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船到半导体,韩国专家直言:中国已在核心技术上全面超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23:00 1

摘要:韩国KBS播出纪录片明见万里,引发全国层面的舆论震荡。节目请来熟悉国际事务的专家金兰都,围绕世界格局、中国科技与韩中关系展开系统梳理,罕见地用数据与产业事实正面比对,打破长期媒体语境中的回避与否认。

韩国KBS播出纪录片明见万里,引发全国层面的舆论震荡。节目请来熟悉国际事务的专家金兰都,围绕世界格局、中国科技与韩中关系展开系统梳理,罕见地用数据与产业事实正面比对,打破长期媒体语境中的回避与否认。

这次给出的基调,是承认中国多年持续加速的客观变化,并据此审视韩国的处境与路径。

震荡的直接来源在于信息密度与结论强度,节目播出后,社区平台迅速聚焦到“中韩差距”议题,讨论从人才到产业层层外溢。

媒体跟进推出专题,把公众长期迟钝的原因拆解为信息选择与叙事偏差。观点的核心落点很清楚:不是不知道中国在变强,而是选择不看,结果在舆论场上形成集体滞后。

产业面板最能落地。造船业的新增订单被点名为结构性指标:中国拿下全球约65%的新船订单,韩国约20%,份额差距直接呈现竞争态势。科研投入同样摆在台面:中国年度研发经费超过3万亿元、约占GDP的2.6%,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以绝对规模计已非同一数量级。

新能源汽车则以终端销量印证供给—需求双端的支撑,中国一年接近1000万辆,韩国本土三十几万辆,加出口合计约150万辆,量级差异带来的上下游生态鸿沟随之扩大。

舆论场并未停在承认差距的层面,另一股思路试图用标签化话术缓冲冲击。所谓“首尔病”的包装被推上平台,试图用消费迷恋的叙事稀释产业数据带来的压力。

对照出行统计,结论并不支撑这类包装:2025年中国游客出境游韩国仅排第八;2024年中国出境总量约8700万人次,赴泰国超过600万,赴韩国仅300多万。热度排序与标签叙事出现明显背离。

旅游业的政策与民意同样呈现矛盾轨迹,一端是行业层面的获客逻辑,配合免签等工具争取流量;另一端是公众请愿的排斥情绪,在国会网站聚集到“四万人要求废除免签”的规模。

对比消费结构,韩国旅游局报告显示中国旅游客人均消费最高,高于日本与欧美客群;由此出现“高度依赖—情绪排斥”的并置景观,利益与情绪彼此拉扯。

纪录片触发的讨论很快延伸至更硬的赛道。半导体被摆在显微镜下,结论指向基础技术链的位次变化:过去由韩国把持优势,如今中国在几乎所有基础环节实现跨越,连存储芯片这一传统强项也出现守势压力。

供需关系也发生位移,曾经的客户成为正面竞争者,在价格、产能与供应稳定性上展开拉锯。显示器、整车等传统优势产业同样遭遇被动,说明这一轮并非单点突破,而是多产业带的集束式反超。

宏观体量把产业变化推到更醒目的背景板。2024年中国GDP超过18万亿美元,韩国约1.7万多亿美元,经济体量差距扩大为结构性事实。

即便以人均口径衡量,韩国仍在3.3—3.4万美元区间领先,但中国已超过1.2万美元;回看2000年不到1000美元的起点,二十余年十几倍的增长使差距呈收敛趋势。叠加内需驱动的韧性与出口依赖的脆弱,策略空间的天平出现偏转。

经贸依存进一步指向现实约束。降低对华依赖的口号在统计上并未落地,对华依赖度仍在20%+的高位,中国依旧是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此语境中,情绪化叙事与结构性利益持续冲突,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张力被迫抬升。

技术基础设施的对比把结构差拉得更直观。中国5G基站累计突破380万,韩国在五六十万量级,差距在六七倍区间;AI企业数量中国超过4000家、韩国不到500家,创新主体密度与资本承载能力的差异由此成形。由网络到算力、由主体到生态,纵向贯通后的供给能力改写产业分工。

政治与安全框架并未提供缓冲,长期追随美国的定位让韩国在关键议题上处于被动,驻军经费等议题引发社会不满,“钱包”隐喻频繁出现。

内部结构矛盾伴随加压:青年失业率在7%附近徘徊,住房门槛推高家庭决策成本,婚育指标持续下行,大量青年转入长期备考的“考试族”轨道,社会流动减速体感增强。

文化市场的反馈也在改变版图,中国影视、综艺与短视频产业扩大供给侧规模与内容栈厚度,内需市场与出海分发并行推进,体量与迭代速度对韩流既有影响力形成挤压。与此同时,韩国娱乐产业的海外收入重度指向中国受众,商业依赖与舆论摩擦并存,时常在言行失范与市场收益之间出现反复。

把上述线索并成坐标系,纪录片提供的关键词落在“嫉妒”两个字上。表达背后的事实,是长期位次变化带来的心理与叙事错位:一端离不开中国市场的现实,一端难以接受被反超的现状。依赖与排斥并行,产业竞争与舆论情绪交织,社会层面形成“承认—否认—再承认”的循环。

更宽的历史窗口从增量与结构两个维度提供注脚。体量差的拉大、人均差的收敛、产业链条的再分工、技术底座的纵深化,共同把区域格局推到新的临界点。

韩国在出口依赖、资本集中与安全从属的三重约束中寻找平衡,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取决于对结构现实的回应速度;舆论层面的标签化与情绪化难以改变,供给,需求,技术,资本的合力。

来源:康复科医师安恒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