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讨人嫌,却又甩不掉,这里面有啥奥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7 02:35 1

摘要:”——这句话,2024年还在饭桌上飘着,可年轻人已经直接甩脸子:面子值几个钱,胃穿孔ICU一天四千八。

“不喝就是不给面子?

”——这句话,2024年还在饭桌上飘着,可年轻人已经直接甩脸子:面子值几个钱,胃穿孔ICU一天四千八。

河南郑州,去年八月,试用期第七天的小郭被领导端着分酒器怼到墙角:“一口闷,不然明天别来了。

”小郭真没喝,第二天工牌就刷不开门。

人社部门后来把这事写进“职场霸凌典型案例”,但赔偿没落地,简历上倒多了一段“个人原因离职”。

别笑,这是83%的90后、00后都遇到的局,只是有人忍了,有人掀桌。

有人掀桌,就有人换赛道。

直播间的“云酒局”更野,屏幕那头的女主播把二锅头倒进鱼缸,公屏刷“大哥喝我就下单”,双十一一晚酒类GMV飙了210%。

线下劝酒算侵权,线上灌酒成流量,民法典第1010条把强迫喝酒写进人格权,可没写“主播连麦敬酒算不算”。

法条追不上套路,胃是自己的,疼起来没人替。

也有头铁的公司先动手。

字节跳动把会议室酒柜改成奶茶柜,腾讯商务谈判标配“鸭屎香单丛”,报销单上“酒精”栏改成“健康饮品”,超标自己贴。

更狠的是某央企,2024年差旅新规:喝酒只报三成,想喝够自己掏,财务在发票上盖红章“自愿饮用”。

领导们一算账,茅台变苏打水,合同照样签,毕竟没人跟钱包过不去。

山东饭店老板最近也怂了。

协会发《文明饮酒服务规范》,服务员上岗先学“挡酒话术”:一句“您开车来的,换玉米汁吧”能拿十块提成,劝酒投诉差评直接扣绩效。

广州那边更绝,包间里装“酒局信用分”小程序,谁硬劝酒当场扫码差评,分低了下场没人叫,社交圈直接社死。

科技改变生活,也改变灌酒。

最扎心的是数据:60后里七成觉得“无酒不成席”,95后只剩一成,北方兄弟人均酒精量还是南方的2.3倍,可南方老板已经把“酒精耐受”从招聘JD里删掉。

新能源车企HR说得好:“我们要的是电池能量密度,不是胃容量。

”考古队去年在茅台镇挖出汉代酒器,证明老祖宗也喝,但人家喝的是“乡饮酒礼”,有音乐有诗,不是拎着分酒器说“感情深一口闷”。

所以下次再听到“不喝看不起我”,可以直接回:我看起你,但看不起住院单。

胃是自己的,面子是别人的,真要把合同喝回来,那生意不做也罢。

毕竟,2024年了,靠酒精盖章的年代,正在一杯苏打水里慢慢冒泡消失。

来源:温柔风声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