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8日,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迎来一场地震级交易——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宣布以53.75亿美元(约合382亿人民币)收购瑞士工程集团ABB的机器人业务。这笔交易不仅重塑了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竞争格局,更揭示了AI巨头向物理
2025年10月8日,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迎来一场地震级交易——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宣布以53.75亿美元(约合382亿人民币)收购瑞士工程集团ABB的机器人业务。这笔交易不仅重塑了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竞争格局,更揭示了AI巨头向物理世界渗透的战略意图。作为ABB去年上任的首席执行官Morten Wierod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此次出售标志着ABB放弃了原先分拆该业务并独立上市的计划,转而选择为股东创造"即时价值"。对软银创始人兼CEO孙正义而言,这是他推行"物理AI"(Physical AI)战略的关键落子,旨在将人工超级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这笔交易预计将于2026年中后期完成,但其所引发的行业震动与战略思考已即刻显现,不仅反映了传统工业自动化巨头在AI时代的转型困境,也预示着科技资本向实体制造业渗透的加速。
从交易细节来看,此次收购对企业双方均具有深远意义。根据公开信息,交易对ABB机器人业务的企业估值为53.75亿美元,ABB预计在扣除交易成本后将获得约53亿美元的现金净收益,并产生约24亿美元的非经营性税前账面收益。这一价格被市场认为"极具吸引力",因为此前分析师对ABB机器人业务在独立上市情况下的估值预期仅为略低于40亿美元。受此消息影响,ABB股价在苏黎世市场开盘后上涨2%并一度创下历史新高,反映出投资者对这一交易的积极评价。交易完成后,ABB的业务结构将进行调整,从2025年第四季度起,机器人部门的财务表现将被列为"已终止经营业务"。原先与机器人部门同属"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业务领域的机器自动化部门,将被并入过程自动化业务领域。这一调整使得ABB能够更加专注于其核心的电气化和自动化业务,而交易获得的资金将用于开发这些领域的新技术和生产能力,并可能资助新的收购。对软银而言,这是其自AI繁荣以来在机器人领域的最大赌注,也是孙正义重新进军机器人领域的雄心之举——十年前,软银曾推出人形机器人Pepper,但后来因销售不佳和可靠性问题缩减了相关投入。
ABB决定出售机器人业务的战略考量值得深入分析。作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ABB机器人部门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发那科,领先于安川电机和德国库卡。该部门2024年销售额为23亿美元,占ABB集团总收入的7%,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12.1%,拥有约7,000名员工。尽管如此,ABB管理层认为机器人业务与集团其他业务之间的"业务和技术协同作用有限",且其市场需求和特征与其他业务存在差异。ABB首席执行官Morten Wierod坦言:"机器人是市场波动性很大的行业,无论是在增长还是利润率方面都是如此。这与ABB今天关注的电气化和自动化市场有所不同。"这种差异性在财务表现上尤为明显——机器人业务面对的主要行业(汽车和消费电子)近年来需求疲软,导致该部门多年struggling with sales and falling profitability。与此同时,在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中国,包括ABB在内的"四大家族"正面临本土厂商的激烈竞争。据MIR睿工业数据,202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本土厂商的市场份额已突破50%,这种竞争格局变化无疑影响了ABB机器人业务的增长前景和估值预期。从ABB整体战略来看,此次出售是其持续业务精简的一部分,类似于2018年以超百亿美元向日本日立出售电网业务的举措,反映出ABB希望成为更纯粹的电气化和自动化公司,与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竞争对手形成更直接的对比。
软银收购ABB机器人业务的战略逻辑根植于孙正义对"物理AI"的宏大愿景。孙正义在宣布交易时明确表示:"软银的下一个前沿是物理AI。我们将与世界一流的ABB机器人一起,将人工超级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融合起来。"这一陈述浓缩了孙正义长期宣扬的超级人工智能(ASI)理念——他曾在多个场合预测,到2035年将实现比人类聪明10000倍的人工智能,这将推动人类进化。收购ABB机器人为这一AI愿景提供了物理载体和应用平台。从软银现有的AI布局来看,该公司已经构建了相当完整的投资组合:拥有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主导了ChatGPT制造商OpenAI的400亿美元融资轮;与OpenAI和Oracle共同宣布了5000亿美元的"Stargate"项目,以推动下一代AI发展;并在机器人相关公司如Berkshire Grey、AutoStore Holdings、Agile Robots SE和Skild AI等持有投资。ABB机器人业务的加入,为软银提供了工业级的硬件基础、成熟的客户网络和深厚的领域知识,使其能够加速AI算法与物理世界的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收购正值全球机器人行业处于转型期——传统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约为8%,而AI关联的机器人领域增速高达约20%。孙正义捕捉的正是这一转折点,他并非将ABB机器人视为传统的工业硬件制造商,而是将其作为实现AI战略的物理接口,以期在下一轮人机融合革命中占据制高点。
此交易对全球工业机器人竞争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电机、库卡)格局将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科技巨头加持的新型竞争态势。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的发那科,一直采取相对保守的战略,专注于传统工业领域,但在AI和机器学习方面的投入明显落后于时代需求。安川电机在伺服电机和运动控制领域拥有深厚积累,但其机器人业务始终难以突破第一梯队,正在加大对协作机器人和行业专用解决方案的投入,但进展缓慢。库卡被美的收购后,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显著增长,但在技术革新上步伐不大。面对软银获得ABB的渠道优势后,这些传统巨头需要快速应对可能出现的AI集成解决方案竞争。与此同时,西门子和罗克韦尔自动化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另一极,更专注于软件和数字孪生领域,可能成为软银未来的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这一交易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他科技巨头如谷歌、亚马逊可能寻求与剩余机器人巨头的合作,以应对软银的领先优势。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在AI领域有深厚积累,可能会加快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有可能寻求与发那科或安川电机的合作。从全球视角看,这场交易标志着工业机器人行业从"硬件性能竞争"向"生态系统与AI能力较量"的转变,所有玩家都需要重新洗牌。
ABB机器人业务关键数据与交易细节
从技术融合角度看,软银收购ABB机器人业务后将可能推动多个方向的创新与发展。首先是AI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软银可能会将其在AI算法、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势与ABB的硬件能力结合,开发出能够自主学习和适应环境的下一代机器人。ABB机器人不久前对吴恩达创立的LandingAI的战略投资就是一个前兆,该公司的视觉AI技术被集成到ABB机器人软件套件后,可以使AI视觉系统训练速度提升高达80%。其次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软银可能推动机器人行业从"产品销售"向"服务订阅"转型,通过AI服务持续创造价值。这种转型符合孙正义一贯的投资哲学——构建平台型生态系统而非单纯的产品销售。第三是生态系统的构建,软银可能将ABB机器人作为开放平台,吸引开发者构建应用,形成类似苹果App Store的机器人应用生态。这种开放策略与ABB过去相对封闭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形成鲜明对比,但也正是软银这类科技公司能够为传统工业领域带来的最大变革。从技术路径来看,软银已经通过其新成立的Robo HD平台整合了多项机器人投资,ABB机器人的加入将填补其在工业级机器人领域的空白,形成从消费级到工业级、从软件到硬件的完整布局。尤为重要的是,这笔交易可能与软银的"Stargate"倡议相协调——该计划旨在与美国OpenAI和Oracle合作开发大型AI数据中心,从而为AI机器人提供强大的后端计算能力。
对ABB而言,出售机器人业务既是聚焦也是放弃。交易完成后,ABB将获得约53亿美元的现金收益,这些资金将按照其既定的资本配置原则进行部署,包括投资于有机增长、收购以及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向股东返还资本。ABB首席执行官Morten Wierod表示:"我们确实有实力进行更大的收购,所以我们不排除更大交易的可能性。"这表明ABB可能会在电气化和自动化领域寻求战略性收购,以强化其在这些核心市场的竞争力。从业务结构来看,剥离机器人业务后,ABB将精简为三大业务领域,更加专注于电气化和自动化——这两个领域正受益于全球科技巨头如OpenAI和Meta向耗能巨大的数据中心投入数万亿美元的趋势。然而,业内不乏质疑声:ABB是否过早放弃了下一次工业革命的门票?机器人业务正是连接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关键节点,放弃这一业务,可能使ABB在未来工业数字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器人作为数据采集和物理执行的关键接口,其战略价值远超短期财务回报。ABB的这一决定反映了传统工业巨头在AI时代的战略困境——是坚持熟悉的工业业务模式,还是冒险进入不确定的技术融合领域?ABB选择了前者,而软银则豪赌后者。
从全球市场和地域战略视角分析,这笔交易凸显了全球机器人市场重心的变化和中国市场的独特地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正经历着本土厂商的快速崛起。据MIR睿工业数据,在2017年,中国仅1家厂商进入全球工业机器人TOP 10,而到了2024年已有4家国内厂商跻身TOP 10行列,分别是埃斯顿、汇川、埃夫特、珞石。2024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本土厂商的市场份额已突破50%,这一趋势无疑影响了ABB等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前景和估值预期。与此同时,中国目前每万名工人仅有17台机器人,远远低于韩国的365台和日本的211台,表明中国市场仍有巨大增长潜力。面对这一局面,软银收购ABB机器人后可能采取的市场策略值得关注:一方面可能借助ABB现有的全球网络强化市场覆盖;另一方面可能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甚至利用中国本土供应链降低成本。美的集团作为库卡的所有者,需要重新评估其机器人战略,应对软银带来的新竞争态势。而新松机器人、埃斯顿等本土厂商有望在变局中寻找市场缝隙,但需要快速提升技术实力。从地缘政治和产业政策角度看,这一交易可能促使中国加快在工业AI和机器人领域的自主创新步伐,特别是在美国政府加强对华技术出口控制的背景下。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对比及市场态势
未来五年,软银收购ABB机器人业务将可能加速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颠覆性变革。我们可以预见以下趋势:首先是AI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到2028年,大多数新部署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其次是行业格局重塑,"四大家族"的概念可能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AI原生"机器人企业与传统企业的竞争。第三是新兴应用场景爆发,在医疗、物流、服务等非工业领域,机器人应用将快速增长。第四是人才竞争白热化,同时掌握AI技术和机器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最稀缺资源。第五是监管和伦理问题凸显,随着智能机器人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标准将逐步建立。从技术发展路径看,软银可能会分阶段推进整合:首先将ABB机器人接入其现有的AI平台,然后开发具备更强自主能力的新一代产品,最后构建围绕机器人的服务生态系统。这一过程中,软银需要克服多项挑战,包括企业文化融合(日本科技投资公司与瑞士工业企业的差异)、技术路线协调以及不同市场需求的响应。从行业影响角度,这一交易可能推动整个产业加速向智能化、服务化、平台化转型,迫使所有参与者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主张和商业模式。正如孙正义所言:"软银的下一个前沿是物理AI"——这句话不仅概括了软银的战略方向,也可能预示着整个科技产业的下一个竞争焦点。
综合而言,软银以382亿收购ABB机器人业务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标志着工业自动化进入新纪元。这不仅是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更是两种商业逻辑的碰撞与融合——传统工业企业的精益专注与科技巨头的生态布局之间的对决。对ABB而言,出售机器人业务是其持续聚焦核心战略的体现,通过获取大量现金资源强化在电气化和自动化领域的地位,但同时可能失去了通往AI时代机器人革命的关键门票。对软银而言,这是孙正义构建"物理AI"帝国的重要拼图,将世界级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与自身AI优势结合,以期在下一轮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从全球产业格局看,这场交易将加速机器人行业从"硬件性能比拼"向"生态系统与AI能力较量"的转变,传统"四大家族"的概念可能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科技巨头加持的新型竞争态势。所有玩家——包括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等传统巨头,以及西门子、罗克韦尔自动化等自动化企业,甚至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都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定位。孙正义的"物理AI"愿景能否实现,取决于软银能否有效整合ABB的工业底蕴与自身的AI优势,但可以肯定的是,工业自动化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未来的竞争将是生态系统之间的对抗,而非单一产品的竞争。这场刚刚开始的革命,将决定未来几十年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并对人类社会的人机协作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品牌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