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7年12月的南京城,寒风刺骨。日军的飞机时不时掠过上空,洒下雪片般的劝降传单,上面写着“日军三日内破城”。城南,卖馄饨的王老汉蹲在灶台边,看着传单直叹气:“往哪逃?这一担馄饨挑子就是全副家当,出了城,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1937年12月的南京城,寒风刺骨。日军的飞机时不时掠过上空,洒下雪片般的劝降传单,上面写着“日军三日内破城”。城南,卖馄饨的王老汉蹲在灶台边,看着传单直叹气:“往哪逃?这一担馄饨挑子就是全副家当,出了城,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这是南京城陷落前,无数普通百姓最真实的心态。后世总有人问:既然知道日本人要打来了,城里上百万的百姓,为什么不提前撤退,最终坐以待毙,惨遭屠戮?
这个问题,问错了。真相远比“舍不得家当”更为残酷和绝望。南京的百姓不是不想逃,而是被一连串的谎言、背信弃义的命令和被刻意切断的生路,一步步地锁死在了这座即将沦为人间地狱的孤城里。他们不是“不跑”,而是“跑不了”!
时间回到1937年11月,淞沪会战宣告失败,上海沦陷。兵锋直指南京,战争的阴云已经压到了这座六朝古都的头顶。此时,南京城内,一场诡异的“两级分化”正在上演。
一边,是权贵们的“胜利转进”。国民政府的高官显贵、富商巨贾们,凭借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手中的特权,第一时间开始了逃亡。
他们抢占了火车、轮船、汽车等一切可用的交通工具,带着家眷细软,浩浩荡荡地向武汉、重庆等后方“战略转移”。一时间,一张去往后方的船票,从几毛钱的票价,被黄牛炒到了20块大洋,甚至更高。这对于一个月薪不过十来块的普通市民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另一边,是普通百姓的茫然无措。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南京城,在外无亲无故,更没有足以支撑全家逃亡的财力。更致命的是,国民党当局为了维持“首都形象”,在宣传上释放了极其混乱且具有欺骗性的信号。
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但同时,又任命了刚从德国回来的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摆出了一副要与日军决一死战的架势。唐生智一上任,便立刻召开中外记者会,慷慨激昂地宣称:“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要打三个月……誓与南京共存亡!”
这句口号,通过报纸和广播,传遍了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对于早已被战争阴云搅得人心惶惶的市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政府还在,军队还在,首都一定能守住!”——这种致命的幻想,让无数本已动摇的家庭,最终选择了留下。他们相信了政府的承诺,相信了军队的决心,却不知,这正是将他们推向深渊的第一步。
亲手将南京推向绝路的,正是这位高喊“共存亡”的唐生智将军。
唐生智,民国时期著名的“倒戈将军”,一个在军阀混战中几经沉浮的失意政客。淞沪惨败后,国军内部对于是否保卫南京产生了巨大分歧,多数将领认为南京背水,易攻难守,主张象征性抵抗后即撤退。然而,渴望通过一场“首都保卫战”捞取政治资本、重回权力中心的唐生智,却在此刻跳了出来,主动请缨。
为了向蒋介石和全国人民展现自己的“决心”,唐生智上演了一出流传后世,却也遗臭万年的“破釜沉舟”大戏。
12月7日左右,他以防止士兵私自逃跑、动摇军心为由,下达了一道骇人听闻的命令:将南京城外长江沿岸的所有船只,无论是渡轮、货船还是私人渔船,全部予以收缴,并集中烧毁!
这把烧向下关的大火,不仅没有激起将士们的斗志,反而像一把巨大的锁,亲手锁死了全城数十万军民唯一的、也是最后的生命通道。长江天堑,从此不再是屏障,而是一道无法逾越的死亡鸿沟。南京,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座三面受敌、一面是水的孤岛、死城。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位要求十几万将士与数十万百姓“破釜沉舟”的司令官,却为自己和一众高官,在长江边的煤炭港,悄悄预留了一条名为“利生号”的小火轮。
当他斩断别人所有后路的时候,自己的后路,早已铺排得妥妥当当。这种极致的虚伪和自私,是那个时代国民党高级将领腐朽本质的最真实写照。
1937年12月12日,南京保卫战仅仅打了几天,防线便全线崩溃。日军已兵临城下,唐生智的“共存亡”誓言,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当天下午5点,他在司令部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仓促下达了一份逻辑混乱、自相矛盾的撤退命令。
这张废纸般的命令,既没有明确的撤退路线,也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更荒唐的是,它只传达到了少数高级将领,负责守卫城门的部队和绝大多数底层官兵,对此一无所知。会议一结束,唐生智便带着自己的司令部人员,乘坐那艘预留的小火轮,率先逃离了南京。
群龙无首,十几万溃兵与数十万市民,在毫无组织的情况下,如无头苍蝇般,本能地涌向了他们心中唯一的“生门”——能够渡江的下关码头。而通往下关的唯一陆路通道,就是挹江门。
历史的悲剧,在这一刻集中爆发。负责镇守挹江门的第36师,因为没有接到撤退命令,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溃兵和平民,他们忠实地执行着“死守城门”的指令,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城门内外,自相践踏,人压着人,尸体堆积如山,哭喊声、枪声、咒骂声响彻夜空。
侥幸冲出城门的军民,奔到长江边时,才迎来了最彻底的绝望——江面上空空如也,所有的船,都已经被他们自己的司令官烧毁了。为了活命,成千上万的人跳入十二月冰冷刺骨的江水,试图用木板、竹筏甚至徒手游向对岸,但最终的结局,只有被活活冻死或淹死。
1937年12月13日,日军第六师团和第一一四师团,几乎兵不血刃地从敞开的中华门、光华门开进南京城。此时,城内的百姓,早已被自己人的谎言、无能和背叛,彻底锁死在了这座即将迎来血腥屠杀的城市里。所谓的“为何不撤退”,真相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参考资料:
南京保卫战南京市民为什么没有被提前全部疏散?以致被屠杀.抗日战争纪念网.2017-04-16
南京大屠杀前老百姓为什么不撤?.知乎.
破釜沉舟为哪般?誓死守城却独自逃亡,南京惨祸唐生智该不该负责.网易.2022-05-12
南京保卫战时唐生智烧毁船只导致无数军民惨死金陵.新浪.2019年11月08日
南京保卫战唐生智下达荒唐撤退令,突围英雄是谁?屈辱逃亡又是谁.搜狐.2025-09-29
来源:清尧乱拂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