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百万辆,不要因为便宜就误会了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9 22:41 1

摘要:十年前,身为大华股份CTO的朱江明在西班牙度假,一辆雷诺Twizy电动车吸引了这位理工男的目光,从那之后,造车的种子便在心中埋下,当年年底,零跑汽车正式注册成立,那年,他已经48岁。

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朱江明站在零跑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现场时,他或许会想起2015年在西班牙瓦伦西亚街头的那个夏天。

十年前,身为大华股份CTO的朱江明在西班牙度假,一辆雷诺Twizy电动车吸引了这位理工男的目光,从那之后,造车的种子便在心中埋下,当年年底,零跑汽车正式注册成立,那年,他已经48岁。

从瓦伦西亚的街头构想到如今的百万整车下线,零跑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制造业的硬核跋涉,成为中国第二家跨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而从第50万台到第100万台,零跑仅用343天,再创行业记录。

零跑百万台下线

回望来路,质疑和挑战从未缺席。资质门槛、融资寒冬、技术壁垒、交付压力以及愈演愈烈的行业内卷如影随形。

两年前,恐怕朱江明自己也不会想到,在高手如林和血海搏杀的中国,零跑会成为新势力销量的带头大哥,月销量在半年内从3万辆跃升至6.6万辆,断层领先其他新势力。

这不仅是零跑单月交付量的首次跨越式突破,更一举刷新了造车新势力诞生以来的单月交付历史纪录。

若将视野从新能源阵营拉至整个汽车市场,这份成绩更具分量:2025年9月,零跑6.6万台的成绩已能与日产、本田两大外资巨头在华月销持平,并在8月起的周销量中多次超越特斯拉中国。

从车圈小透明到新势力销量的“榜一大哥”,零跑究竟做对了什么?仅仅“便宜”两个字肯定是无法解释的。

01

主流市场的最大公约数

早年的零跑也曾想过“以小博大”,最早的两款车S01和T03分别是一款双门小轿跑和一款A0级纯电小车,前者三年只卖了不到3000辆车,T03虽然2020年和2021年累计交付近5万辆,但由于平均售价不到10万,对公司盈利可谓是杯水车薪。

2021年之后,零跑的产品策略全面转向“既尊重最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也尊重广大人民荷包深度”的主流家用市场。当年上市的C11是公司的转折点,它精准切入了15-20万元家庭SUV赛道,提供越级空间、舒适与智能化配置,2021年上市至今,月销一度破万,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常青树产品。

从C11开始,零跑逐步锚定“车圈优衣库”的品牌定位, 整体的产品规划和具体的产品定义始终围绕主流用户核心痛点展开,简单来说:“目标用户需要的配置,零跑一个不差”。

在国人最关注的空间方面,零跑的产品往往能做出同级中最领先的得房率。以零跑B10为例,作为一款紧凑级SUV,其尺寸为4515*1885*1655mm,但轴距达到了2735mm,超过比亚迪元Plus,即便是坐在第二排,也能实现“二郎腿自由”;

面对纯电与增程的动力路线之争,零跑不让消费者做选择题,而是将选择权交还用户,同步推出纯电与增程双动力方案,以此覆盖最广泛的用户需求。目前,零跑的在售车型中,除了T03和B01,都提供双动力选择。

对新能源用户而言,续航是首要痛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零跑打造了超级增程技术和碳化硅电驱系统,在技术加持下, C11增程版CLTC工况下的纯电续航达到了300公里,C10增程版综合续航达到了1190公里,两款产品的2026纯电版都支持800V高压快充,SOC从30%充到80%只需要15分钟左右,能够覆盖绝大多数日常场景;

智能化方面,零跑没有困在“全栈自研”的文字陷阱中,也没有一味追求某款硬件或者某种算法的首发量产,而是选择做好基本功,基于目标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够用、好用、不赘余”的功能,在保障体验的同时严格控制成本;

以激光雷达为例,过去几年,它的价格从上万跌至千元左右,智能辅助驾驶也从“可用”逐渐变成“好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零跑才开始把激光雷达下放到B01这样的平民车型上,从而为用户提供多一份安全保障。

渠道策略同样体现零跑一贯的务实风格。它没有跟风斥巨资从零搭建直营体系,而是依托广泛的经销商网络,既节省了资本,又能有效提升对于下沉市场的用户触达。

在发展的第一阶段,零跑恪守了一些基本原则:在产品定义上不剑走偏锋,在技术路线上稳扎稳打,在定价上感动人心,尽可能降低用户的接受和决策成本

无论是为年轻人打造的B01,还是为主流家庭打造的C系列,都坚持基于成本定价,提供越级配置,用朱江明的话说:“产品力往保时捷靠,但卖帕萨特的价格。”

这些最后使得零跑成为了消费者购买主流智能电动车时一个绕不开的理性选择,“好用不贵”更是零跑身上最独特的标签。

02

省钱就是赚钱

好用不贵是结果,背后的原因是零跑全域自研的独特战略。

在电动车行业,最早选择全栈自研的是特斯拉,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供应链不成熟,跟不上技术迭代的需求,如今,在全球电动车产业链最发达的中国,零跑选择全域自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技术迭代”、“成本领先”和“规模效应”三者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今年5月,朱江明荣获“2025年度浙江省科学企业家”称号,颁奖词中提到零跑在行业中“首创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以及四叶草中央电子电气架构等核心科技,开创了多个行业先河。”

零跑总部

截至目前,零跑核心零部件自研比例已超过65%。作为对比,国内零部件垂直整合程度最深的比亚迪也不过75%。

零跑的全域自研不意味着大包大揽,什么都做,而是精准切入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从行业首个八合一电驱、率先量产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到业界首个四域合一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这些突破不仅能够提升产品性能,更实打实地做到了向技术要利润,实现降本。

例如,其首创的CTC技术(Cell to Chassis),通过将电芯直接集成到底盘,在提升续航10%的同时,降低约15%的结构件成本。

这笔“省下来的钱”,直接转化为终端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形成了“技术降本—价格优势—销量增长—加大研发”的良性循环。今年上半年,零跑汽车毛利率达到14.1%,全域自研的战略功不可没。

目前,零跑的自研版图持续扩展,覆盖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并延伸至AR-HUD、车载压缩机等高附加值、用户感知强烈的部件。下一步,其目标是将所有单价500元以上的核心零部件全部纳入自研体系。

在与刘润的访谈中,朱江明提及过一个细节:芜湖供应商提供的树脂保险杠,单件运输成本达到80-100元,而自建工厂后这笔费用被彻底省去。

当然,制造业出身的朱江明也意识到,自研不代表一定比外采的品质更好,在他看来:“自研自造不一定划算,要品质好、价格低,才有意义。”

当某细分领域的供应商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或价格时,零跑就会放下执念,果断外采;将研发资源灵活转向更有降本潜力、或更靠近主机厂命脉的“奶与蜜之地”。

零跑当前产品阵容

通过全域自研的持续积累,零跑整车架构已演进至Leap 3.5,核心零部件通用化率提升至行业领先的88%,实现“一套架构,多款车型”的规模化效应。目前,其规划产品线覆盖A、B、C、D四大系列,有望形成包括轿车、SUV和MPV在内的完整产品矩阵。

零跑最高端的D系列首款车型,最快将在今年10月首次公开亮相。D系列将叩响25-30万元市场的大门,完成品牌向高端化的关键一跃。

03

团结一切力量

全域自研既让零跑获得了成本优势,也让它打开了盈利和销量的“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零跑已将LEAP 3.0/3.5“四叶草”中央集成架构授权给Stellantis等国际车企。今年年初,零跑与中国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首个合作车型已落地,并且在探讨更深层次的资本合作可能。

技术授权让零跑既可以分摊前期的研发成本,又能获得额外利润,增强抗风险性,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已经体现了这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和Stellantis的深度合作,零跑探索出了一条更加轻盈、可持续的“借船出海”路径,展现出与比亚迪、蔚来等车企不同的策略思路。

汽车出海一直受制于关税、物流成本高企以及品牌知名度低,为此,比亚迪倾向于通过自建滚装船、赞助欧洲杯以及寻找本地代理商等方式加快出海脚步,早期的蔚来,在欧洲一直坚持渠道直营路线,通过NIO House和换电站树立品牌形象,拓展速度相对较慢,是典型的重资产运营。

零跑不执着于自建渠道,而是全面借助Stellantis成熟经销网络,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市场渗透。在这一模式下,双方合资成立的“零跑国际”作为关键平台,有效整合Stellantis遍布欧洲的渠道资源,迅速将产品铺进法国、西班牙等主流市场。

截至2025年年中,零跑在全球已建立近700家集销售与服务于一体的终端网点,覆盖30国,其中欧洲网点超过640家,为快速市场渗透打下坚实基础。

这种以平台换速度的出海策略,不仅降低了前期投入风险,也更适配零跑作为新势力快速占位、灵活布局的全球化需求。

零跑海外门店

物流方面,2025年8月,零跑与欧洲滚装巨头格里马尔迪集团在上海完成滚装船“GRANDE TIANJIN”号的首航交付仪式,格里马尔迪集团能够为零跑提供月均22500个车位的稳定运力。

目前,零跑已在海外投放小车T03、中型SUV C10纯电与增程版车型,并在慕尼黑车展同步开启B10的欧洲交付,逐步完善全球化产品矩阵。

2025年前8个月,零跑汽车累计出口量突破3万台,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重点市场销量跃居前列,逐渐站稳脚跟。

B10车型出海发运

为进一步强化全球布局,零跑计划于2026年底前在欧洲设立本土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推动“中国技术、欧洲制造、全球销售”的闭环落地。

慕尼黑车展首发亮相的全球化车型Lafa5,是一款基于零跑LEAP 3.5架构打造的两厢掀背车,也将于2026年推向全球,持续完善产品矩阵。

零跑Lafa5

通过这套技术+渠道的组合拳,零跑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了一个非典型样板,目的就是通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从中国品牌向全球化车企的华丽转身。

04 尾声

随着第一百万台整车正式下线以及半年度盈利,零跑汽车正迈入规模化和可持续盈利发展的全新阶段。

创业十年,零跑用“十年一百万辆”的数据证明了一个再朴素不过的商业道理:谁能在规模效应和技术创新之间做好平衡,并且用“好用不贵”的产品满足主流市场的需求,谁就会被市场所奖赏。

参考资料:

[1] 朱江明:零跑汽车产品力要贴近保时捷,但只卖帕萨特的价格,砍柴网

[2] 比亚迪海豹汽车:自产零部件占比75% 成本领先同级竞争对手,瑞银证券

[3] 电动车企加码CTC技术:零跑首发无电池包CTC技术,能否成为突围新利器,21新汽车

编辑:罗松松责任编辑:母智婕

来源:远川研究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