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国产存储,绕不开长鑫和长江存储这两家。有人说长江存储技术更牛,有人觉得长鑫后劲足,其实根本不用比输赢——它们一个攻“硬盘”(3D NAND),一个啃“内存条”(DRAM),都是在补国产存储的短板,只是真本事藏在不同地方。
聊国产存储,绕不开长鑫和长江存储这两家。有人说长江存储技术更牛,有人觉得长鑫后劲足,其实根本不用比输赢——它们一个攻“硬盘”(3D NAND),一个啃“内存条”(DRAM),都是在补国产存储的短板,只是真本事藏在不同地方。
长江存储:3D NAND领域,已经能跟三星掰手腕
长江存储专做手机、固态硬盘里的“闪存”,核心王牌是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简单说就是把存储单元和控制电路分开造,再拼到一起,这样不仅存储密度更高,研发速度还能快3个月。现在它294层的3D NAND已经量产,存储密度比上一代提升48%,连三星都用了它的混合键合专利,这可是中国半导体技术第一次反向输出国际巨头。
市场表现也很实在,2025年二季度全球市占率冲到12.8%,排全球第四,自家消费级品牌“致态”的SSD在京东销量都超过三星了。武汉基地产能年底要到15万片/月,还有全国产化产线在试产,设备国产化率已经45%,不怕被卡脖子。
长鑫存储:DRAM破垄断,还盯上AI刚需HBM
长鑫存储主攻电脑、手机里的“内存”,这个领域以前被三星、美光垄断了85%的市场。现在它17nm的DDR4良率能到80%,成本比韩国厂商低15%-20%,已经进了华为、小米的供应链。2025年产能能到273万片,成了全球第四大DRAM厂商,把和国际巨头的技术代差缩到了3年以内。
更关键的是它押对了AI风口,9月刚给华为送了16nm的HBM3样品,计划2026年量产,这可是AI服务器的核心部件。二期工厂四季度就要试产,新增8万片产能专攻先进制程,国产化设备占比超50%,靠性价比在消费级市场撕开了口子。
非要比的话,看这两点更清晰
比技术高度,长江存储更胜一筹,毕竟在3D NAND领域做到了全球领跑,还实现了技术输出;比市场紧迫性,长鑫更关键,DRAM国产化率比NAND更低,现在又卡位AI需要的HBM,需求更迫切。但本质上,它们是“互补战友”——电脑手机既要有内存又要有闪存,少了谁国产存储都不完整。
现在国产存储国产化率才8%,不管是长江存储冲全球前三的目标,还是长鑫追HBM量产,都是在帮整个产业链破局。
你们觉得这两家里,谁的技术突破对咱们日常用的电子产品影响更大?AI时代的HBM会不会让长鑫后来居上?
来源:雨中观绿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