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年42岁的TVB视帝王浩信,自从2023年约满TVB后,就把事业重心彻底转到了内地。他签了内地的经纪公司,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种商演、综艺和剧集中。虽然人不在香港了,但他的一举一动还是被很多人关注着。哪怕只是出席一个商场活动,也能引来大批粉丝围观。
现年42岁的TVB视帝王浩信,自从2023年约满TVB后,就把事业重心彻底转到了内地。他签了内地的经纪公司,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种商演、综艺和剧集中。虽然人不在香港了,但他的一举一动还是被很多人关注着。哪怕只是出席一个商场活动,也能引来大批粉丝围观。
前阵子他在江门参加一场公开活动,现场人气出乎意料地高。刚一下车,就被一群热情市民围住,安保人员几乎是贴身护送才让他顺利进场。手机镜头从四面八方对准他,闪光灯不停闪烁。王浩信全程笑容自然,一边挥手打招呼,一边还反复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别推挤。
这阵仗说明什么?说明他在内地的人气确实在稳步上升。不是那种靠热搜炒出来的热度,而是实打实的路人缘和粉丝基础在积累。可没想到,这段视频传上网后,讨论的重点却完全跑偏了——大家不聊他的人气,反而集体盯着他的造型开炮。
当天他穿了一件白色外套,里面搭了件粉蓝色衬衫,戴了副细框眼镜,整体看起来清爽干净,甚至有点学生气。但就是这么一身普通打扮,让不少老观众炸了锅。有人说“越来越姨妈化”,有人问“以前觉得挺man的,现在怎么这样了”,还有人直接说“到内地就是为了迎合小鲜肉审美吧”。
这些评论里其实藏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总觉得一个演员,尤其是男演员,一旦换了风格,就是“变了”?而且这种变化还常常被解读成“降格”?
你发现没,王浩信在TVB那会儿,确实经常演警察、卧底、硬汉律师这类角色。发型利落,表情严肃,说话带劲,整个人散发出一种“不好惹”的气质。久而久之,观众就把他和“阳刚”“上了等号。可问题是,那是角色,不是他本人。
就像你不能因为一个厨师擅长做川菜,就觉得他一辈子只能吃辣一样。演员的本质是表演者,而不是固定标签的代言人。他在不同场合换造型,换个妆容,调整下风格,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更关键的是,市场环境真的不一样了。香港和内地的观众群体、传播方式、审美取向都有差异。内地综艺讲究互动感,商业活动注重亲和力,镜头也更近、更细。在这种环境下,稍微粗糙一点的妆发都会显得突兀。所以很多港星到了内地,都会在形象上做些微调,这不是“变味”,而是职业化的体现。
再说回“脂粉味”这个说法。其实所谓的“脂粉”,很多时候只是用了遮瑕、定妆、修容这些基础化妆步骤。以前在TVB拍剧,灯光够强,镜头距离远,素颜或淡妆都能扛得住。但现在是近距离直播、高清镜头怼脸拍,不用点化妆品,皮肤状态一眼就被看穿。这跟性别气质根本没关系,纯粹是技术需求。
我有个做影视造型的朋友说过一句话,挺实在的:“你以为艺人不爱保持原样?但观众的眼睛越来越毒,平台的要求越来越高,你不调整,就等于放弃竞争力。”
王浩信自己也没回避这些争议。他在一次采访里提到,来内地发展,心态上最大的转变就是学会“放下”。放下过去的光环,放下别人对你的固有印象,重新从小角色做起,从一场场商演积累人气。他说:“我不是来抢C位的,我是来学习的。”
这话听着简单,但能做到的人真不多。多少艺人宁愿在香港吃老本,也不愿来内地从头开始?而王浩信不仅来了,还愿意穿粉色系衣服、戴眼镜、走亲民路线,甚至甘心当配角。这份清醒和务实,其实比所谓的“硬汉形象”更难得。
他这边的。不少人反驳说,王浩信从来就不是靠“猛男”人设吃饭的,私下一直挺温和、有书卷气。这次的造型反而更贴近真实的他。而且艺人根据不同活动换风格,本来就是基本职业素养,哪有规定男演员必须永远粗犷?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我们总是习惯给公众人物贴标签,一旦他们稍微偏离,就开始质疑“是不是不行了”“是不是妥协了”。可时代在变,市场在变,人为什么不能变?
你看现在的演艺行业,早就不是单一审美的天下了。有人喜欢硬朗型,也有人欣赏斯文款;有人追力量感,也有人偏爱细腻表达。真正的成熟市场,应该是容得下不同风格共存的。王浩信做的,不过是尝试在新的土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没改名字,没否认过去的成绩,也没刻意模仿谁。他只是在用更适应当下环境的方式继续工作。你说这是“迎合”,也可以说这是“进化”。
这个过程可能不完美,会有争议,会被误解。但比起原地踏步、靠着回忆吃老本的人来说,他已经走在了前面。
王浩信的故事,不只是一个港星北上的案例,更像是一个关于“如何面对变化”的现实样本。当你离开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新领域时,要不要改变?能改到什么程度?改了之后别人怎么看?这些问题,每个普通人都会遇到。
他的选择是:稳住内核,调整外表,尊重规则,持续输出。不亢不卑,不急不躁。
也许有一天,大家不会再用“硬汉”或“花美男”去定义他。而是记住:这是一个一直在认真演戏、努力工作的演员。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