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都穿不上的S码,是品牌在制造身材焦虑,还是潮流下的选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7 03:42 1

摘要:连Angelababy、张馨予这样的明星都哭诉穿不上“L码”,普通女孩连门槛都摸不着。说好的是自由表达,怎么最后成了身材羞辱?

2025年,穿衣自由竟成了奢侈品?

连Angelababy、张馨予这样的明星都哭诉穿不上“L码”,普通女孩连门槛都摸不着。说好的是自由表达,怎么最后成了身材羞辱?

是品牌在发疯,还是流量裹挟消费者往死里挤?

你以为只有你网购时骂娘吗?

明星也一样。

张馨予公开吐槽某品牌女装“连大码都穿不上”,不少网友直接破防:“连张馨予这样好看的女人都穿不进,那我们是披人皮骨架子好?”

这并非个例。BM风、辣妹款、One Size女装正让“身材焦虑”系统性重构整个服装市场。

是品牌靠“制造不配感”牢牢勒住了你的钱包。

辣妹风不是衣服,是门槛!

BM(Brandy Melville)——这个只做S码的意大利品牌,靠三个字混出圈:紧、短、漏。

明星KOL一通种草带火潮流,“BM girl”成了酷女孩的身份证明。但别忘了,它最初拿捏的并不是风格,而是对身材的剥离与筛选

穿不进去,说明你不够瘦;能穿进去,是你赢了“别的女孩”。

说白了不是穿搭,而是分级认同。从店员到顾客,每个角色都在其中完成了一场残酷筛选。

这不是推广时尚,这是在把“瘦”商品化。

最离谱的是,如今这个流量当道的圈层,居然有品牌搞起“限购”机制。

一件吊带顶多百元,却限时上新、蹲点抢购。有的女孩抢衣服比考研都焦灼,BM也因此坐稳“社交货币”的王牌。

为什么限购?跟奢侈品无关,是供需分配被人为制造了饥饿。

商家知道得有稀缺,他们只关心怎么让你围着S码转,而不是怎样让你穿得舒服。

待女生们穿不起BM,行业马上推来一票更贴地气的“小码接班人”:Basement FG,复刻BM模式,款式更加多样;Better C,主打更激进的辣妹风,全国门店已超50家;臭(韩国品牌),顶流商圈开店如雨后春笋;“优衣库辣妹线”横空出世,销量暴涨40%

别以为这些品牌是“做女生想穿的衣服”这么简单。它们实际上是在下一盘流量裂变的大棋——谁最先抢占辣妹审美,谁就成为新潮流的制定者。

因为在国内女装市场,品牌集中度极低。第一名都没超过2%的市场份额,谁能迅速抢到“愿意追风”的女性用户,谁就能跑赢身位。

穿得进去,是身份符号;穿不进去,是隐性羞辱。

一旦你认同这套游戏逻辑,哪怕封一百个BM,每月还是有新品牌蜂拥而至继续收割。

S码能快赚钱,大码必须慢盈利。

大码女装听起来包容多元,现实却是“费工又不赚钱”:打版成本高,工艺复杂;布料多、剪裁精度高;退货率高达25%,比常规女装高出一倍 - 供应链薄弱,小码可以拼现成模板,大码得从零开始设计

这还没算上大小件起订的最低供需门槛。在淘宝上做大码,一家店可能要多养一个团队,但利润份额却压不过小码均码的简单粗暴。

你说谁愿意砸进去?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网红女装越来越像童装动线,而大码服装流量少见、品牌稀少——不是没有需求,是资本不爱。

优衣库原本是“衣橱自由”的代名词,如今也转身奔赴潮流——间接上线短、小、紧版型系列,对“展示自我”“拥抱活力”全面营销。

结果一个季度销售飙涨40%。

反观曾经国内快时尚巨头ZARA、HM:HM三年退店75+家;ZARA全线压缩至一线城市商圈

老大落马,新秀崛起,女装行业的逻辑已经翻篇。

不是质量、不是价格,而是——谁能更快、更准地压中女性消费情绪的兴奋点,谁就拿订单。

想象一下,一个高瘦大骨架的女孩,轻松驾驭“辣妹风”;一个肉肉身材的小只女生,只有“衣服不配你”的系统提示

这不是偶发现象,而是被明确划出的选民通道。

服装就像社交符号,是当代年轻人在无声表达“我属于哪一类人”的工具。

但当主流审美被品牌拧成单一“骨感瘦”,所有部位不符的女孩,不是“不好看”,而是“不配进去”。

潮流从来都是轮回:00年代 dirty girl + 工装裤;2010年前后 American Apparel 校园辣妹风;到现在 BM girl、辣妹风、辣妹三代目。

没有一个风永远热,但有一群品牌永远精于收割“风里的人”。

所以我敢断言:小码内卷会迎来反弹期,但不会停,它会换壳再回来。接下来你可能会被“更紧工装风”“高街复古辣妹风”继续包围。

这不是一场“尺码”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你是否还相信,穿不了某件衣服,是你的问题?”

我希望这篇文章被看到的女孩都知道,不是你不够瘦,不够辣,不够美,而是这件衣服压根不是为你准备的。

别再为S码的门槛苦练饿肚子,也别为一条穿不进的裤子质疑自己。

选你喜欢的风格,穿合适的剪裁,让你的尺码反过来定义品牌,而不是被品牌剥削成“体验焦虑”的样版用户。

潮流有千面,别被其中一张脸勒得窒息。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财经月月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