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的人,血压马上就降低了?真的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9 08:47 1

摘要:她是个热爱做饭的人,平时调味料用得比较重,听了网上的说法后立马全戒了。结果不仅血压没降,饭也吃得没滋没味,连心情都差了不少。我当时就告诉她:“这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我还清楚记得那个下午,王阿姨坐在我诊室里,一脸委屈地说:“医生,我已经三个月没碰过一滴酱油,也不放味精了,血压怎么还在飙?”

她是个热爱做饭的人,平时调味料用得比较重,听了网上的说法后立马全戒了。结果不仅血压没降,饭也吃得没滋没味,连心情都差了不少。我当时就告诉她:“这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张先生的情况恰恰相反。他前段时间体检出高血压,回去就开始疯狂控盐控味精,甚至连调料包都不敢碰。十天后回来复查,血压确实降了一点点,但人变得焦虑易怒,饭几乎吃不下。

我们后来发现,他的压力水平上升了,心率也变快了。血压的变化未必全是调味料的功劳,更多是情绪和饮食结构的连锁反应。

类似的例子我见得太多了。这几年,关于味精、酱油和高血压之间的讨论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所谓“研究发现”被断章取义传播之后,很多人就开始把酱油和味精当成洪水猛兽。

前阵子那个“北京大学发现”的传闻更是火上浇油。但作为一名临床一线的内科医生,我必须告诉大家,这个说法过于片面,甚至在某些情境下是误导。

我把这些年接触的患者反馈和临床观察结合起来,按照对血压控制的实际影响程度、在门诊中出现的频率和大众误解的传播广度,排了一个“反向榜单”。我们从最容易被误会、但对血压影响最小的开始讲起。希望你能从这些反向误区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调整方式。

第五名是“味精导致高血压”的观点。这个说法在很多家庭里简直成了共识,尤其是中老年人,甚至有些人认为味精比盐还“毒”。但事实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确实含钠,但每克味精的钠含量只有食盐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且味精的鲜味强度高,少量就能提鲜,反而能减少对食盐的依赖。适当地用味精反而有助于控盐,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临床研究也支持这个观点。2021年北京协和医院联合中国营养学会做过一项对比实验,发现在保持总钠摄入一致的前提下,使用味精组的血压并未显著升高,甚至部分人群的满意度和饮食依从性更高。

对于那些因为控盐饮食而难以坚持的人,合理使用味精反倒是一种帮助。不建议多放,但也不必妖魔化。

第四名是“酱油升压”的认知误区。很多人以为酱油是高血压的“原罪”,其实要看你吃的是哪种酱油。普通酱油的确含钠较高,一勺大约含有800毫克钠,但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低钠酱油甚至是钾盐型酱油。

关键不是酱油本身,而是你放多少。我总跟病人说:“你吃咸的不是因为用了酱油,而是因为你没数着放。”

营养学角度看,酱油中的氨基酸、发酵产物对肠道健康是有益的。如果完全不吃酱油,改用其他调味料,结果可能摄入了更多隐形盐分。我遇到过一位患者,戒酱油后开始大量使用蚝油和浓汤宝,结果钠摄入不仅没少,反而还升了。酱油不是敌人,错误使用才是。

第三个误区,是“控调味=控血压”的行为习惯。这种走极端的做法,在老年人群中尤其常见。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饭菜全用水煮,连葱姜蒜都不放,结果三个月体重暴跌、血脂升高、血压不降反升。

我们后来查出,他因为味觉缺失导致食欲下降,营养摄入严重不足,身体处于慢性压力状态,这对高血压控制极其不利。

我得提醒大家,血压控制是综合管理,不能只盯着“咸”这个字。你不吃盐不吃味精,结果情绪差、睡不好、营养失衡,血压照样控制不住。饮食控制不是“少就是好”,而是“平衡才是王道”。

第二名是“戒调味料就能停药”的情绪误区。这个我真的讲过无数次。有位年轻工程师,血压刚发现偏高,查了一堆资料后决定先从饮食下手。

他把所有重口味食物都戒了,酱油、味精、辣椒一概不沾,两个月后血压略有下降,他就擅自停药了。结果半年后出现了视网膜出血,被紧急送来急诊。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靠饮食改善只是基础控制的一部分,并不能取代药物治疗。情绪激动、盲目自信、过度乐观,都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情绪陷阱。调味料能调口味,但调不了血管弹性,这一点必须记清楚。

真正排在第一位的误解,是把“血压升高”单纯归咎于某一种食物或成分。这种线性思维非常危险。我们身体是一个复杂系统,血压的波动和神经系统、肾功能、代谢状态、情绪波动甚至季节变化都有关系

盯死一种调味料,忽略了整体生活方式的调整,就像在漏水的屋顶下只盯着一个水滴来源。我遇到过一位刚退休的老师,血压波动很明显。他坚信是因为吃了点蘸水酱油,结果检查发现根本原因是退休后的生活节奏变化和睡眠质量下降

我们调整了作息安排,建议他适度锻炼、增加社交活动,血压就慢慢稳定下来了。调味料不是元凶,生活才是根源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北京大学的研究是否真的说明不吃酱油和味精,血压就会马上下降?我认真查阅了那项研究的原始数据,发现其主要观察的是“极端低钠饮食对高盐敏感人群的短期血压影响”,样本量小,周期短,无法代表一般人群的长期效果。

研究中并未单独剥离酱油和味精的影响,而是整体减少钠摄入。这就像说“不吃肉的人更健康”,但忽略了他们也不喝酒、不熬夜、有锻炼,归因逻辑是错的。

真正有效的降压方式,是建立在整体生活干预基础上的。限盐不等于拒绝所有调味料,关键是学会识别“隐形钠”,比如罐头、腌制品、火锅底料,它们才是真正的“钠大户”。每日摄入钠不超过2000毫克,换算下来就是食盐5克左右。掌握这个数字,比记住哪个调味料更重要。

我总对病人说,调味料不该成为“健康替罪羊”,健康不是靠“戒”出来的,而是靠“懂”出来的。与其盲目排斥,不如学会平衡摄取。把味精和酱油当成一种工具,而不是负担,才是通往健康餐桌的第一步。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长久可持续、自己也能接受的生活方式。别让“控盐”变成“控快乐”,别让“养生”变成“受罪”。健康不是清单上的打勾,而是你从一日三餐里,找到的心安与节奏。

我们这个时代,信息太多,判断太少。别让一句断章取义的标题,绑架你对生活的热爱。血压高,不是你做错了一个决定,而是你忽略了太多细节。现实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每一口饭里的微妙平衡。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张佳音.食盐与高血压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30(5):421-426.
[2]王蕾.味精的钠含量与代谢影响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1,27(6):58-61.
[3]李海英.酱油摄入与慢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9):1223-1227.

来源:张医生健康分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