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立足实际,联合省委金融办等16部门印发《福建省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实施方案》,聚焦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发展特点和突出诉求,加强政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立足实际,联合省委金融办等16部门印发《福建省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实施方案》,聚焦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发展特点和突出诉求,加强政策供给和梯次帮扶培育,2024年度首批认定892户“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这些个体工商户或深耕传统技艺百年传承,或勇立数字经济潮头,或以匠心铸就品质口碑,或凭创新开拓市场。
为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第四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期间,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特别策划推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风采巡展】系列专题活动,将每周精选来自全省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名特优新”代表,深度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经营之道与匠心传承。
福建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风采巡展(三)
优质类
“优质”个体工商户是指:长期诚信经营超过一定年限;拥有县级以上政府认定的老字号、非遗工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乡村工匠等传统文化标志;经营者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荣誉;经营者拥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并实际从事关联行业;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等。
本周,我们来看看 “优质类” 个体工商户的奋斗故事。
郑炳春
福州市台江区尚干人家小吃店
福州市台江区尚干人家小吃店位于台江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经营者郑炳春。作为“中华老字号”尚干小吃第四代掌门人、全国优秀个体工商户,郑炳春秉持“诚信为本、传承创新”的经营理念,严把质量关,对菜品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保证了老味道可复制,他注重门店的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近年来,台江区市场监管局以开展“问情服务”等活动为载体,经常深入走访该店,了解其经营状况、存在困难,并主动对接银行部门,为其解决融资难题,扶持其不断发展壮大。
作为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郑炳春在诚信经营的同时,热心公益事业,共捐款捐物达100万元,其先进事迹入编《福州人物:平民英雄谱》一书,荣获“全国商业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福建省诚信工作标兵”“第六届福州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
董正伟
台江区达道牛肉店
董正伟,福州市台江区达道牛肉店经营者,福建著名老字号传承人、台江区首届优秀人才、福州市小吃协会会长,长期致力于本土传统美食的长足发展,是一名优秀的传统美食文化传承者与创新推广者。为确保食品安全,台江区市场监管局经常主动走访,指导其加强食品质量管控,以可靠安全的美食出品不断擦亮小吃店的金字招牌。他在经营过程中始终秉承严守祖传工艺,传承百年原味的初衷,坚持激情、创新、诚信经营发展的理念。历经数十载的精心耕耘,达道牛肉完成了从“路边小吃”到“专业美食”的蜕变,在全国范围内已拥有数十家连锁店,“达道牛肉”荣膺“中华老字号”称号,成为福州地区老字号品牌成功发展的一面旗帜。
谢启明
厦门市湖里区中明泰新通讯器材店
1998年,谢启明来到厦门创业,从摆摊贩卖矿泉水开始做起,尽管腿脚有些许不便,他从不言放弃,坚持用自己的勤劳努力积极谋生。2002年他瞄准市场机会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通信器材店,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他陆续注册了湖里区中明泰新通讯器材店等多家个体工商户。
谢启明并没有止步于此,多年来他始终有个心愿:要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残障人士。2016年他创建了厦门市“中途之家”脊髓损伤者服务中心。结合多年创业经验,谢启明为残疾人开设电商技能培训、轮椅辅具销售、手机维修培训等业务,帮助残友开展“互联网+创业”。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几年间,“中途之家”积极组织残友们复工复产,谋划开展护目镜组装、微商销售等创业项目增加残障人士收入。
谢启明的公益热情,得到了市场监管部门的鼎力支持。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湖里区个体私营协会,长期为特殊群体创业者上门服务,在证照办理、知识产权、信用帮扶等方面提供支持,积极协调解决问题,令谢启明和一众创业者们感受到浓浓的温暖。
因突出的社会贡献,“中途之家”被授牌为“厦门市安排残疾人就业爱心单位”“2022年福建省安排残疾人就业爱心单位”等称号。谢启明个人也获评“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福建最美劳动者、2020福建最美志愿者、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全国自强模范、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先进模范人物、2022冬残奥运会火炬手、“2023中国好人”等诸多荣誉。
陈伟旭
厦门市海沧区金三都土笋冻店
作为三都土笋冻第三代传承人,陈伟旭从小耳濡目染,慢慢学会了土笋冻制作技艺。2014年,陈伟旭正式接手土笋冻工作,开始从事土笋冻传统制作技艺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利用、传承的工作。为适应市场需求及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业余时间他不断琢磨怎么改良土笋冻,在保留传统口感的同时把土笋冻做得更加精致卫生。经过一次次不懈地努力试验,终于找到保证质量、干净卫生、方便美味的制作方法,既提升土笋冻的制作工艺,又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在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的推动和引导下,厦门市海沧区金三都土笋冻店参与制定了土笋冻的执行标准,规范了产品质量标准,填补了行业标准的空白,提升了土笋冻行业的市场活力。为助推土笋冻供厦标准上升为福建省地方标准,经过多方努力,实施《供厦食品土笋冻》团体标准的“三都土笋冻”在2021年被授权使用高于国家标准的供厦食品“鹭品”标识。
陈小亮
云霄县保珍斋饼店
云霄“保珍斋”月饼创办于清代道光年间(1834年),目前已传承到第五代,现在仍保留着近两百年历史的牌匾,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坚持手工制作是保珍斋传承人的初心,竭力保留云霄月饼的“古早味”。
云霄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深入辖区经营户走访,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讲解商标品牌带来的产品附加值,指导注册申请“保珍斋”商标,助力品牌建设。它不仅是一种商业符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见证了岁月的更迭,是一代代传承人的精益求精、守正创新。2021年,第五代传承人陈智惠被命名为云霄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云霄保珍斋月饼”代表性传承人。
云霄县保珍斋饼店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汗水,离不开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不同于市面上其他过度包装的月饼,他们家的月饼包装古朴别致,以方形白纸卷包四个月饼,再贴上印有厂家字号的红纸。如今已成为云霄县一家老字号饼店,每年中秋节未到,前来购买月饼的群众早已络绎不绝,在外地游子的记忆中,保珍斋月饼仍是儿时的味道。
黄丽泳
泉州市丰泽区晴天姐姐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个体工商户)
泉州市丰泽区晴天姐姐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个体工商户),经营者黄丽泳为泉州市蟳埔女习俗非遗传承人、泉州市丰泽区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会长、泉州市青年文旅推荐官、泉州市丰泽区蟳埔女民俗文化传播使者、丰泽区“蟳埔女文化”推广大使,多年来致力于蟳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23年,黄丽泳为赵丽颖进行簪花造型展示,通过大众传媒让蟳埔传统花头饰走向全国视野。同时,她在上海、南京、哈尔滨、法国巴黎、保加利亚加布洛沃等城市进行文旅推介活动,通过国内外文化交流将蟳埔文化推向更高的国际舞台。
为规范行业发展,丰泽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指导簪花围协会制定并出台《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服务规范》团体标准,让簪花围、传统服饰换装体验实现“从头到脚”有标可循。作为簪花围协会会长,黄丽泳带领的晴天姐姐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也得到丰泽区市场监管局在服务质量、明码标价等方面的重点指导,成为传承“蟳埔女习俗”的标杆。
张三金
宁化县石壁张三金擂茶店
宁化县石壁张三金擂茶店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街,经营30余年,主营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擂茶、客家白斩鸡等客家美食。宁化县市场监管局从优服务、严监管、亮品牌、保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该店实现高质量发展。经营者张三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宁化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市级、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其店铺在福建三明2015年度小吃竞赛美食展中荣获“三明市知名小吃”称号,在海峡两岸首届(宁化)客家小吃比武中荣获“特金奖”,在第四届海峡两岸客家美食(永定)小吃节荣获“特金奖”等。
2008年以来,中央、省级电视台多次到张三金擂茶馆进行采访,通过擂茶工艺的制作,充分展示了擂茶的文化内涵,传播了擂茶的制作工艺及客家文化,还带动宁化800人实现创业就业,也吸引福建中医药大学、三明学院、仰恩大学等高校学生到张三金擂茶馆进行实践。
林志勇
莆田市荔城区天久王炝肉店
天久王炝肉历史可追溯至1879年兴化府,当时林氏祖辈挑担沿街售卖,将其推广开来。林氏家族坚守中华传统烹饪匠心,传承百年祖传配方,采用精选山里猪肉与纯手工豆腐丸,精心烹制出正宗莆仙风味小吃。
在品牌发展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关注其成长,主动上门指导办理证照、规范经营流程,为传统手艺的合规化、品牌化发展奠定基础。在申请“莆田市非遗小吃”等荣誉时,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提供政策对接与认定指导,助力天久王炝肉提升品牌公信力和文化影响力。
现今,天久王炝肉秉持“以品质求生存”理念,始终如一地精细挑选食材,严格把控源头品质,并且坚决不做外卖。品牌创始人林志勇作为第三代传人,在传承经典的同时积极创新,推出一系列新品,满足年轻顾客需求,从而牢牢锁住顾客口碑。先后荣获“莆田市非遗小吃”“莆田百家餐饮名店”等诸多荣誉称号,还登上CCTV-2《消费主张》、CCTV-4《走遍中国》《远方的家》以及《沿海看中国》等知名栏目,不仅深植于当地人心间,还成为家乡味道的象征。
光泽县先农生态茶体验馆
肖育平,现为光泽县先农生态茶体验馆经营者、光泽县觉农干坑红茶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第六批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光泽县司前乡干坑林场党支部书记、光泽县政协第十届委员。他身为大山的儿子,挚爱大山,特别是深山里那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执着工艺的精湛,三十余春秋,终玉汝于成,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茶艺工匠,2009年他带动干坑部分茶农组建起光泽县觉农干坑红茶专业合作社。
自合作社组建以来,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帮扶下,肖育平筹建标准厂房,制定茶叶生产标准,注册申请商标,申请QS许可,一品一码,建立干坑小种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区,并于2019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目前,合作社茶山面积已达1000多亩,年产红茶1万多公斤,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人均户增1万元,带动了全场100多户茶农共同致富。
朱大荣
漳平市大荣家庭农场
在漳平市南洋镇,朱大荣老先生是漳平水仙茶的一张“活名片”。自17岁踏入茶行业,他的一生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因勤勉好学与对茶叶天生的敏锐,让他幸运地得到漳平水仙茶第三代传承人朱瑞堂的青睐,收入门下。
随着对制茶技艺理解的逐步加深,朱大荣心中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渴望凭借自己所学,让漳平水仙茶走出南洋镇,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创业初期,如何让自家茶叶打响名气、获得市场认可,成为朱大荣面临的首要难题。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他的诉求后,主动上门提供帮扶——详细讲解“漳平水仙”地理标志产品的授权意义与申报流程,积极为其对接“漳平水仙”地理标志管理机构,协助完成授权审核。最终,朱大荣的大荣家庭农场成功获得“漳平水仙”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授权,这不仅让他的茶叶有了“地域名片”加持,更凭借地理标志的品牌公信力,打开了通往外地市场的通道。
2022年,朱大荣被龙岩市认定为漳平水仙茶传统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精准帮扶,也成为他从“守艺”到“兴业”路上的重要助力,让这缕茶香跨越山海,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