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央视主持,离职后成美国高管副总裁,如今获评上海劳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8 08:18 1

摘要: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相关新闻,估计很多人都不会相信,陶琳这个名字能和“央视主持”“美国高管”“上海劳模”这三顶帽子同时扣在一起。

她曾是央视主持,离职后成美国高管副总裁,如今获评上海劳模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相关新闻,估计很多人都不会相信,陶琳这个名字能和“央视主持”“美国高管”“上海劳模”这三顶帽子同时扣在一起。

说她是职场开挂体,绝对不夸张。

陶琳的履历在大多数人眼里真的挺传奇。

最早那批知道她的人,估计都是因为她当年在央视露脸。

不过和大家想象中那种只会念稿子的主持人不一样,陶琳其实更像那种能和各路嘉宾掰扯、能扎进现场找新闻的狠人。

她在央视干的年头里,做过记者、导演,还能独立策划节目。

像以前她在央视十二套那次深挖大学生心理健康议题的专访,问得直接,问得犀利,让不少同行都觉得她很有“人味儿”。

但陶琳不是一成不变的人。

一转身,她就跳出体制,投身到互联网大潮。

那会儿她在百度、人人网搞对外事务,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公司跟外部打交道的主心骨。

四川地震后,她协同各大网络平台去灾区考察,现场帮忙对接资源、宣传,证明了她的执行力和大局观。

她这种过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为后来向更高平台跃升埋下了伏笔。

2014年,机会来了。

那年特斯拉刚在中国摸爬滚打没几年,还常被质疑“水土不服”。

陶琳以“空降兵”身份加入,专门负责公关和政府关系。

说实话,这份工作分分钟得斗智斗勇。

上海超级工厂项目刚起步那阵,国内外都在盯着。

陶琳带队和政府部门谈判、协调流程、拆解政策难题,都是她亲自上场。

每次有争议、外媒质疑“特斯拉能不能留住中国市场”,她总能用一口流利英语和一堆数据怼回去。

2019年工厂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外界看到的只是“神速”,实际上背后的沟通和博弈,普通人很难想象。

但陶琳真正被“全民认知”,还是那个上海车展“刹车门”事件。

女车主爬车维权的画面刷遍全网,特斯拉被推到风口浪尖。

陶琳一开始的回应确实太硬核,引起了不少人不满,连官媒都发声点名。

但她不是死磕到底那种人,反而很快调整方式,启动第三方检测,慢慢把事情拉回理性。

特斯拉后来的胜诉,虽然没有让所有人闭嘴,但给了企业公关和危机处理很好的示范。

再看后来陶琳的发言,明显多了从容和同理心。

懂得变通、吸取教训,这在互联网传播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属于稀缺能力。

陶琳在特斯拉内部节节高升,最后干到全球副总裁,手里管着大中华区核心业务。

2020年,她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这事一出,网上议论就没停过。

有人不理解,跨国公司的高管咋能成“劳模”?

但回头一看,特斯拉上海工厂落地,带动了一大波新能源供应链和就业,疫情之下工厂提前复工,协调物资捐赠,陶琳在里边确实是关键枢纽。

她那股在夹缝中找机会、敢扛事的劲头,不只是帮自己攒了口碑,也让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形象有了新样板。

很多人觉得陶琳是“踩对了风口”,可真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背后是她一以贯之的行动力和学习力。

她不满足于“看热闹”,总是想卷进现场、亲自操盘。

无论在体制内还是外企,她都把每一次转身当成一次新考验。

你很难在网上查到她的私生活,低调得近乎隐身。

或许正是这样,把所有力气都用在事业上,也给自己留了后路。

如今的陶琳,已经成了不少职场人的榜样。

她的经历说明,跨界不是简单换个头衔,而是一场不断推倒重来的修行。

在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爆发、国际巨头争相入局的这几年,她的故事算得上活教材。

牛人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单靠运气。

那些每次都能冲出舒适区、敢扛事的人,才有资格在风口浪尖上站得住。

来源:啸天说说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