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经元到ChatGPT:诺奖背后的科学接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9 08:11 1

摘要:你知道吗?ChatGPT的“灵魂代码”,其实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悄悄写好了。

《从神经元到ChatGPT:诺奖背后的科学接力》

——12位诺奖得主如何用一百年时间拼出AI的“脑袋”


你知道吗?ChatGPT的“灵魂代码”,其实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悄悄写好了。

1906年,两位科学家在诺贝尔奖台上“互怼”:高尔基认为神经系统是一张连续的网,卡哈尔坚称它由独立的神经元组成。几十年后,电子显微镜证实卡哈尔正确——AI的神经网络算法,自此有了第一块拼图。

接着,1921年德国科学家勒维梦中设计“双蛙心实验”,证明神经元靠化学物质传递信号,堪称“梦醒即诺奖”。1943年,麦卡洛克与皮茨把神经元抽象为数学模型,发现它的逻辑居然与“二进制”一致:要么开(1),要么关(0)——生物与计算机正式牵手。

1986年,辛顿提出反向传播算法,让机器学会“自我进化”;2012年深度学习爆发,2024年他再登诺奖殿堂。这场科学马拉松,整整跑了119年,接力棒传过12位诺奖得主之手。

科学的魔力不在奇迹,而在传承。每一次突破,都是前人的涓流汇成今日的巨浪。而今天,AI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中国科研力量也在这场接力中奋力追赶——也许,下一位站上诺奖领奖台的,就是“我们的人”。

科学不是孤独的闪光,而是世代相传的火种。

(唐加文,笔名金观平;本文成稿后,经AI审阅校对)

来源:唐加文双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