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度的爱奇艺iJOY秋季悦享会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及管理层分享了对行业的最新思考。龚宇的演讲主题延续去年的《万物皆流,无物常驻》,核心指向线下业务布局及AI技术变革,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的演讲是《把“苦”日子过出花儿来》,强调影视作品如何治愈精神
在2025年度的爱奇艺iJOY秋季悦享会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及管理层分享了对行业的最新思考。龚宇的演讲主题延续去年的《万物皆流,无物常驻》,核心指向线下业务布局及AI技术变革,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的演讲是《把“苦”日子过出花儿来》,强调影视作品如何治愈精神之苦、情绪之困。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
两位的演讲都充满思辨性,也不免流露出对内容生态剧烈变化的叹息和反思。
尽管悦享会新片单越拉越长——从2023年的280+、去年300+,到今年400+,但爱奇艺的创业心态一年比一年更甚。去年入局微短剧,今年初步实现目标,又转战线下乐园业务。
爱奇艺迫不得已要回答的问题是:观众习惯“混小圈”后,如何为品牌圈定确定性的价值?
《喜剧之王单口季》《生万物》《捕风追影》这三部作品,被拿出来当作爱奇艺创作思路的典型。
脱口秀演员用嘲讽、反讽、冒犯、批判来解构当下;《生万物》反映出国剧传统手艺的号召力;《捕风追影》则代表回归电影本质、动作类型片回归本位的价值。
王晓晖总结,2025年标志性角色的突出特色是“少年感”。不分年龄的少年人物、不分类型的女性内容,不容忽视的男性角色,构成了影视行业的少年感群像。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
“爱奇艺的创作策略就是要力争‘唯一’。”王晓晖强调,“唯一”意味着多样性,在每个题材类型里面都保持着全神贯注投入,不偏废每个题材、每个类型、每个赛道。
唯一性是爱奇艺强调多次的创作思路,对应的现实是,长视频用户增长见顶、人群分化,称得上好作品或引爆全民关注的作品实在屈指可数。
回顾爱奇艺的发展历程,从最早掀起网剧风暴,到凭借《盗墓笔记》开启会员时代,从迷雾剧场的口碑爆棚,到《人世间》《狂飙》的全民追剧热潮,爱奇艺一路创下多个行业第一。但如今,从第一到唯一的跨越,需要对过往成功路径进行彻底反思。
以爱奇艺擅长的剧集制作为例,一边是高分精品剧作越来越多,观赏性、艺术性明显进步,一边是观众被吐槽视频、粉圈扯皮劝退,转向短视频、短剧。作品质量提升了,观影环境却复杂了。
豆瓣2024评分最高华语剧集中,爱奇艺出品的剧集占两席
更不用说,此前市场一度迷恋流量,出现了大批为流量明星量身定制的大制作剧集,其收视效果却差强人意,根本原因在于创作团队迷信数据、一味迎合市场,忽视了人性研究与人心洞察。“顶流光环”最为耀眼之时,也是虚假繁荣的鼎盛时期,观众的怨愤与品牌的退场,并未引起足够的警觉,当短视频与短剧强势崛起,其恶果才终于迎来了清算——它冲击的不仅是流量,更是行业赖以生存的信任根基。
如今,爱奇艺终于有所觉察,从追求大制作、大IP,到回归经典叙事手法,从分级投入,到不偏废每个题材。胖鲸认为,要在短视频的冲击中赢回观众,仅从“顶点论”走向“多元论”还不够,一些行业性的慢性病仍在蔓延。以综艺和剧集为例,胖鲸认为,平台在以下方面还有进一步提质空间:
人群分化是必然趋势,综艺和剧集不应混同
不同类型内容的创作需要不同的土壤,也对应着特定类型的观众。综艺观众追求活人感、反差感、陪伴感,团体气氛也是决定一档节目好不好看的重要原因,但综艺节目的热度不应盲目转接到剧集领域。
影视话语权则应交还给真正的创作者、专业的角色塑造者。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剧集的主力受众是电视时代、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他们的阅片量决定了他们不俗的审美偏好,除特定类型以外,对脸谱化角色、工具人式的情节容忍度低,这要求从剧本创作、服化道、表演,到拍摄、剪辑都不能太儿戏。
榨干水分,塑造群众喜欢的角色
观众苦低分注水剧久矣。仅减少集数还不够,更需从叙事节奏、情节密度上榨干水分,提升观影体验。很多低分剧集的信息量还赶不上广播剧,作为对比,25集的《西游记》、80集的《武林外传》贡献了多少热梗和金句。角色立不住,拍多少都是白搭。对演员的个人发展来说,也是此理。
锚定确定性价值,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思路不可取
每年的综艺片单都充满了“首个”“独创”,这种创新仍停留在创作者自我表达的层面,并未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无法作为收视的保障。反观综N代,虽然被指炒冷饭,却依旧有不错的收视和招商表现。行业需要淘汰为创新而创新的思路,沉下心来聆听市场的声音、打磨作品,给广告主以确定性,稳定的内容品质与可预期的营销效果,才是品牌真正需要的。
不只是爱奇艺,当前长视频的窘态是人群扩容难。
根据Quest Mobile,截至2025年7月,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优酷视频的月活用户规模分别为3.65亿、3.58亿、2.84亿、2.02亿。活跃用户渗透率在63%~65%浮动,付费会员只有腾讯视频稳定在亿级以上,芒果TV仍表现出一定的成长性,优酷视频似乎已经躺平。
随着用户增长见顶,平台间的竞争从增量抢夺转向存量深耕。
胖鲸分析认为,纵观整个内容市场,专业的长视频创作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内容形态,并且有难以估量的长尾效应。
QuestMobile报告显示:视频内容的创新性、精品化持续驱动用户粘性增长
具体来说,微短剧虽然成长迅速,但其制作方式和竖屏容量带来的局限性,也极易使观众出现审美疲劳;短视频领域虽然创意无穷、热点横生,但是爆款更具有偶发性和不可预测性,而且热度难以持续;长视频更能圈定对艺术审美、视听体验有更高追求的受众,若平台能坚持作品第一性,其用户黏性和会员收入仍有提升空间。
对品牌而言,优质剧集和综艺依然是实现大曝光、强注意力的稀缺资源,庞大的付费会员更是洞察品质人群的重要抓手。尤其对处在成长期的品牌而言,亟须强覆盖、高黏性的内容,打出一个好的行业声量,实现消费心智占领,引领品牌进入下一个增长阶段。
诸如《声生不息·大湾区季》让谢添地一炮而红,《喜剧之王单口季2》助力统一春拂焙茶推旺季新品,都是内容赋能品牌的成功案例。
《喜剧之王单口季2》片头广告
当然,这种例子并不多见,优质内容更多流向了拥有大预算的平台型品牌和行业龙头品牌,对于那些心智占领诉求更为迫切的中小型品牌来说,优质内容的供给并不充分,合作模式也有待进一步开发。
胖鲸注意到,今年综艺市场涌现了一些的新面孔,如泰兰尼斯冠名《开始跳舞吧3》、诚实一口冠名《我家那闺女2025》、蚂蚁保冠名《向往的生活8》等,都是综艺行业客户中的“新面孔”。而《巴黎合伙人》携12个美妆品牌登陆巴黎,呼应市场需求,完成“国货美妆出海”实践,成为综艺商业创新的新典范。
在新客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爱奇艺还有很多进步空间。
从秋季悦享会现场公布的新作品和新计划来看,爱奇艺在有意扶持新人、新项目,不以爆款论英雄,更强调与时代情绪共鸣。这种低头捡星光的心态,既是形势所迫,也找到了内容平台的初心——让梦想绽放,让快乐简单。
龚宇在悦享会重申爱奇艺使命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梦想是创作者的艺术梦,应当凭才华为作品增色;快乐关则乎用户的体验,用户掌握着遥控器,ta可以因喜爱反复观看一个作品,也可以因为作品的无聊、无趣、无诚意,换台切屏。
2025年的秋季悦享会,爱奇艺放下了精英叙事,充满了对现实的反思性,重新创业做“乐园梦”,也能看出爱奇艺“出走的决心”。这次“出走”,褪去了胜利来得太快而忘乎所以的天真,剩下了风云变幻依然愿意为梦想奋斗的勇气。
反思和变革,都让爱奇艺可以离具体的生活、具体的生意更近一点。对平台而言,这是一场冒险,但对用户和品牌来说,则是一场新的体验革命。
本期作者
张婷
来源:胖鲸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