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全世界最受关注的文学奖项,除了2012年作家莫言获奖之外,中国还有哪些作家进入过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提名”的视野?按照保密规则,相关保密数据将对外保密50年。新黄河记者近日查阅了诺贝尔奖官网迄今为止公布的1974年之前的数据,发现除了获奖的莫
作为全世界最受关注的文学奖项,除了2012年作家莫言获奖之外,中国还有哪些作家进入过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提名”的视野?按照保密规则,相关保密数据将对外保密50年。新黄河记者近日查阅了诺贝尔奖官网迄今为止公布的1974年之前的数据,发现除了获奖的莫言,中国作家林语堂是曾经最接近“诺奖”的作家,他曾5次进入候选“长名单”。而最早进入这个长名单的中国作家是胡适。
新黄河海报:徐敏 沈悦
每年1月底之前,具有资格提名的组织或个人将向瑞典学院提交当年的候选者名单。诺贝尔委员会仔细审查长名单,有时会添加一些明显有资格的候选人。最终,总共有大约200个名字在长名单上。出现在这份长名单上的作家,有的可能仅被一个组织或个人提名,有的则被多个提名。
按照保密规则,这份长名单将被保密50年。新黄河记者从诺贝尔官网查询获知,目前瑞典学院已经公布了1974年的长名单。也就是说,从诺贝尔文学奖开始颁发的1901年到目前公开的1974年,我们可以获知这74年来进入长名单的作家。
这是一份非常驳杂而有趣的资料。新黄河记者整理获知,进入“诺奖”长名单次数最多的中国作家是林语堂。他分别在1940年、1950年、1970年、1972年和1973年进入了长名单,其中1940年有两个组织或个人提名了林语堂。林语堂曾经在欧洲和美国读书,并且多部著作如《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等均是用英文写作完成。作为一名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国作家,林语堂多次进入提名者的关注视野。遗憾的是,林语堂并未最终获奖。
而第一个进入提名者关注视野的中国作家则是胡适。胡适有两次进入过长名单,分别在1939年和1957年。资料显示,胡适在1939年之前已经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这可能是让他获得关注的最主要的文学作品。
另外还有两名中国作家进入过长名单,分别是1973年的徐訏和1974年的中国台湾诗人陈敏华。徐訏,中国现代作家,有“文坛鬼才”之誉,代表作有小说《鬼恋》《风萧萧》《江湖行》。陈敏华,中国台湾诗人,参与创办葡萄园诗社并任社长,曾出席马尼拉第一次世界诗人大会,著有诗集《雏菊》《水晶集》《琴窗诗钞》《晨海的风笛》等。
曾有传言说老舍获得过诺奖提名:1968年文学奖得主本应是老舍,但因为他已于1966年去世,才颁给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就此日本媒体曾经请求公布档案,2019年1月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解密了川端康成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档案资料,当届候选人中并无老舍。新黄河记者查询得知,老舍从未进过诺奖的长名单。当然,这并不影响老舍是一名伟大的作家。
此外,美籍华裔作家蒋彝也曾于1973年进入过长名单。
从这份资料中还可以获知一些诺奖历史上的有趣信息。如果一名作家一年有3名组织或者个人提名,也视为他三度进入长名单。这样看来,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曾经25次进入长名单,但遗憾最终并未获奖;而印度诗人泰戈尔仅一次进入长名单便获奖。
在我们熟悉的作家中,爱尔兰诗人威廉·叶芝7次进入长名单后获奖,萧伯纳5次进入长名单后获奖;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11次进入长名单后获奖,欧内斯特·海明威4次进入长名单后获奖,英国诗人、剧作家托马斯·艾略特7次进入长名单后获奖。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