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市荔湾文化艺术中心三楼多功能厅里,掌声经久不息。近日,随着“羊城八景:千年风景的活态史诗”讲座在此收官,由文化学者周建平博士主讲的该系列人文讲座,完成了为期近两个月、覆盖全市多区的十场行程。从越秀到南沙,从白云到荔湾,这场以城市景观为脉络的文化巡讲,串联起
广州市荔湾文化艺术中心三楼多功能厅里,掌声经久不息。近日,随着“羊城八景:千年风景的活态史诗”讲座在此收官,由文化学者周建平博士主讲的该系列人文讲座,完成了为期近两个月、覆盖全市多区的十场行程。从越秀到南沙,从白云到荔湾,这场以城市景观为脉络的文化巡讲,串联起广州千年文明的纵深与当代语境的更新,也成为迎接十五运的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活动。
2025年8月4日《羊城晚报》A4-A5版
以景载史:八景中的城市编年史
“羊城八景”并非单一地理符号,而是城市精神的集体记忆。周建平在荔湾该场讲座中,首先以“历史望远镜”的方式,梳理了从宋代“扶胥浴日”“珠江秋月”,到元代“白云晚望”“粤台秋月”,再到明代“药洲春晓”“荔湾渔唱”的演变脉络,揭示了其与海上贸易、生态审美、市井繁荣的深层关联。
“宋代八景以水为脉,凸显广州‘通海夷道’的枢纽地位;元代转向山水交融,奠定‘云山珠水’的生态底色;明代聚焦城内人文,见证市井文化的兴起。”周建平说。
这一系统的“景观史”梳理,使八景不仅凸显为文化符号,更成为一部凝结城市生长逻辑的“编年史”。从诗词典故到档案图志,讲述者以史学方法重构八景形成机制,城市记忆的更新,由此呈现连续性。
讲座现场 受访者供图
人民城市人民评:公共参与塑造文化记忆
八景的传承不仅是文化史,也是公共参与的社会实验。周建平介绍了其评选机制的不断革新,以及公众参与度持续提高背后的文化逻辑。
他说,2011年的评选,首次引入媒体全程介入与市民投票,当年的“荔湾胜境”以荔枝湾涌、恩宁路骑楼、西关大屋为核心,串联陈家祠砖雕、上下九风情与泮塘民俗,展现了广州旧城生活肌理。
到了2025年,新一的评选则构建起“政府主导、媒体联动、全民参与”的机制,线上线下共征集1379万张选票,创历史新高。升级后的“荔湾胜境”以珠江为主轴,将永庆坊、陈家祠、白鹅潭艺术中心与沙面串联成“大景区”,成为“老城市新活力”的标志性符号。
永庆坊月亮桥,天上月水中月,视觉中国供图
周建平指出:“评选过程本身就是文化动员。‘人民城市人民评’,让八景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记忆。”正如其在著作《羊城引爆新广州》中阐释的,理念背后也折射出广州在文化传播上的策略——以议题为抓手、以公共参与为核心、以社会共鸣为检验。
2025年8月28日,《羊城引爆新广州——羊城新八景的策划与运营》(周建平著)一书入藏广州国家版本馆。作为记录“羊城新八景”评选全过程的重要著作,它的入藏,标志其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份“时代种子”。
周建平著《羊城引爆新广州》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 受访者供图
全运赋能:从城市景观到国际表达
这枚“时代种子”,也正在新的语境中生长。从全民共创的文化事件,到凝聚城市精神的符号体系,八景的故事未止步于评选本身。它激活了一座城市自我叙述的能力——从历史感到参与感,从地方认同到国家表达。也正因如此,当广州步入全运会时间坐标,羊城八景不再只是地方文化热潮,而即将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场景。
周建平就此提出“以景为媒、以文促旅”的融合发展路径,例如:“越秀风华”可通过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广州2200年的城脉变迁;“塔映花城”可结合全运赛事,打造“体育+文旅”的夜间经济带;升级后的“荔湾胜境”则可形成“非遗+体育”的传播样板。
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海外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可提升八景国际知名度,让世界理解广州的开放包容与创新活力。以“景观叙事”重塑城市传播,不仅回应全运会国际传播需求,也让城市形象建构更加立体,使八景成为跨越语言的文化表达。
讲好广州故事:文化IP的当代转化
自8月3日首场讲座至今,周建平“羊城八景”系列,跨越了广州多个区县——从越秀的“越秀风华”,到南沙的“旭日湾区”,再到白云的“云山叠翠”,最终回到“荔湾胜境”,形成一条以风景为经、以精神为纬的文化线路。
镇海楼 视觉中国供图
珠江夜游 视觉中国供图
讲座场场爆满,不仅展现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也引发文化界对现代转化路径的思考:如何拓展文化成果应用场景?如何创新现代表达方式?如何将文化IP转化为城市品牌建设的动力?
周建平建议从三方面深化八景文化品牌建设:
内容层面:推动八景文化与当代艺术、文创设计跨界融合,开发衍生品;传播层面: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化传播体系;品牌层面:将八景文化深度融入城市更新与文旅规划,使其成为广州城市形象的重要标识。
“千年城脉,八景流芳。每一处景观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未来的开创者。”他如是总结。
回望八景评选及文化巡讲轨迹,我们看到广州文化传播的一种自觉:让“学术”进入公共,让“风景”成为对话。通过讲座、评选与传播,八景在新时代的重新点亮,已经成为理解城市历史与精神的钥匙。
我们期待,在全运会契机下,这份跨越千年的风景记忆,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文 | 潘玮倩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