要:根据2025年8月21日晚间发布的半年度报告,公司迎来了近10年来最糟糕的中期业绩表现:营收27.52亿元,同比下降5.05%;归母净利润为8864.16万元,同比下降73.68%。毛利率断崖式下滑至20.31%,创下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文/刘工昌

“瓜子大王”洽洽食品今年来遭遇巨大困境。

根据2025年8月21日晚间发布的半年度报告,公司迎来了近10年来最糟糕的中期业绩表现:营收27.52亿元,同比下降5.05%;归母净利润为8864.16万元,同比下降73.68%。毛利率断崖式下滑至20.31%,创下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近10年洽洽食品中期净利润表现)

营收净利润大幅下滑

洽洽食品自成立后多年保持着稳健增长,2022年创下净利润高峰。但从2023年开始,洽洽食品收入增长停滞,净利润波动变大。2024有所反弹。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净利润大幅下滑。

图源:整点消费

对此洽洽食品表示,主要是由于葵花籽和核心坚果原料成本上升。2024年内蒙古葵花籽产区的连续阴雨导致采购价上涨10%-15%,巴旦木、腰果等进口坚果也因国际供需失衡价格攀升。

在沪上一位食品饮料分析师看来,上述理由有合理性,但却掩盖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过去数年,葵花籽等原料成本也曾多次上涨,但公司通过提价等举措予以较好应对。不过,随着提价频次增多,对终端需求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效应,部分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转向了其他替代品牌或产品。”上述分析师认为,这反映了公司在成本转嫁能力和供应链能力上的局限。①

洽洽食品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产品结构的单一。

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葵花子实现营收17.72亿元,同比下降4.45%,占营收比重为64.39%;坚果类实现营收6.14亿元,同比下降6.98%,占营收比重为22.32%。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小黄袋每日坚果”业务增长几乎停滞,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6.98%,毛利率暴跌至14.77%。

两大主营业务的溃败暴露了洽洽战略层面的误判。

在竞争对手通过供应链整合、爆品打造抢占市场时,洽洽却陷入了“什么火就跟什么”的盲目跨界陷阱。从魔芋千层肚到瓜子冰淇淋,结果导致新品要么缺乏差异化,要么定价脱离市场,天猫旗舰店月销仅200余单的惨淡数据就是明证。

还有就是公司在线上线下融合、新兴渠道拓展方面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

用20年前的思维做今天的市场

洽洽食品真正的问题在于未能建立起可持续的供应链控制能力和差异化产品矩阵。

2025年上半年,洽洽食品经销和其他模式贡献营收19.73亿元,同比下降超18%,占营业收入比例降至71.67%。原因 是经销模式由于层级过多,导致终端价格竞争力不足,渠道利润空间被压缩。洽洽食品虽然尝试与新兴零食量贩渠道(如零食很忙、赵一鸣)、折扣超市等合作,但产品设计和价格体系未能及时调整,铺货率远低于竞争对手。

在半年报中,洽洽食品直言,近年来,休闲食品行业销售渠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渠道竞争方面,折扣化、近场化趋势加剧,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传统渠道客流持续下滑,公司在以上渠道的销售占比较大,因此销售业绩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此外,洽洽食品在线上渠道布局存在明显短板。

半年报显示,公司电商渠道实现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24.79%,但占营收比重仅为16.38%。作为参考对比,盐津铺子上半年电商渠道营收占比近20%。而当三只松鼠等同行在2023年、2024年抓住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兴电商渠道实现营收高速增长时,洽洽食品因新兴电商渠道布局滞后遭到投资者的质疑。②

当下的零食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渠道革命。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等量贩品牌通过直采模式大幅削减流通成本,上半年营收暴增106.89%;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数达14394家,GMV超555亿元。这种以“白牌+极致性价比”为特点的新兴渠道,正在快速分流传统品牌的客群。

与此同时,消费者习惯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18-30岁消费者中仅21%选择瓜子,较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年轻人更青睐低卡、高蛋白的健康零食,且对价格敏感度极高。当三只松鼠聚焦供应链、卫龙押注魔芋爽时,洽洽还在用20年前的思维做今天的市场。③

而洽洽食品应对困境的主要办法就是提价。

记者查询历史公告发现,2018年至2022年,洽洽食品先后三次对瓜子系列产品进行出厂价格调整。其中,2021年10月提价幅度为8%~18%不等。

毛利率虽然短暂回升,2025年上半年更是跌至历史冰点。频繁涨价让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迅速流向竞品,而洽洽并未在产品创新或用户体验上做出足够弥补。洽洽长期以来依赖的“提价转嫁成本”策略已然失效。

卖瓜子的百亿富翁

1995年,辞掉“铁饭碗”创业的陈先保创立了合肥华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受港片中李小龙耍双截棍的启发创造性地把自家的冰棍做成双节棍模样的冰棒,并取名“棒棒冰”。短短几年,陈先保的营业额就突破千万,赚到了第一桶金。

陈先保又瞄上了瓜子。有一次,他尝试了一款皮不硬、食用干净且不易上火的瓜子,口感极佳。于是,他购买了一大包,并组织团队进行品尝与研究。经过一番探讨,他们发现这款瓜子并非直接炒制,而是经过煮制后再进行炒制。

受到这一发现的启发,陈先保团队结合现代科技,将有益人体健康的中草药与瓜子一同煮制,待味道充分渗透后再进行翻炒。经过多轮实验,他们终于成功推出了一款“三好”瓜子:壳薄易碎、外皮干净、嗑食再多也不上火,且香气四溢。④

另外在包装、营销乃至取名上,洽洽食品都极力迎合市场,营造时代感。更关键的一步,陈先保拿出洽洽瓜子的全部盈利,凑齐400万元,在央视打广告,使得洽洽瓜子一炮而红。

2001年成立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洽洽便荣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从2006年至2011年,洽洽连续六年稳坐“全国坚果炒货食品十大著名品牌”榜首位置。

2011年,洽洽食品在深交所上市,被称为“瓜子第一股”。据多家媒体报道,2012 年,陈先保家族就以30.67亿元的财富位列安徽首富。

2011年上市时,洽洽食品75%的主营业务收入由葵花籽类产品贡献。洽洽为了摆脱对瓜子这一单一主业依赖,自2008年起,公司先后涉足果冻、薯片、调味品、冰淇淋等领域,但结果均不如人意:

果冻业务:2013年推出“啵乐冻”,两年亏损2000万元后剥离;

调味品:收购江苏小康牛肉酱,亏损超百万元后退出;

冰淇淋:2025年推出瓜子仁冰淇淋,单价7元远超竞品(如天淇、冰雪奇源产品价格约2-3元),但最后还是无疾而终。

薯片与其他:2014年推出的“咯吱脆”薯片收入未突破30%占比天花板,2015年果冻业务剥离。

直到2017年开始,小黄袋“每日坚果”快速放量,成为公司第二品类,终于获得些许成功。但总的来看,洽洽食品的多元化还是失败的

不过这些并不影响创始人陈先保家族的财富膨胀。

2020年的《胡润百富榜》上,陈先保家族财富膨胀至180亿元。这一年,洽洽食品二级市场迎来爆发,8月底左右创下历史高点,收盘市值超过350亿元。洽洽食品在2020年提出到2023年实现“百亿收入、百万终端”的“双百战略”。

多元化败局屡战屡败

洽洽的成功建立在以商超为主的传统流通渠道上。这套体系适合销售量大、标准化的成熟品类(如瓜子)。但当转向需要快速迭代、精准营销的新品类时,这套庞大的传统渠道反而成了包袱,不够灵活。

另外其也存在创新思维定势,瓜子是一个生命周期极长的“经典”品类,洽洽谙于通过口味微创新和包装升级来驱动增长。他们潜意识里可能仍在寻找一个像瓜子一样“一劳永逸”的大单品,而忽视了互联网时代需要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培育模式。

在具体选择多元化方向时,洽洽的策略存在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盲目追逐风口,缺乏核心关联:洽洽曾尝试进入果冻、牛肉干、调味品、薯片等多个领域。这些选择看似都属于“休闲食品”,但与瓜子主业在生产工艺、供应链、消费场景上关联度不高。例如,做果冻需要完全不同的生产线和冷链物流经验,洽洽的现有优势无法平移,相当于“从零开始”,与赛道内的专业品牌(如喜之郎、乐事)竞争毫无优势。

陷入“红海竞争”,未能创造差异化价值:洽洽选择的很多多元化赛道已经是竞争异常激烈的“红海”。作为后来者,它没有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为什么必须选择洽洽”的强有力理由。其产品往往陷入同质化竞争,最后只能靠渠道铺货和价格战,利润微薄,难以持续。

“内部孵化”的局限:洽洽的多元化多以内部孵化为主,这虽然可控,但速度慢、试错成本高。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当内部团队好不容易摸到门道时,最佳的市场窗口期可能已经关闭。

最明显的表现是,投入分散且不持续:由于瓜子主业始终是绝对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公司在面对业绩压力时,最容易做出的决策就是削减新兴业务的投入,以确保主业的稳定。这种“骑墙”策略导致多元化项目在需要持续烧钱培育的关键时期被断奶,功亏一篑。

2024年以来,洽洽食品正在发力三“新”破局,即新大单品、新渠道、新市场。

2024年报显示,洽洽食品葵花子和坚果类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61.45%和26.97%,其他产品合计占比10.84%。洽洽食品表示,公司第三大品类在孵化中,比如花生果,未来希望做到细分品类的数一数二。另外,公司的鲜切薯条上市一年不到收入已达几千万元。

2025年上半年,洽洽食品聚焦重点品类产品发展,推出山野系列瓜子、酥心瓜子仁、瓜子仁冰淇淋等;坚果品类推出全坚果系列产品、白坚果等风味坚果;同时推出蜂蜜黄油味薯条以及魔芋等休闲食品。

2025年7月,洽洽食品召开2025年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山野系列瓜子、100%全坚果、瓜子仁冰淇淋、鲜切薯条、魔芋千层肚等多款新品,显示出公司正努力通过产品创新来丰富其品类结构,试图摆脱对传统瓜子业务的过度依赖。但目前尚未见效果。

加速在电商和海外布局

洽洽食品上半年财报发布会,市场一片看衰,但在核心业务领域,洽洽食品的龙头地位持续巩固。作为全球瓜子销量连续5年领先的品牌,其葵花籽品类上半年实现营收17.72亿元,占总营收比重64.39%,打手瓜子、葵珍等核心单品保持稳健增长;坚果品类里,小黄袋每日坚果、益生菌每日坚果等健康单品,依旧是市场上的“香饽饽”,为后续品类扩张打下了好基础。

品类创新上,洽洽食品始终紧跟健康消费“新潮流”,不断丰富产品矩阵。瓜子品类中,打手瓜子、葵珍、茶衣瓜子等高端产品持续增长,同时推出山野系列瓜子、瓜子仁冰淇淋等跨界新品;坚果品类推出全坚果、白坚果、风味坚果等细分产品,满足不同人群营养需求;此外,还切入健康零食赛道,推出蜂蜜黄油味鲜切薯条、魔芋制品等,为长期增长注入新动能。

根据财报显示,今年下半年,洽洽食品将持续聚焦重点品类产品的推广,加快细分品类差异化新品的推出。

在消费需求升级上,洽洽食品坚守坚果等营养品类,同时以“年轻化沟通者”的身份传递“快乐就要洽洽洽”的品牌主张,通过“花样嗑瓜子大赛”点燃大众参与热情,与泡泡岛音乐节联名、推出城市限定包装,精准触达年轻群体,再借文旅IP合作与“坚果营养校园行”公益活动,让品牌温度渗透各年龄段,这正是对多元化需求的深度回应。

在海外市场方面,洽洽食品全球化布局持续深化,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13.18%。公司通过多元化渠道渗透,成功进驻加拿大主流渠道、日本堂吉诃德、菲律宾7-11等国际连锁系统,在泰国布局咖啡店渠道、印尼拓展Alfamidi便利店及美食城渠道,进一步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海外经销商数量达100家,产品远销近70个国家和地区,泰国工厂等海外生产基地持续发挥区位优势,为全球化业务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撑。

渠道端的变化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公司数字化转型交出了漂亮答卷,截至6月30日,渠道数字化平台服务的终端网点已经达到56万家,线下“基本盘”扎得更牢了。而且新兴渠道势头超猛,量贩零食店、会员店、即时零售这些新玩法,成了拉动销售的“新引擎”。线上渠道更是“大放异彩”,电商板块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24.79%——拼多多、京东这些老平台稳步突破,抖音等新兴线上渠道也在加速布局。

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进程中,洽洽更是“行业的领航船”,“公司+订单农业+种植户”的模式保障原料稳定,11大生产基地筑牢产能根基,自动化生产升级与绿色工厂建设持续提质增效,不仅稳固自身市场地位,更为行业树立了从原料到生产的全链条标杆,引领众多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⑤

综合来看,洽洽食品要走出困境,需要在下述几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重建成本优势。其推动的采购模式改革和海外布局是正确方向,但效果需要时间验证。如果新的采购季原料成本能够顺利回落,将是业绩反弹的最强信号。

总的来说,洽洽食品正处在一个艰难的转型阵痛期。它所面临的挑战是系统性的,单纯依靠过去提价或零星推新的策略已难以为继。公司当前所做的努力,如供应链优化、渠道变革和产品多元化,都是应对困境的必要之举,但这些措施短期内难以迅速扭转局面。

[引用]

①(洽洽瓜子净利润大跌74% 来自 微易剪一手Video 2025-8-25 )

②(净利润大跌74%,洽洽瓜子为何不香了? 中国基金报2025-08-25 见习记者 夏天)

③(洽洽食品跌下神坛,老牌巨头的黄昏? 华叔大视界2025-09-30 )

④(洽洽瓜子的创业历程与市场挑战:从辉煌到低谷的转折 京晶盾业2025-09-08 )

⑤(从“稳”到“进”:洽洽食品以长期主义多维发力激活增长新动能 潇湘晨报 2025-08-26 文/刘萌)

来源:反做空一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