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不少股民看着自己持仓里的科技股,心里直犯愁。曾经风光无限的科技板块,像是被泼了盆冷水,股价一路往下走。从2025年9月以来,中证TMT指数回调了7.2%,有些科技龙头股单月跌幅超过15%。这让很多人心里打鼓:科技股这是彻底凉了,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吗?先别
最近,不少股民看着自己持仓里的科技股,心里直犯愁。曾经风光无限的科技板块,像是被泼了盆冷水,股价一路往下走。从2025年9月以来,中证TMT指数回调了7.2%,有些科技龙头股单月跌幅超过15%。这让很多人心里打鼓:科技股这是彻底凉了,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吗?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得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资金流向和行业数据来分析分析。
其实,科技股这波下跌,并不是行业本身不行了,而是短期多种因素凑到一块造成的。
第一个原因,前期涨太猛,估值有点高,得降降温。从2025年初到8月底,中证TMT指数累计涨了35%,AI算力、半导体设计这些细分领域更是夸张,涨幅超过50%。一些龙头股的动态市盈率一下子突破80倍,比过去五年平均的50倍高出不少。股价涨这么多,前期赚了钱的资金就想着先把钱落袋为安,这是市场很正常的“获利回吐”行为,不代表资金就不看好科技行业未来的发展了。
第二个原因,行业里企业的业绩出现了分化。2025年三季度,科技企业陆续公布财报,有些AI应用公司,因为客户付费周期变长,收入增长没达到预期。还有一些消费电子相关企业,受终端需求复苏慢的影响,净利润也跟着下滑。不过,这只是个别情况。从整体数据来看,三季度整个科技板块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2.3%,其中像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这些硬科技领域,增速更是达到18.5%,远超A股平均增速,说明行业的核心增长动力还在,科技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
第三个原因,资金在调仓换股,不是彻底抛弃科技板块。从交易所公布的数据能看到,9月以来,北向资金虽然从AI龙头股里净流出120亿元,但同时在科技板块的其他领域净买入85亿元。公募基金也在调整持仓,三季度科技主题基金对半导体设备、智能驾驶等细分方向的加仓幅度超过5%,减仓的主要是前期涨得太凶的AI应用股。这就很明显了,资金不是不看好科技,只是从炒作高估值的股票,转向更看重有业绩支撑、估值合理的股票。
虽然科技股整体在回调,但有三类低估值的科技股,正被资金悄悄买入,未来很可能成为新的投资主线。
第一类是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半导体一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瓶颈,2025年国家对这个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9月,工信部印发相关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要从2024年的32%提升到40%,还专门设立200亿元的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光刻胶、刻蚀机等关键环节。从实际数据来看,2025年三季度,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的订单同比增长35%,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的交付周期缩短到3个月,这说明下游需求非常旺盛。在材料方面,国产光刻胶在28nm制程的渗透率从15%提高到22%,逐步打破海外企业的垄断。目前,这个细分领域平均动态市盈率只有38倍,低于科技板块整体45倍的估值,投资的安全边际比较高。
第二类是工业软件。工业软件对智能制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被称为“制造业的大脑”。2025年,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年底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要达到68%,这就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支持。而且,政府采购也开始向国产工业软件倾斜,2025年政府端采购额预计增长40%,直接带动企业营收增长。从业绩表现来看,2025年三季度工业软件企业平均营收增速达到21%,像CAD、MES类软件的客户续约率超过90%,用户粘性很高。目前,该领域平均市盈率为42倍,低于2019年以来48倍的历史均值。部分龙头企业现金流充沛,近三年经营现金流复合增长率达到25%,抗风险能力强。
第三类是智能驾驶零部件。智能驾驶是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2025年是关键落地之年。据中汽协数据,2025年1 - 9月,搭载L2+级智能驾驶的新车销量达到380万辆,同比增长65%,车企对激光雷达、域控制器等零部件的需求大增。在政策上,全国已有27个城市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实际场景。从企业业绩来看,2025年三季度智能驾驶零部件企业平均净利润增速达到28%,其中激光雷达企业出货量同比增长80%,域控制器企业的订单排期已经到2026年一季度。目前该领域平均市盈率为52倍,虽然比科技板块整体高一点,但考虑到未来3年行业复合增长率预计达35%,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部分企业估值已回落至历史30%分位以下,配置价值凸显。
不过,就算这三类股票看起来潜力大,咱们投资的时候也得小心,避开一些常见的“坑”。
有些公司只是打着科技的旗号,实际相关业务营收占比连5%都不到,纯粹是蹭热度。比如有企业号称布局工业软件,可三季度工业软件收入才8000万元,只占总营收3%,大部分收入还是靠传统贸易,这种“纯概念”企业可不能碰。
科技股靠的是研发实力,要是企业研发投入有水分,比如把员工培训费算进研发费用,那很可能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咱们选择的时候,要关注“研发费用率”和“专利数量”,重点领域企业研发费用率起码得8%以上,发明专利占比超过50%,这样的企业才有真本事。
还有些科技企业扩张太激进,资产负债率超过70%,全靠借钱撑着,行业一有波动,资金链就容易断。最好选择资产负债率低于55%、经营现金流连续3年为正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强,投资起来更放心。
总的来说,科技股这波回调,只是市场在自我调整,在切换投资方向。从长期来看,数字经济、自主可控、智能制造依然是国家重点发展方向,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一直都在,只是资金从追捧高估值的热门股,转向挖掘有业绩、低估值的细分潜力股。咱们普通投资者,别总盯着科技股还能不能涨,要学会去找那些有政策支持、有业绩增长、估值又合理的优质股票。上面说的这三类科技股,就符合这些特点,新的投资主线已经有苗头了。只要咱们多关注企业订单、研发投入、现金流这些核心指标,不被概念炒作迷惑,就能在科技股的调整中找到赚钱的机会。
大家觉得科技股下一轮行情,会由哪类细分领域带头上涨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咱们一起交流交流投资想法!
来源:莓烦恼一点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