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的第一个春天,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门前首次变得冷清。此前花3000万日元购买劳力士“Day-Date”的商人,突然发现同一块表在二手市场只值300万。更残酷的是,当时日本平均每个家庭持有的资产中,房地产占比高达65%。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的第一个春天,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门前首次变得冷清。此前花3000万日元购买劳力士“Day-Date”的商人,突然发现同一块表在二手市场只值300万。更残酷的是,当时日本平均每个家庭持有的资产中,房地产占比高达65%。
三十三年后的今天,中国正站在相似的历史节点。
截至2023年末,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占比同样高达60%;A股上证指数在3000点附近已徘徊16年;更令人警醒的是,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比值已升至220%,接近日本泡沫经济末期水平。
但危机二字,本就意味着危险中藏着机遇。
日本“失落的三十年”里,并非没有赢家。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股价自2000年以来上涨超100倍,无印良品在全球开出了超过1000家门店。那些抓住“性价比”和“实用主义”风口的普通人,反而实现了财富逆袭。
未来三年,中国普通人面临三大风口,每一个都蕴含着改变命运的可能。
202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3.5%,为除2020年外的最低水平。然而,拼多多年度活跃用户突破8亿,抖音电商GMV同比增长80%, Temu全球下载量登顶。
这组数据的对比揭示了一个明确趋势:消费降级中的升级。
“不是买不起,而是更懂得怎么买”。当下消费者追求的已不是简单的便宜,而是“性价比最大化”。这一趋势催生了新的商业机会:
•临期食品店数量三年增长300%,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二手奢侈品平台红布林用户量年增80%,客单价保持在3000元以上•折扣零售门店在全国以每天新开10家的速度扩张普通人机会: 无需大量资金,可从社区团购、短视频带货、二手闲置交易等低门槛领域切入。一位北京的90后妈妈,通过微信群组织邻居拼团购买水果,月入2万超过她之前的白领工资。
到202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2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这一数据与1990年代初的日本高度相似。日本老龄化社会催生了庞大的银发产业,从老年旅游到专属健身,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
中国的银发经济目前仍处于爆发前夜:
•老年旅游服务供需缺口高达40%•适合老年人的智能设备市场年增长率达45%•专业的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几乎是一片蓝海普通人机会: 开设针对中老年人的短视频账号,分享健康知识,积累粉丝后通过直播带货老年健康食品;成为老年旅游规划师,组织特色老年团;开设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提供茶艺、书法等课程。一位退休教师在上海开办“老年自习室”,月净利润达5万元。
日本经济低迷期,自由职业者数量十年增长3倍。当前中国,数字游民群体已突破5000万人,线上技能培训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AI取代越来越多基础工作时,高端技能需求却在暴涨:
•2025年,AI提示词工程师平均月薪达3.5万元,仍供不应求•短视频运营总监年薪中位数达30万,比三年前翻了一番•自由插画师通过接单平台月入可达5万元以上普通人机会: 通过线上课程掌握数据分析、短视频运营、AI应用等硬技能,实现“地理自由+时间自由”。一位三线城市的90后,通过远程工作为上海公司提供新媒体运营服务,年收入50万,远超当地水平。
结语:历史不重复,但压韵
1990年,大多数日本人相信“土地永远不会贬值”;2021年,中国很多人坚信“核心地段房价只涨不跌”。结果如何,我们已经看到。
但这一次,我们有机会走一条不同的路。
未来三年,不属于投机者,而属于那些能提供真实价值、满足新需求的普通人。时代会淘汰一批人,也从不会辜负另一批看清趋势、提前布局的人。
您认为未来三年还有哪些普通人可以把握的机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