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昕昕
2025年的瓜可真是一个比一个魔幻。
这不,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期间,高市早苗搞了个AI智能体,结果这玩意儿张嘴就来:"日本侵略中国是为了自保。"啥?我没听错吧?这是AI还是"爱胡扯"啊?
更绝的是,这个AI还把靖国神社包装成"和平圣地"。
emmm...这操作就好比把考试作弊说成是"知识共享",把闯红灯说成是"时间管理"——逻辑鬼才本才!
别以为这是技术故障,人家高市早苗可是"思考日本前途和历史教育的议员之会"核心成员,长期反对教科书写慰安妇内容,年年8月15日打卡靖国神社——这履历,明明白白写着"专业洗白三十年"。
这AI的训练数据更是"豪华套餐":篡改慰安妇史实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产经新闻》、各种右翼智库的"研究成果"。
就这配置,你指望它能说人话?这就像让狼教小羊怎么做"互利共赢"——从源头上就不对劲儿!
日本右翼这些年玩历史修正,段位一直在升级:
1.0版本(90年代):硬删教科书——简单粗暴,把"随军慰安妇"直接抹掉,这招太明显,国际上骂声一片。
2.0版本(2000年代):媒体渗透——通过《产经新闻》之类的搞舆论战,天天喊"东京审判不公",这招润物细无声,但还是能被人看出来。
3.0版本(现在):AI洗白——把歪理邪说喂给算法,让机器24小时不间断输出,这招最阴,因为很多人会觉得"AI说的总该客观吧?"
段位升级了,但本质没变——都是想把"侵略"说成"自卫",把"屠杀"说成"误会"。
高市团队这次玩的技术手段,可以说相当"专业":
第一板斧:语义替换术
"侵略"→"进出"
"慰安妇"→"战时志愿者"
"殖民统治"→"共同开发"
这操作就像把"抢劫"改成"非自愿捐赠"——字变了,事实能变吗?
第二板斧:语境重构术
九一八事变?那是因为"日本生命线受威胁"!
南京大屠杀?AI自动给你套上"战时混乱"的语境。
这就好比小偷被抓了辩解说"我只是在帮他检查钱包安全性"——强行找理由呗。
第三板斧:数据过滤术
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者的权威数据?不存在的!
AI只记住右翼学者"不足万人"的说法。
这招最毒,直接从源头控制信息——你问它历史,它给你的答案全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传统的教科书篡改,好歹还能看得见、摸得着,国际社会能监督。但AI这玩意儿有隐蔽性MAX:算法黑箱操作,你根本不知道它是怎么得出这些结论的,而且它传播力爆表:交互式对话比死板的课本有意思多了,年轻人更容易中招。
甚至还能自我强化。用户的反馈会让AI越来越"懂"怎么说服你
这简直是升级版"温水煮青蛙"——你以为在跟机器聊天,其实是在接受洗脑套餐。
好消息是,全世界都没瞎,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第28条明确规定:训练数据不能包含否认反人类罪的内容,违者罚款全球营业额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有《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第17条写得明明白白:禁止用AI歪曲历史,特别是战争罪行。
就连日本国内都有清醒的人,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警告参拜靖国神社有外交风险,网友们也在疯狂吐槽:"麻烦先去学学《波茨坦公告》好吗?"
说到底,历史就像你的黑历史——删掉朋友圈不代表事情没发生过。
广岛核爆资料馆在那儿,首尔西大门刑务所遗址在那儿,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那儿——这些都是铁证。
德国人面对集中营遗址是什么态度?深刻反省,世代铭记,日本真要学习,不是训练AI来狡辩,而是像德国那样,让技术帮助年轻人了解真相,而不是掩盖真相。
高市早苗这波操作,把一个事实摆上了台面:当历史变成数据集,算法就成了新战场。
谎言可以训练AI,但骗不了历史。政治可以耍花招,但突破不了正义底线。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看谁在用、怎么用。如果让右翼势力把AI变成"数字军国主义"的工具,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记住一句话:直面历史才能真正面向未来,别让算法成为帮凶,别让下一代活在虚假记忆里——这事儿,真的不能开玩笑。
来源:昕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