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参加学校十周年庆祝会的特邀嘉宾、关心支持南都实验中学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学生家长,为学校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心血的所有校董、领导、教职工,学校初中部、高中部全体学生及已经毕业工作今日回校的往届学子们齐聚校园,足有一万三千多人,场面宏大,震撼人心。
原创 王老吸烟 趣闲文 2025年10月07日 12:14 河南
包了月似的连阴雨今天忽然放晴,似是在祝贺南都实验中学十岁华诞。阳光下,一切明亮的耀眼。
九月三十日,天高云淡空气鲜,南都实验中学内群贤毕至,高朋满座,笙歌嘹亮,洋溢在喜庆欢乐的海洋里。
来参加学校十周年庆祝会的特邀嘉宾、关心支持南都实验中学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学生家长,为学校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心血的所有校董、领导、教职工,学校初中部、高中部全体学生及已经毕业工作今日回校的往届学子们齐聚校园,足有一万三千多人,场面宏大,震撼人心。
因为深入参与过这所学校的校史编撰工作,我更了解这所学校深厚强大的基因。90 多年前,教育先驱彭和卿在这片沃土上播下了教育火种,创办南都中学,先后培养出袁宝华、赵延年、彭清源、张保庆、姚雪垠等一大批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贡献了“南都力量”。2015 年,在鸭河工区的支持下,这所中原历史名校得以复兴建。袁宝华先生闻悉,欣然为母校重生题写“南都实验中学”校名。
十年来,该校传承着南都中学“立德树人”的老传统,探索着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新模式,让百年校魂在新的时代土壤中焕发出新生,为莘莘学子点亮理想之光、插上腾飞之翼,
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今昔校园,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秋的风掠过南都实验中学校园,将十年的光阴酿成醇厚的芬芳。扑鼻的桂花香与笙歌、新老学子的笑声在此刻交汇,满校园悠扬回荡,回望十年征途,每一步都印刻着“不寻常”的印记。
那是拓荒者的赤子心,是教育者的坚守志,更是无数南都人用汗水与梦想铺就的成长路。
十年前,很少有人能笃定,这片荒芜之地会崛起一座改变南阳民办教育格局的学府。以陈富城先生为首的办学人,怀揣着“办人民满意教育” 的热忱,在一片质疑声中扛起了重担。彼时的南阳,民办高中屈指可数,成规模、获认可的更是寥寥无几;在距城区数十公里的郊野,划地四百亩、投资三亿建一所高标准高中,在许多人眼中是 “冒险之举”。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办学团队以 “敢为天下先” 的魄力,熬过了校建时的日夜奔波,克服了招生时的重重阻碍,终于在 2015 年迎来了第一届师生。当第一批学生背着书包走进崭新的校园,当第一声上课铃在教学楼里响起,豫宛大地上一所成规模的民办高中,终于在风雨中站稳了脚跟。
这十年的“不寻常”,藏在 “从无到有” 的艰辛里。创业初期,办学人既要应对资金的压力,又要解决师资的难题;老师们带着铺盖卷住进临时宿舍,白天备课授课,晚上轮流值守保障学生安全;工勤人员顶着烈日修剪草坪,冒着严寒检修设施,很快让校园从荒野变成院区,从冷硬的 “钢筋水泥” 变成了有温度的 “家园”。后来的日子里,挑战从未缺席 —— 生源层次参差不齐的难题、教育改革带来的适应压力、突发情况对教学秩序的冲击,但每一次困境,都成了南都人 “知难思进” 的阶梯。如今的南都实验中学,已拥有近 150 个教学班、专职教师520余人,学生近万人,高中在校生规模位居全市同类学校之首;更带动了南阳民办高中教育的发展,成为行业里的“先行者”。一砖一石间,是创业者的坚韧;一草一木中,是奋斗者的赤诚,这份 “不寻常”,早已融入南都 “拼以致胜” 的精神血脉。
这十年的“不寻常”,更写在 “以心育心” 的坚守中。南都人始终相信,教育是 “服务”,是 “筑梦”,更是 “转化”—— 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成长的方向,实现 “低进高出、人人胜出” 的蜕变。为了让学生 “吃得好、睡得香、玩得爽”,学校精心搭配三餐,翻新宿舍设施,组建社团丰富课余生活;有学生说 “学校的饭比家里香”,有家长感慨 “一进校门就放心”,这些朴素的评价,藏着南都人最真挚的服务初心。为了帮学生 “筑梦”,学校开启 “筑梦工程”:课堂上,老师用知识点亮心灯;校园里,励志标语激励着学子向更高处攀登;每年高考后,从海外名校到国内高校,无数南都校友寄回的贺信,都是 “筑梦” 最好的答卷 —— 有当年中招 200 多分的学生,三年后考上本科;有曾迷茫无措的少年,如今成为科研领域的新秀……他们的成长,印证了 “教育即转化” 的力量。建校十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八届高中毕业生,连续八年,八战八捷,考进高校共计23000多人,2025年1630 余名学子考入本科,位居全市同类高中之首!这其中有的学生进校时中招成绩只有200多分、300来分,但三年后,他们却能考上本科院校,考上211、985的本硕连读。
“要读书,上南都”“要成才,南都来”,已成为南阳人的习惯思维,送孩子到南都上学成为很多家长的第一选择。
站在十年的节点上,南都故事远未结束。过往的成就不是终点,而是“再出发” 的起点 ,如今的教育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吹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南都人将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育人质量,以更铿锵的步伐,朝前迈进。
十年辛苦,终见荣光;未来可期,仍需笃行。将来,会有更多追梦的少年来这里筑梦、圆梦;会有更多教育者,在这里坚守、创新、奉献。而那些刻在十年岁月里的“不寻常”—— 拓荒的勇气、坚守的初心、育人的温度,终将成为南都最珍贵的财富,指引着他们在教育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向光而行。
来源:南阳广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