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间积水严重、短时无法排水的地块,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挖沟通渠,尽最大努力排出田间积水。对土壤水分严重饱和的地块,要在田间开挖沥水沟,进行渗水散墒,加快水分蒸发,为农机尽快进地创造条件。
当前正值全市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近期全市出现多次大范围降雨,为立足抗灾抓好“三秋”生产,滨州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发布技术指导意见。
一、抓紧组织排水散墒
田间积水严重、短时无法排水的地块,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挖沟通渠,尽最大努力排出田间积水。对土壤水分严重饱和的地块,要在田间开挖沥水沟,进行渗水散墒,加快水分蒸发,为农机尽快进地创造条件。
二、分类开展抢收减损
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做好收获减损工作,尽最大努力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一是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地块。对土壤适宜,能进场作业的地块,要调集适配机械,及时组织抢收;对不具备机械进地条件的,以及出现玉米倒伏的地块,要抢时疏通沟渠,开挖沥水沟,排出积水,尽快组织人工抢收。二是对离成熟有一段时间的地块,不宜抢早收获,以免影响产量和增加烘干成本。要充分延长灌浆期,统筹作物成熟度和田间作业条件,适期进行收获。三是及时干燥保粮。收获后,有烘干条件的,立即烘干后入库;对不具备烘干条件的,采取果穗装笼措施通风晾晒,或通风处摊平存放、天晴抢晒,防止霉变,保障品质。
三、种足种好晚播小麦
要坚持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按照“四补一促”的技术路线,稳定播种面积,狠抓播种质量,关口前移,精细管理,打好小麦丰产基础。
(一)以种补晚。选择分蘖成穗率高、根系发达、耐湿能力强的中多穗型品种,做好种子包衣,避免“白籽下地”。
(二)以好补晚。切实提高整地质量,杜绝在土壤过湿情况下抢耕抢种。对推迟时间较长的晚播地块,可因地制宜采用深松、旋耕、免耕播种等方式进行整地播种,播种机械提倡采用窄行条播、全幅匀播等高性能播种机播种。加快播种进度,确保应播尽播。
(三)以密补晚。要根据“早播少播、晚播多播”原则,视情加大播量,一般在适播期后,每推迟一天播量增加0.5公斤。应适当浅播,播深以3~4厘米为宜,争取早出苗、早分蘖、多发根。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早做好补种,确保田间群体合理。
(四)以肥补晚。积水地块容易造成养分淋失,要指导农民在播种时施足底肥,底肥比例应提高至60%~70%,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小麦抗逆能力。
(五)以促为主。田管措施适当前移,抓好冬春化学除草和茎基腐、地下害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适时开展镇压划锄,保墒增温,促苗早发快长。对于苗情偏弱的地块,肥水前移,促苗情转化升级。
来源:醉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