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师生调研“AI+非遗” 以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 学生社会实践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13:16 1

摘要:西安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7名师生组成调研团队,深入灞桥区狄寨街道开展《“AI+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通过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沉浸式体验非遗制作流程,聚焦非遗传承困境,探索用青春智慧破解难题的新路径。

西安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7名师生组成调研团队,深入灞桥区狄寨街道开展《“AI+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通过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沉浸式体验非遗制作流程,聚焦非遗传承困境,探索用青春智慧破解难题的新路径。

在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白鹿原打铁技艺传习所,师生们现场观摩了传承人屈希望的锻打技艺,在铿锵的打铁声中感受这项承载两千多年农耕文明记忆技艺的独特魅力。据了解,打铁技艺虽于2013年入选省级非遗名录,但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承载着两千多年农耕文明记忆的技艺,却面临着现代化冲击下的传承困境。“听完屈师傅的介绍,我们都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我们开始思考,能不能利用AI技术设计一些带有打铁元素的文创产品,像钥匙扣、装饰画之类的,以此吸引更多人关注这门技艺,让白鹿原的铁花在科技的助力下绽放更绚丽的光彩。”学生胡熙玥说。

在王学坤师傅的竹篾子编织工作室,师生们沉浸于竹编技艺的神奇之中。一根根普通的竹条,在师傅的手中瞬间就能编织成各种既美观又实用的工艺品。同打铁技艺一样,竹编技艺同样也面临着“愿意学的人少”的传承困境。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陈默同学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一方面用AI记录完整编织流程,制作高清教程方便传播;另一方面借助AI设计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新款产品,让竹编重新‘出圈’。”

在狄寨街道泥叫叫制作技艺传习所,传承人徐磊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设计的“卡通生肖”“民俗故事”系列新品,引发师生们对非遗创新传播的深入思考。大家围绕“如何保留技艺精髓、丰富创新元素、拓宽传播渠道”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多项兼具创意与实用性的建议。

“看到学生主动用AI思维助力非遗传承,我倍感欣慰。”团队指导教师成雯说,“中学生政治课不能只停在课本里,只有走进社会、贴近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社会责任’的含义,从而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同学们会将本次调研的内容与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建议性报告,为提升非遗技艺的知晓,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做出西安学子的贡献。

来源:西安eT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