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两句封神,传了800多年,却不知道作者是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9 22:00 3

摘要:弯弯的月亮,普照着九州大地,在同一片月光下,有的人家日子温馨,过得开开心心,也有人家饱受离愁,每日都很艰难;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南宋 · 佚名

《月儿弯弯照九州》

弯弯的月亮,普照着九州大地,在同一片月光下,有的人家日子温馨,过得开开心心,也有人家饱受离愁,每日都很艰难;

偌大的河山,有多少夫妻可以双宿双飞,恩爱白头,又有多少人飘零在外,久不得归?

公元1127年,金人举兵南下,攻陷北宋都城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及众多金银财宝,北宋167年国史,至此终结,“靖康之耻”永在史册。

随后,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南宋始建。

但南宋偏安一隅,赵构并不想北伐,保守派更是忍辱苟安,面对破碎的河山毫无作为,甚至夜夜笙歌,粉饰太平: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从此,江山半壁,百姓流离失所,中原为金人建立的伪政权控制,许多人无法与家人团聚。

因此,吴越一带,一首民歌渐渐传遍大街小巷,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

在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所编撰的《山歌》中,有收录此诗,但并没有注明作者。这首诗虽然传唱度很广,却始终不知出自何人笔下。

尤其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一联,可谓是人尽皆知。

在古代,有很多民歌、民谣,都无法考证为何人所作,皆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才散播开来。

但这种诗歌体裁通常传播很快,仿佛霎那间,街头巷尾就人人能吟,且朗朗上口。从这一点看,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流行歌曲。

尤其这首诗,很符合当时的局势。

北宋灭亡以后,朝廷南迁,很多人无法渡江,便成了遗民,在金人的统治下,饱受屈辱。时北宋都城在汴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官员南渡后,家人来不及跟随,从此只能南北相望,长相思而不能见。

包括许多百姓、学子,同样是背井离乡,有家无法回,只能羁旅江南。正如这首诗中所写: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就是“归正人”,当时金人攻下汴京,辛弃疾的祖父辛赞未能脱身南迁,只好委身金人,暂时知开封府。

但辛赞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敢忘国耻,经常带辛弃疾登高南望,所以后来辛弃疾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金人再次南下时,辛弃疾已经二十二岁,遂揭竿而起,起兵反金,并一战成名,得归正朔。

对于其他人而言,就没有这种勇气和运气了,始终屈居北方,无法南渡,长年累月受战乱之苦。

许多年后,这首诗被改编成同名歌曲《月儿弯弯照九州》,其曲调类似于《孟姜女》,近现代也有不少歌手进行二度创作,始终在流传。

今天我们重温经典,也借此诗回顾那段历史,当熟悉的曲调响起时,应该知道这首诗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