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的话让很多人感到很受用,在被美国打压的情况下,他说这些有一定积极意义,就是“鼓舞斗志”,但是这些话,只能用来“鼓劲”,现实中,我们不能照搬他的“慷慨激昂”的话。
项立刚“振奋人心”的话语不少,我挑选了一些:
“中国突破芯片制裁,根本不需要EUV光刻机,我们通过其他技术路径一样可以做出高端芯片。”
“不要总觉得我们缺了谁就不行,封锁几年,我们什么都有了。现在不是2018年,美国能打的牌不多了。”
“这条路虽然难,但中国人靠自己一定能走通。那些整天说‘离不开国际合作’的人,是在唱衰中国,是在给我们的突破泼冷水。”
“ASML不卖给我们光刻机,天就塌了?塌不了!这只会更加坚定我们自主研发的决心。”
“不要幻想别人会卖给你最先进的东西,最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讨不来的。除了自力更生,我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封锁吧,封锁个十年八年,我们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他的话让很多人感到很受用,在被美国打压的情况下,他说这些有一定积极意义,就是“鼓舞斗志”,但是这些话,只能用来“鼓劲”,现实中,我们不能照搬他的“慷慨激昂”的话。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一份来自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于10月7日发布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包括阿斯麦(ASML)、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和日本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在内的五大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在2023年向中国出售了总价值高达380亿美元的关键设备。
这一数字不仅未降,反而比2022年美国实施出口管制强化之前大幅上升了6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销售均未违反当前的国际管制条例。
这一现实数据揭示出一个常常被民族主义叙事所遮蔽的事实:即便面临严厉的技术封锁,中国仍是全球半导体设备商无法放弃的重要市场。而来自阿斯麦的DUV光刻机等设备,至今仍是支撑中国芯片制造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
该报告进一步指出,这些商业行为事实上仍在维持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它清晰地表明,全球科技供应链具有强大的市场韧性和商业逻辑,并非一纸政令就能轻易斩断。
值得注意的是,该委员会正因此呼吁白宫进一步扩大对华设备出口限制,并加强与其盟国的政策协调。这种动向反而提醒我们:对方越是推动“脱钩”,我们越应警惕走向“自闭”。在坚决攻关核心技术、守住产业底线的同时,更应通过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式,稳定对外合作渠道,将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我们无疑需要追求自主可控,但这绝不意味着关起门来搞研发,更不是“一切全靠自己”的孤立主义。在半导体这类高度依赖全球分工的产业中,盲目排外只会延缓技术积累和产业成熟的进程。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真正出路在于:在坚持开放合作、广泛整合国际资源的基础上,坚决投入研发、突破关键环节。要做到“合作而不依赖,自主而不自闭”。
项立刚等人慷慨激昂的的口号虽能带来短暂的情绪共鸣,却无助于我们应对真实而复杂的产业挑战。
别信所谓“不需外国合作也可胜利”的虚妄自信。改革开放这条路,必须走得既坚定,又清醒。
来源:笑看云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