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湘西一山脚的寺庙里,住着一位五十岁的和尚,法号智远。他出家二十余年,素来以慈悲著称,常常救助山中的流浪动物。尤其最近两年,山上香客增多,那些流浪猫犬也循着香火气而来,聚在寺庙旁。智远从不驱赶他们,反倒是常常亲手为他们清洗搭棚,拿着庙里的素斋饭分给他们。寺里师
在湘西一山脚的寺庙里,住着一位五十岁的和尚,法号智远。他出家二十余年,素来以慈悲著称,常常救助山中的流浪动物。尤其最近两年,山上香客增多,那些流浪猫犬也循着香火气而来,聚在寺庙旁。智远从不驱赶他们,反倒是常常亲手为他们清洗搭棚,拿着庙里的素斋饭分给他们。寺里师弟也曾劝他:“师兄,野狗不比家犬,它们有灵性,也有病气,还是要留心。” 智远却总笑着摇头:“众生平等,狗咬人是业力,不咬人是善缘。”
2019年冬,湘西凤凰山脚的风冷得刺骨。智远正在寺庙旁的棚子里给猫犬分食,几只熟识的狗早已在摇尾等候。但抬眼间他却看见一只瘦骨嶙峋的黑狗蹲在五米外,毛乱如草,眼中闪着犹疑的光。它似乎想要靠近,但陌生的环境以及成群的猫犬,却让他本能的害怕,甚至就连身子都在微微的发抖。智远见状心生怜意,便从竹篮中取出了一块馒头,缓步走了过去。那黑狗误以为智远要驱赶它,便骤然弓起了身子,喉中不自觉的发出了阵阵低吼,全身的毛都在瞬间炸立了起来。智远见此,也没再打算靠近,便停下了脚步,将馒头轻轻放在地上,退回几步,柔声唤它:“来吧,不要怕。”那黑狗迟疑片刻,终于扑上前去,狼吞虎咽了起来。
黑狗撕咬完那馒头,目光仍阴沉不定。智远看出它仍未吃饱,转身望向棚里,见已无多余的食物。他叹了口气,便想着再回庙中取些斋饭。可刚走出几步,身后忽然传来一声短促的低吼。只见那黑狗不再畏缩,反而像是被什么撩动了野性,身子猛地一抖,继而疾扑过来。智远猛地回头,甚至还未看清,便感觉自己的小腿被什么狠狠一拽,剧痛瞬间钻上了他的心间。他低头一看,只见那僧袍已经被撕裂,袍下的皮肉翻卷,鲜血顺着布料蜿蜒而下,黑狗的牙齿深陷在肉中,口角的白沫甚至还沾着几缕血丝。
几乎是本能地,智远便伸手去推,却怎么也推不开,甚至还刺激的那狗咬的更死了些。棚里的狗们见智远被攻击先是齐声狂吠了起来,接着又冲着撞了上来。见自己即将被包围,那黑狗也终于松了口,后退几步,随后一声低吠,转身便逃入了林中。在隔壁诵经房的师弟听见此起彼伏的犬吠声,心中一惊,立刻便冲了出来。只见智远倚在棚旁,右腿鲜血直流,僧袍被撕得破碎,脚边的泥地被染成一片暗红。师弟见状吓得脸色都发了白,连声呼喊,赶紧叫人来帮忙。寺里众僧虽早已远离尘世,但也明白被犬咬的凶险,狂犬病无药可救,必须立刻注射疫苗。可山路崎岖,寺庙距镇上二十多里,加之天寒路滑,一番折腾下去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于是众人拨通急救电话,根据电话那头的指示,在水龙头下持续冲洗,一连冲了半个多小时。那血迹已经渐渐被冲淡了些,但那伤口依然深可见肉,边缘翻卷,还在隐隐渗血。好在此时救护车终于赶来,医护人员当场为他进行清创、注射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与破伤风。医生神情严肃,叮嘱他们:“这狗若真是野犬,后续每一针都不能漏,任何延误都可能致命。并且在这段时间内,要避免疲劳,不可饮酒,不可再次接触猫犬,不可服用其它药物,更不可轻视伤口自行包扎。唯一能做的,就是按时接种、静养观察。”
智远也明白狂犬病的凶险。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一反往常勤行的作息,将喂犬的事宜交代给了师弟,很少再出禅房,甚至连坐都没敢多打。寺里的师弟们劝他多休息,主动分担了早课与斋务。智远每日除了诵经念佛,其余时间都在院子或禅房里静坐养伤。到了接种疫苗与更换敷料的日子,师弟们便轮流背着他下山,一步一滑地走到镇上的卫生院。
在第五针注射完毕后,医生仔细查看了伤口,又翻阅了接种记录,语气放缓:“恢复得还不错,感染控制住了,问题不大,不用过度担心。但近期仍要避免过劳与寒湿,神经反应还需一段时间观察。”众人听罢,皆长舒了一口气。那一刻,他们都以为这场劫难已经过去,可谁料,真正的风暴,才刚在无声中潜伏。
2020年2月12日这天下午,智远领着一众师弟在诵经堂念经。刚开始没多久他便感觉自己喉咙微微有些发起紧来,就像是有一股轻微的阻力让他发声连带着呼吸都有些微微的不畅。起先他还以为这只是午后疲惫加上空气干燥引起的正常现象,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继续心无杂恋的跟着经声诵读了起来,但是等到这章经文诵读完毕,咽唾沫时他才猛然惊觉,这股阻力感在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明显加重,就像是有根无形的绳索捆在了他喉哝中间,勒的他喉呛变成狭窄了一条狭窄的通道,使得这口唾沫咽下去好像分外的困难,卡顿的他连面色都变得有些微微涨红了起来。
然而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更要命的是他发现自己的呼吸也被那绳子勒的断续了起来,那空气在冲过喉管时受到了明显的阻碍,只有一小部分顺力进入肺部,其余的都被阻断在了喉间,刺激的他喉头传来一阵阵的异样的痉挛连带着胸口传来缺氧的紧绷。
感受到这智远不受控制的便伸出手去掐住脖子,似乎是想将喉哝里的那根绳索掐断,然而努力了半天,他喉头那股异样的紧绷也丝毫没有减轻,反而是刺激的绳索越勒越紧,勒的他整个喉管似乎都只剩下了一条细缝,勒的他面色迅速由微红变成深红,额头上也不受控制的渗出了密密麻麻的冷汗。师弟们见状也顾不得其他,迅速围上去问他怎么了,但是此时智远的喉哝已经被勒的别说发声就连呼吸都显得格外困难,见智远没有回答,师弟们顿时慌乱了起来,小师弟迅速冲出去打了瓢清水,想着不管什么情况,喝口水说不定就能缓解下。
然而,远远的小师弟刚走到诵经堂的门口,那水声在瓢里溅动的声响便刺激的智远眼神中闪过强烈的惊恐,似是有什么可怕的猛兽在朝他靠近。等到师弟们将那水瓢送到他的面前,那股剧烈的惊恐以及喉头的痉挛陡然加重,他只觉得自己喉头里的那根绳索像是骤然被拉紧了一般,瞬间就将他的整个喉管彻底勒死,所有的空气瞬间被隔绝,原本还能从喉管缝隙里挤进去的几缕,现在被彻底掐断,几乎是条件反射的智远便猛地往后一仰,不自觉的将那水瓢打翻在地。后仰的瞬间不知道是极度恐惧的刺激还是猛烈的的窒息,他只觉得自己所有的呼吸完全停滞,意识像是被可怖的猛兽撕碎,顷刻间便彻底陷入了昏迷。
师弟们见状,顿时乱做一团,他们不敢贸然移动智远,生怕一个不慎加重他的症状。好在此时一名小师弟在慌乱中镇定下来,连忙拿出手机,手指颤抖却迅速拨通了急救电话。另一名师弟立刻守在智远身旁,轻轻扶住他的身体,尽量让他保持平躺。另外两人则迅速冲出山门,去守着救护车好给他们带路。
救护车一路疾驰赶到后,智远被师弟们小心翼翼的抬了上去,途中医护人员立即对他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血压158/96 mmHg,心率122次/分,呼吸28次/分,体温37.8℃,血氧饱和度92%。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同时伴有轻度心律不齐。医护人员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并给予静脉补液维持循环。车上进行的血常规、血糖、血气分析显示白细胞14.2×10⁹/L偏高,血液pH7.32略低,PaO₂65 mmHg,提示轻度低氧血症。医生通过这些初步指标判断,患者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应激反应及呼吸受限风险,必须立即到医院急诊行进一步处理。
抵达医院急诊后,医护团队立即进行了全身常规检查:体温38.1℃,心率124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60/98 mmHg,血氧饱和度90%。神经系统查体发现患者意识混乱、不能言语,出现明显的恐水症状和喉痉挛。实验室检验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CRP,显示白细胞15.1×10⁹/L升高,中性粒细胞85%,血钠132 mmol/L轻度偏低,血钾3.4 mmol/L稍低。
考虑到咬伤史及神经症状,医生安排了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血清及脑脊液)和脑脊液常规分析。脑脊液压力略高,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蛋白质略高。24小时后,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检测出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结合患者典型恐水、喉痉挛、精神异常,最终确诊为狂犬病发作期。尽管医院立即进行呼吸支持、对症镇静及抗病毒对症处理,但病情进展迅速,数小时内患者意识进一步丧失,最终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之后医生走出急诊室,表情凝重,声音低沉地向众人宣布了噩耗。守在外面的师弟们顿时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呼吸急促却无力,手指死死攥着袈裟,脸色煞白,眼神空洞。他们呆立片刻,仿佛时间凝固,无法理解这一残酷现实。有人瘫坐在地上,抱膝啜泣;有人踉跄靠在墙边,双手掩面,颤抖不止。空气中只剩下零星的呜咽声和沉重的心跳声,心里涌起无法承受的绝望与悲痛,久久无法平复,仿佛整个世界在瞬间坍塌。
之后大师弟最先反应过来,呼吸急促却强撑着镇定,知道现在他必须扛起责任。于是他快步走到医生面前,声音带着颤抖却坚定:“医生,师兄不是已经按时打了狂犬疫苗吗?怎么会突然出现这种情况?之前复查的结果明明说没事,为什么现在会这样?是不是疫苗出了问题?”他的双手紧握着衣角,指节发白,眼神充满焦虑与追问。周围师弟们在急诊室外屏息凝视,既惊恐又期待答案,气氛沉重而紧张,每一句话都像在压迫着空气,逼问着医生一个解释。
医生没有第一时间反驳大师弟的质问,而是先示意护士安抚情绪激动的师弟们,让他们坐下,稳定下情绪。随后,他自己回到办公区,调出智远当时的疫苗接种记录,仔细核对批次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和保存情况,发现一切规范无误。医生又询问了在场的几位护士,确认当时疫苗的注射方法、剂量和操作流程都完全符合规范。为了排除疑虑,他还拨打电话回访了同批次接种的其他患者,没有任何异常反应。经过反复核查、确认疫苗以及注射无误后,医生才请师弟们进入办公室。
之后医生叹了口气,缓缓开口说明情况:“在注射狂犬疫苗之后,感染仍然存在的可能是客观存在的,但可分为几个阶段:疫苗注射前、注射时、注射后。刚刚经过多方排查,已经排除了疫苗本身质量问题以及注射操作错误。那么问题只能出现在注射前或注射后的环节。现在,请你们仔细回想当时处理的整个场景,事无巨细,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系重大。”
发现智远被咬的师弟最先开口,声音颤抖却条理清晰:“我发现师兄被咬后,第一时间便拨通了急救电话。随后按照电话指示处理,我们迅速将师兄抬到水龙头下冲洗伤口,连续冲了半个小时,直到伤口彻底冲净,并确认血迹基本清除。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守在师兄身旁,确定冲洗的时候没有停顿,也没有接触什么污染物。”医生听到这点了点头,像是对伤口处理的肯定,但是想了想又问道:“你们冲洗的时候是什么水?”师弟答道:“自来水,不敢用山泉水。”医生听罢点头,表示明白,随后继续询问他们看见的伤口处理的细节和消毒情况,再次确认整个急救处理流程严格规范,无明显失误。
之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注射疫苗后的观察期:“智远接种疫苗之后,这段时间有没有出现过异常反应,比如高热、严重头痛、局部红肿或过敏现象?”发现智远被咬的师弟连忙回答:“没有,医生,师兄注射后并无明显不适,按医嘱按时复查,体温、精神状态都正常,也没有任何局部反应。”另一名师弟补充道:“每次复查我们都有记录,也都有问过师兄的感受,他都说没事,精神和饮食都正常。”医生点头记录,眉宇间仍带一丝凝重,显然他心里已经在衡量潜在的风险因素,但初步来看,这段时间没有任何异常迹象。
医生不甘心于是继续追问:“那在接种后的两周、一个月期间,你们师兄有没有再接触山上的猫狗,或者搬运柴草、久坐压迫伤口、外出劳作时碰撞伤口等情况?”师弟们异口同声回答:“都没有,师兄平日里行住坐卧都很小心,严格遵循医嘱,连打坐都不敢太长时间,也未再接触流浪动物,或者搬运重物或压迫伤口,烟酒这些我们更是不可能碰……”时间一连过了半个多小时,医生稳了稳心神,双手交叉在桌面上,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潜在诱因逐一在脑中过一遍:个体差异、潜伏期病毒活动、轻微外力刺激伤口、意外接触环境中潜在病毒等,每一项都得到师弟们的否认。即便如此,这些行为排查都未能解释为何潜伏期过后智远仍然发作狂犬病,医生深吸一口气,眉头紧锁,气氛在办公室里凝重而沉闷。
反复思索无果后,医生知道自己的能力也就到这里了,于是不敢再耽误时间,示意护士去请主任。主任匆匆赶来,认真查看了病例以及之前的问诊对话,点头表示:“确实已经问得面面俱到了,能想到的情况都问了。”他顿了顿,转念又说:“这些都是我们能想到的,问你们的。现在,请你们自己仔细回想一下,智远平日的生活方式以及状态,从早上起床开始,不管多么细微的事情,都尽量回忆。”
师弟们对视一眼,最后让与智远最亲近的小师弟先开口叙述,他声音低而稳,从智远每天早晨的起床开始,详细说明起床时间、打扫房间、梳洗打理衣物的顺序,如何准备经书和素斋,以及整理寺庙内部环境。旁边的师弟们补充一些零散细节,比如智远按时打坐、念经、诵经声的节奏、用膳安排,以及巡视庙内院落。
接着,小师弟继续叙述,重点放在智远日常活动的固定流程上:喂养流浪动物的部分最近已取消,他严格遵循医嘱,没有外出,按时间完成打坐、用膳、整理经书和禅房的任务,每一件事几乎按部就班,没有任何异常。边上的师弟也断断续续补充零碎细节,比如智远打坐时间、抄经时的姿势、用膳的顺序…
主任坐在椅子上,一边认真听着小师弟和其他师弟断断续续的回忆,一边在笔记本上仔细记录每一个动作、时间节点和日常流程。每写下一条,他都会抬起头,用目光扫过在场的师弟们,似乎在对照他们的口述是否连贯、合理;眉头时而紧锁,像在琢磨每个细节可能隐藏的关联,又在瞬间放松,仿佛在确认没有遗漏。
他从未打断任何人的叙述,即便师弟们叙述零碎、重复,也只是轻轻点头或在笔记本上快速勾画。每一次师弟提到智远按部就班的生活习惯——起床、打扫、打坐、用膳、整理经书、清洁禅房——主任都会在纸上标记时间顺序、动作连续性以及安全性。随着最后一句话落下,他缓缓合上笔记本,眼神停留在上面勾勒出的条目上,沉思良久。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沉重的氛围,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审慎:“我知道智远为什么会在打完全程狂犬疫苗、注射球蛋白后,仍然发作狂犬病,最终不幸离世了。”他摘下口罩,眼神中带着深深的惋惜,停顿片刻后才继续说道:“这不是疫苗的问题,也不是伤口处理不当,更与他平日的生活作息、吃了什么、碰了什么无关。真正致命的只是智远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1个极小、极容易被所有人遗忘的细节,1个小到就连他自己,甚至连我们这些医生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会下意识忽略的细节。如果不是你们刚刚在无意识间提到,我恐怕也无法把这样看似毫无关联的生活习惯,与狂犬病的致命发作联系在一起啊!”
主任的声音沉稳低缓,却像一道闪电劈入众僧心间:“真正致命的,不在咬伤,也不在注射,而在那条毛巾。”众人一愣,彼此面面相觑。主任继续缓缓说道:“你们刚才提到,智远师父每天早起后,会自行洗漱,用自己那条毛巾擦脸、擦手、擦腿——对吧?”小师弟怔了怔,下意识点头:“是……那是师兄最常用的一条旧毛巾,自从受伤后他也没换,一直挂在窗下晾着。”主任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放下笔:“问题,就在这里。”
空气似乎瞬间凝固。那条毛巾,就是狂犬病毒最后的藏身之处。
医生解释说,当初智远被咬后,按照急救指示进行了冲洗,而寺庙条件有限,他们用的正是那条毛巾去擦干伤口的血水。虽然随后进行了清创与疫苗接种,但那块毛巾却被随手挂回了庙外的木钩上。冬季的湘西山中湿冷阴暗,空气中长期潮湿,而狂犬病毒在低温潮湿环境中可存活一至两周,若有血液或唾液残留,存活期甚至更久。
智远本以为伤口已清洁干净,便安心使用那条毛巾继续每日的洗漱。他擦脸、擦手,有时在换药前也会顺手拧干毛巾去擦掉腿上的水滴。那一刻,他并不知道,病毒就在那块看似干净的毛巾纤维深处——一旦重新接触伤口或破损皮肤,便是一次“二次暴露”。
主任抬眼看了看众僧,神情沉痛:“这类情况我们称为‘次级自体感染’。你们可能以为,只要注射了疫苗就万事无忧,但事实上,疫苗需要时间让免疫系统产生足够抗体。在这期间,任何新的病毒暴露——哪怕是微量、哪怕来自自己——都可能突破防线。智远在第一周、第二周内反复使用那条毛巾擦拭未愈的腿部,就是在不断地让病毒获得‘重新进入’的机会。”
听到这里,小师弟面如纸色,声音发颤:“那……师兄其实是被自己感染的?”
主任点头:“严格来说,是被‘残留病毒’再次侵入神经末梢。狂犬病毒具有极强的神经亲和性,一旦通过皮肤微破口进入,就会沿着周围神经向中枢系统逆行。疫苗虽然能中和血液里的病毒,却无法清除已经抵达神经的病毒。智远之所以发病时间略长,就是因为这次二次接触的病毒量极微小——它潜伏、积聚、最终突破防线。”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位僧人:“这种情况罕见,却并非个例。广州那位空姐的病例中,也有类似情节——她注射了全程五针疫苗,却在洗伤口时用了一条未消毒的毛巾擦拭。病毒并非死于清洗,而是被保存了下来。”
此时,房内鸦雀无声。所有师弟都在回忆那段慌乱的情景:那条毛巾确实被用来擦干血水,后来他们忙着救治、接送,谁也没想过这条毛巾还留在原处。它被风吹干,又被湿气打湿,一次次循环。对他们而言,它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布;对病毒而言,却是一个安稳的巢。
主任轻声叹息:“狂犬病毒最怕的是‘阳光与高温’,最爱的是‘潮湿与阴影’。可你们的庙,就坐落在常年潮湿的山谷。那条毛巾挂在阴处,既未暴晒,也未煮沸。即使智远后期用它擦的只是手、脸,但毛巾纤维的摩擦会造成细小的皮肤裂口,而那段时间,他的免疫抗体尚未完全形成。病毒趁虚而入。”
他合上病历,语气低沉:“我们常说,狂犬病致死率百分之百,但其实更残酷的是——它常常不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是‘过度自信’。智远遵医嘱、守清规、避风险,可他没想到,‘最干净的生活习惯’,才是最危险的地方。擦脸的毛巾、拧干的水珠、挂在墙角的一缕湿气,都是病毒的藏身处。”
一位年长师弟声音沙哑:“主任,那我们以后该如何防?”主任回答得缓慢而沉稳:“凡狂犬咬伤者,所有与伤口接触过的物品——毛巾、衣裤、鞋袜、绷带——都必须立即高温煮沸或焚毁。哪怕只有一点点血迹,也不能留下。日常用品要彻底更换,尤其是毛巾这类潮湿易存病毒的物件。狂犬病毒对消毒剂、热水、阳光极其敏感,但在阴冷环境中,它可以悄无声息地潜伏半月以上。”
他说完这句话,房内传来一阵细微的抽泣声。小师弟早已泪流满面,喃喃自语:“我们每天帮师兄擦药,还劝他安心静养,却没想到……那条毛巾才是真正的毒。”
主任沉默良久,才缓缓补上一句:“这不是责备。连医生都可能忽略。我们接受的是‘人防狗’,却忘了‘自防己’。”
窗外风声微起,纸页轻响,烛火摇曳。这一刻,所有人终于明白,那条看似平凡的毛巾,其实比那只咬人的黑狗更致命——因为它藏在信任、习惯与“清洁”的假象中。
主任在记录最后写下四个字:“自体再暴露”。他放下笔,声音几乎低到听不见:“狂犬病从来不是外力的惩罚,而是疏忽的回声。智远用慈悲救万物,却败在一条毛巾。若能早些意识到,哪怕把那条毛巾烧掉,这场悲剧都不会发生。”
窗外传来远处诵经声,悠长而低沉。师弟们齐齐合十,泪水顺着掌心滑落——那一刻,他们终于明白,原来有些“干净”,并非真正的干净;有些“安宁”,只是病毒静默的前奏。
资料来源:
[1]赵娜. 基于Vero细胞培养的狂犬疫苗生产工艺优化及其免疫原性分析[J].塑料包装,2025,35(03):55-58.DOI:CNKI:SUN:SLBZ.0.2025-03-007.
[2]杨磊,翟丽丽,焦红燕,等. 两种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对6种减毒活疫苗的结合活性比较研究[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5,15(05):465-469.DOI:10.16505/j.2095-0136.2025.0018.
[3]黄文婷,何淑滢,陆青,等. 狂犬疫苗接种者的临床特征及接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4,29(05):519-521+534.DOI:CNKI:SUN:LNJZ.0.2024-05-019.
(《纪实:湖南一和尚狂犬病走了,生前已打5针疫苗,医生:打完疫苗后,疏忽的这一细节,恰恰导致疫苗失效》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傲骨天生永远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