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四句判词中,前面两句是赞颂贾探春的人物和经历。后面两句则是讲述贾探春姻缘的归宿。四句判词句式浅白,倒是容易解读。
贾探春判词解读之二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四句判词中,前面两句是赞颂贾探春的人物和经历。后面两句则是讲述贾探春姻缘的归宿。四句判词句式浅白,倒是容易解读。
·才自精明志自高
“才”指的是人物的才气与才能。金陵十二钗中得“才”字的唯有林黛玉、贾探春与王熙凤三人。黛玉侧重文才;王熙凤偏重浪费才能;只有贾探春的“才”,堪称文武兼备的正向综合评价,突出其人物的卓尔不凡。
“精明”指聪明、机警、光明、真诚,是对“才”的诠释,刻画贾探春综合素质的优秀。
“志”被用来形容女儿很罕见。皆因那时的女儿多以贤德称颂,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有才便生是非口舌,更遑论还有“志气”了。
所以,像贾探春在管家时,对当众刁难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的言论,是非常罕见和特别的。贾探春生具男儿之志,立意走出贾家富贵安乐窝,不靠祖宗福荫,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创出一番事业,让世人对她刮目相看,其“志”直追当年宁荣二公创业的豪情壮志,是何等的大气魄。
“自高”是对前面的“才”“精明”和“志”的总结,赞誉贾探春综合素质高人一等,堪为贾府子弟及众女儿之领袖人物。
如果评价贾府第四代所有子弟,贾探春都堪称第一。脂砚斋便在《风筝》灯谜后留有批语,痛惜贾探春的远嫁,导致贾府抄家后失去主事之人,树倒猢狲散。【庚辰双行夹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生于末世运偏消
贾探春空有过人才智和豪迈志向,却薄命没赶上好时机。她与王熙凤一样生不逢时,贾家末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她的命运。
生为女儿,是探春命定的薄命。
生而庶出,是探春出身的薄命。
生在末世,致探春姻缘的薄命。
元春判词提及“三春怎及初春景”,就是比较她们姊妹的出身、命运和姻缘,探春都无可比拟。相当于一开始就抓了一副烂牌,“有命无运”被注定。
探春自己也对生母赵姨娘说:“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可能探春彼时也没想到,等待她的命运,要比庶出女儿更加残酷和多舛。她被远嫁海外异国,别说从此与家族骨肉分离,即便是故国也难再回,该是何等的残忍。而她所承受的,何尝不是身为贾家女儿无法逃脱的命运枷锁。
所以,当周瑞家的送宫花时,见到探春与迎春正在下棋。她们姐妹都是各自父亲手中的一枚“棋子”,注定要任由摆布,无法挣脱那个命运的棋局。
·清明涕送江边望
“清明”是思念故人和祭祖的季节。而贾探春的生日是三月初三,也在风筝飞满天的清明时节。
“涕送”是含泪送别之意。
“江边望”交代贾探春出嫁是沿江而下,再顺江出海远去。此“望”或许是指家人送别的遥望。
不过这一句与判词图画中“两个人放风筝”呼应,可以做出两重解释。
其一,预示贾探春出嫁的时间是在清明前后,骨肉分别的依依不舍,对应的是《分骨肉》那句“奴去也,莫牵念”。
其二,也可能是以贾探春的角度,表达她在远嫁后,每逢清明时节,遥寄对亲人故土的思念。
·千里东风一梦遥
“千里”是个虚数,可以代表一千里、几千里、甚至千万里的遥远。
“东风”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指“春天”,一个是指西去。影射贾探春于春天远嫁,乘船沿江出海南下西去。
“一梦遥”可指遥远的距离也终有到达之时,就仿佛作了一场梦。或者是说贾探春与亲人骨肉相距千万里,只能在梦中思念。对应的是了薛宝琴提及的那首“昨夜朱楼梦”的西海沿子真真国的女儿诗。
贾探春被远嫁去海外,就如同风筝断线一般漂泊远去,此后无影无踪。关于她远嫁后的故事,书中主要有三个重要伏笔。
其一,刘姥姥在秋爽斋看见的房中陈设,寓意贾探春生子为继承人后的贵不可言;
其二,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之二《交趾怀古》,交代贾探春远嫁后的辉煌壮举。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首诗暗示贾探春在异国终偿平生之志,凭借张良一样的才智,建立了如同马援一般声震海外,令四海宾服的功业。
其三,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预示贾探春远比她的影子人物娇杏更幸运。除了夫妻和合美满,她更是获得了贵不可言的结局,对应了她房中大盘盛放的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的数十载福寿之意。
我认为贾探春远嫁后,摆脱了亲人家族和礼教的束缚,人生辉煌才正式开启。她与林黛玉同嫁异国,却因为林黛玉的夭亡,获得国王爱屋及乌的宠爱,很快生下儿子后被扶作正妃。儿子当国王后她贵为太后,辅佐儿子建功立业。她也在那个没有束缚女性的海外国度里,彻底实现了她的才能和志气,最终声震海外,福寿数十年,总算抵消了出身和经历带给她的薄命。
来源:君笺雅侃红楼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