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榆林 | 马麟:氤氲书香中点亮公益灯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9 16:04 1

摘要:在子洲县城,有这样一位新时代女性,她以书店为阵地,成为播撒知识的文化使者;她以公益为使命,成为社会温暖的传递者。她就是榆林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子洲县政协常委、适情书屋公益阅读推广中心负责人马麟。

在子洲县城,有这样一位新时代女性,她以书店为阵地,成为播撒知识的文化使者;她以公益为使命,成为社会温暖的传递者。她就是榆林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子洲县政协常委、适情书屋公益阅读推广中心负责人马麟。

马麟(左)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郑懿 摄

以书为“基”——在坚守中播撒文化火种

1990年,马麟成为榆林市最早的一批民营书店创办者之一,与图书结下不解之缘。创业初期,书店经营困难,她靠贩卖黑豆、粉条进行补贴,即便步履维艰,她也始终坚守着文化传播的初心。赚得第一桶金后,她毫不犹豫地购置了图书捐赠给子洲县砖庙乡李家河希望小学,让知识的光芒照亮乡村孩子的求学路。

对校园文化的滋养,马麟更是倾尽心力。她主动承担起子洲中学校园文学社社员向校报投稿的筛选工作,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并特邀国家书协副主席张胜伟为校报《晨风》题字,繁荣校园文艺。由于她对文化的执着与坚守,让适情书屋不仅成为书籍流通的窗口,更成为当地文化传承的驿站。最终,适情书屋获评“榆林老字号”称号,成为承载时代记忆的文化符号。

以爱为“翼”——在奉献中书写公益答卷

“做公益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辈子的坚守。”从1995年起,马麟便将公益融入日常生活,用点滴善举温暖一方水土。从2000年至2005年,她连续数年赞助县级体育竞技活动,为比赛提供队服、饮品等,并在寒暑假全程陪伴队员们训练,用陪伴与支持点燃他们的运动激情;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她第一时间腾出房屋,联合子洲县民政局发起捐赠图书活动,累计为灾区捐赠图书上万册。她还组织当地学生与灾区儿童书信往来,用文字进行心灵慰藉。

2017年子洲县“ 7・ 26”洪灾发生后,马麟不顾个人安危,带着她的一双女儿,一家三口并肩作战,率先发起善款捐赠活动,并奔赴各县市区筹集物资,连续40余日奔波在物资发放第一线,累计筹集救灾物资价值11万余元。同年,她还资助了95名学生,她的善举被《人民日报》报道,成为远近闻名的“公益标杆”。

从2009年起,马麟持续为子洲县马塔留守儿童学校等乡村学校赠书。 2012年至2016年,她在西安陪读期间,和家人一起为西北地区困难儿童邮寄衣物。如今,她又牵头成立了志愿服务基地,马麟的公益足迹遍布城乡。2023年,她的家庭荣获“三秦最美家庭”称号。

以韧为“骨”——在磨难中绽放生命力量

2013年和2016年,她因病需要手术,为给孩子节省学费,她强忍疼痛拒绝使用额外麻药,一天之内身体瘦了7斤。 4年间,她的5位至亲相继离世,丈夫遭遇车祸,加上生意赔本,多重打击让她几近崩溃。但性格坚强的她从未被困难压垮,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渐渐走出生活的阴霾,将苦难化作前行的动力,在公益的路上脚步更加坚定。

如今,马麟牵头成立了适情书屋公益阅读推广中心,常态化开展“书香迎新春,智汇子洲梦”读书会活动,每周坚持放映一场公益电影;2025年,她推出“共读一本书”项目,开展“寻找最美小读者”阅读之旅、小树芽读书会等活动,汇聚起社会各界的强大力量。

“能以书香滋养心灵,以公益温暖人心,是我最大的幸福。”马麟用30年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的初心与担当。她如同一株坚韧的胡杨,在陕北大地上,向深处扎根,奋力向上生长。

来源:榆林传媒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