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好多朋友问,科技股看着热闹,为啥自己买的不涨,别人选的半导体设备、存储芯片却能赚?其实不是机会少,是没搞懂这俩板块的核心逻辑。尤其2025年国产替代政策加码后,它们的机会点更明确了,今天用大白话拆透,看完你就知道该咋选、咋布局。
最近好多朋友问,科技股看着热闹,为啥自己买的不涨,别人选的半导体设备、存储芯片却能赚?其实不是机会少,是没搞懂这俩板块的核心逻辑。尤其2025年国产替代政策加码后,它们的机会点更明确了,今天用大白话拆透,看完你就知道该咋选、咋布局。
半导体设备是造芯片的“工具”,没有它,再厉害的芯片设计也没法变成实物。以前国内的晶圆厂都用国外设备,现在外部有技术封锁,只能自己搞替代,这不是炒概念,是实打实的产业需求。
国内企业这些年进步很快,已经在不少关键设备上实现了突破。比如刻蚀机,中微公司的5纳米刻蚀机已经在台积电用上了,国内晶圆厂的采购比例超过20%;北方华创的刻蚀机也不差,2024年拿到的订单比前一年多了60%,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都在用。
还有薄膜沉积设备,北方华创的PECVD设备,不管是造逻辑芯片还是存储芯片都能用,现在国内市占率慢慢涨;拓荆科技的ALD设备更厉害,以前全靠进口,现在它的产品已经进了先进制程的产线,打破了国外垄断。
光刻机虽然还赶不上ASML的顶尖水平,但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已经交付了,国内做成熟制程芯片的晶圆厂,比如中芯国际的28纳米产线,已经能用它生产,14纳米的也在研发,再过两年可能就有突破。
2025年对半导体设备影响最大的政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里说的“加快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支持关键设备研发和量产”。现在相关部门还专门设了补贴,企业只要能做出符合标准的设备,就能拿到销售额10%左右的补贴。而且国内晶圆厂还在扩产,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的新产线,未来两年要采购上千亿的设备,这些订单大部分会给国内企业。
想布局这个板块,有两个实操方法。一是看订单,选那些连续三个季度订单增长的企业,比如北方华创、中微公司,订单多说明下游需求真;二是盯技术进展,比如光刻机、薄膜沉积设备的研发进度,有突破的企业更容易被资金关注。不过要注意,设备研发投入大,要是技术卡壳,业绩可能会不及预期,别追涨太多。
存储芯片就是咱们手机、电脑里的内存和闪存,这行周期性特别强,涨的时候能赚翻,跌的时候也能亏惨。不过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已经触底回升,现在是周期反转加国产替代,双重利好叠加。
先看周期,全球存储芯片巨头都在减产,三星、SK海力士、美光去年就砍了20%的产能,供需关系慢慢变好。DRAM内存价格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上涨,现在16GB DDR5内存的价格,比去年最低点涨了30%;NAND闪存价格也稳住了,手机里用的128GB闪存,价格比去年底涨了15%。
国内企业也在发力,长江存储的TLC NAND闪存,已经进了小米、OPPO的手机供应链,今年上半年的出货量比去年多了50%,最新的QLC NAND闪存也在测试,年底可能量产;长鑫存储的DDR5内存,在联想、华为的电脑和服务器上都能用了,国内的采购比例从去年的5%涨到了15%,未来还会涨。
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有机会,比如封测的通富微电,深度绑定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存储芯片封测的订单占它总订单的40%,行业回暖后,它的业绩也跟着涨;还有材料方面,江化微的湿电子化学品,用来清洗存储芯片,长江存储的采购量占它销售额的30%,沪硅产业的12英寸硅片,是造存储芯片的基础材料,长鑫存储现在一半的硅片都从它那买。
2025年存储芯片的政策支持也明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里提到“推动存储芯片国产化,支持企业扩大产能和技术升级”。现在安徽、湖北还专门给长江存储、长鑫存储批了土地和贷款,帮它们扩产。
布局这个板块,要注意两个点。一是盯价格,每周看全球DRAM和NAND的价格指数,只要还在涨,说明周期还没结束;二是看国产替代比例,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市场份额要是能从现在的不足10%涨到20%,相关企业的业绩会翻倍。不过周期股波动大,要是价格涨不动了,就得及时止盈,别贪心。
要是想同时布局半导体设备和存储芯片,可以试试这三个组合策略,适合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
1. 稳健型组合:60%仓位买半导体设备,40%仓位买存储芯片。半导体设备业绩稳,订单能见度高,比如北方华创、拓荆科技;存储芯片选龙头,比如长江存储产业链的通富微电、江化微。这个组合波动小,适合不想承担太大风险的人。我身边有个上班族,去年就这么配,到现在收益有25%,比单独买一只股稳多了。
2. 进取型组合:40%仓位买半导体设备,60%仓位买存储芯片。存储芯片弹性大,选那些业绩反转明显的,比如长鑫存储产业链的企业;半导体设备选技术突破快的,比如中微公司、上海微电子产业链的企业。这个组合收益可能高,但波动也大,适合能承受15%以上回调的人。
3. 定投型组合:每个月拿出固定的钱,比如工资的10%,一半买半导体设备ETF,一半买存储芯片ETF。ETF能分散个股风险,不用纠结选哪只股,适合没时间研究的人。比如从去年10月开始定投,到现在收益已经有20%左右,而且不用盯盘,很省心。
1. 技术风险:半导体设备和存储芯片技术迭代快,比如光刻机要是一直突破不了14纳米,上海微电子的业绩可能会受影响;存储芯片要是国外巨头突然增产,价格可能会回调,相关企业的利润会缩水。
2. 订单风险:半导体设备的订单虽然多,但要是晶圆厂扩产放缓,比如中芯国际推迟新产线建设,设备企业的订单可能会减少;存储芯片的客户要是砍单,比如手机厂商销量不及预期,减少存储芯片采购,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出货量会受影响。
3. 估值风险:现在有些半导体设备和存储芯片企业的估值已经不低,比如某设备企业的市盈率已经超过100倍,要是业绩跟不上,股价可能会大跌,别追高那些估值太高的个股。
政策依据和数据来源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工信部2025年公开文件。
2. 行业数据、公司业绩: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2025年报告,北方华创、中微公司、长江存储2025年一季度公告,SEMI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报告。
风险提示
1. 本文仅为行业信息整理和个人观点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
2. 内容中引用的政策、数据均来自公开渠道,不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投资决策应基于您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独立判断。
3. 我是月竹挽风,专注用大白话拆解社保和投资知识,咱们明天见~
来源:月竹挽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