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邯郸市致力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范本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8 08:45 2

摘要:巍巍太行如黛,滏阳河水似练。在河北南部,邯郸这座镌刻着三千年文明印记的古城,正以青春之姿焕发蓬勃生机。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革新壮举,到如今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我市始终涌动着敢为人先的活力。

巍巍太行如黛,滏阳河水似练。在河北南部,邯郸这座镌刻着三千年文明印记的古城,正以青春之姿焕发蓬勃生机。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革新壮举,到如今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我市始终涌动着敢为人先的活力。

近年来,邯郸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锚定“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目标,以“十万学子进邯郸”行动为牵引,构建起“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青年与城市在双向奔赴中书写新时代的“邯郸答卷”。

政策集成:织密青年“筑梦网”,点亮城市初体验

“没想到刚落地邯郸,就收到了生活补贴,还收到了包含求职指南、文旅年卡的‘青年礼包’,这种被重视的感觉太暖心了。”2024年从西安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张靖轩,在“十万学子进邯郸”专场招聘会上签约了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如今已顺利入职并入住人才公寓。她的经历,正是邯郸市精准施策引才的缩影。

2024年,邯郸市全面启动“十万学子进邯郸”行动,通过政策创新、平台搭建、服务升级三措并举,全年新招引高校毕业生3.26万人,同比增长126%,认定高层次人才310人。为让政策红利直达青年,我市推动“邯郸人才政策3.0”升级,形成涵盖住房、就业、创业、生活的“政策矩阵”,对新来邯就业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给予最高10万元安家补贴,5年内给予每月2500元的生活补助;人才公寓实现“零租金拎包入住”;对于引进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享受5年内每月3000元生活补贴或一次性购房补贴30万元,并发放“英才卡”。

邯郸学院教师申璐璐,是我市人才政策的受益者。她曾在北京从事奢侈品行业,2021年被邯郸人才引进计划吸引返乡。“办理入职时收到的‘邯郸英才服务卡’,成了我在邯郸的‘绿色通道’。”申璐璐回忆道。这张卡片串联起诸多温暖,人才公寓家具家电齐全,拎包即住;持卡可免费乘坐公交,“滴,大展宏图”的播报常获司机赞许;就医时有专属“英才窗口”,曾让她发热就诊全程顺畅。此外,景点免票、子女入学专人对接等福利,让她倍感贴心。

“邯郸把人才当‘自家人’,政策落实有温度。”如今,她在课堂上带学生挖掘邯郸文化,组织“建安七子”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家乡魅力。“起初是政策吸引,现在只想融入家乡发展。”申璐璐说,邯郸给予的工作生活平衡,正是她与城市双向奔赴的见证。

为打破地域人才壁垒,进一步引进青年人才来邯就业创业,助力邯郸高质量发展,团市委创新工作路径,全力推进“青年实干家计划——百名硕博建功邯郸”行动,组织34所京津冀高校154名硕博人才来邯开展课题研究或实践锻炼,举办“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宣讲会,邀请青年企业家和青年榜样人物分享“邯郸故事”,以城市魅力与人文关怀增强他们扎根邯郸的意愿。

针对邯郸籍学子,团市委连续6年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6年来,累计3万余名大学生分赴我市机关、企业、乡村开展实习,“00后”刘馨泽就是其中一员。这位保定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三学生,三年前还是见人就脸红的“社恐”,如今已能从容应对游客提问,甚至根据年龄层调整讲解方式。

“第一次讲解腿都在抖,现在能把磁州窑瓷器从吉祥寓意讲到渔业发展,游客都夸专业。”刘馨泽笑着说。她的研究课题是瓷器修复,曾因纹饰演变规律苦恼,直到在展厅看到北宋简洁线条与南宋繁复图案的实物对比,才顿悟“纹饰跟着时代审美走”,这种实践带来的认知,让她对家乡历史有了更鲜活的理解,她说,“毕业后要回邯郸做家乡文化的‘传声筒’。”

“为满足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岗位需求,团市委通过常态化宣传推介邯郸招才引智政策和信息,组织返乡大学生观摩邯郸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把准职业发展定位。”团市委书记徐帼一介绍说,通过团市委搭建实践平台、丰富服务场景、深化跟踪服务,开展政策宣讲、志愿服务、企业实践等,团结带领广大返乡学子在服务家乡中坚定信念、增长才干。

产才融合:搭建青年“建功台”,激活发展新动能

“从一个小包子铺到拥有500余家连锁店的餐饮品牌,邯郸的创业生态给了我成长的土壤。”张小生包子铺创始人张亚甫,至今记得2015年参加邯郸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时的场景。凭借独特的馅料配方和标准化管理模式,他的项目获得大赛一等奖。如今,“张小生包子”的加盟门店已遍布全国多个省市,拥有500多家分店,为社会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自2010年起,我市连续15年举办河北省标杆性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京津、“山河四省”等多地9100余名青年参赛,培育出“邯郸之围”战国主题卡牌、“太行菌语”食用菌深加工等63个优秀项目落地转化。

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邯郸青年正以“新农人”的身份书写青春篇章。“这款鸭脖味道咸香辣,绝对是大家必备的小零食,来,3,2,1,上链接……”随着主播热情洋溢的推介,一场充满青春活力与家乡韵味的直播带货活动在复兴区火热上演,由复兴区“一品一播”专班、共青团复兴区委、化林路街道岭北三社区联合组织的“青耘中国・邯青甄选——一品一播复兴好物”直播带货活动为复兴好物的推广注入强劲动能。

为培育更多青年电商人才,我市紧抓“一品一播”机遇,激活云端经济,以电商直播助农产品销售,引导农民融入互联网市场。团市委聚焦青年成长与乡村发展需求,以“青耘中国·邯青甄选”一品一播活动深化邯郸“一品一播”实践。积极培育青年电商人才,构建“青年主播+团干部”服务模式,联合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邯郸市“一品一播”青年直播实训基地,为青年搭建公益直播带货与人才培养综合平台。

海归青年王宇的“多肉王国”,则演绎了返乡创业的另一种可能。2018年,留学归来的王宇看中我市的土壤条件,建设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在邯郸对返乡创业青年的诸多政策支持下,我们公司先后流转了600亩土地,免除了3年土地租金,解决了土地流转难题;还享受到了‘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当天就顺利办理了营业执照。”王宇感慨道,“通过团市委的牵线搭桥,得到了创业导师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让我的创业过程少走了许多弯路。邯郸的农业资源丰富,政策支持给力,让我的创业梦想从图纸变成了现实。”

多维共融:打造青年“栖息地”,涵养城市归属感

“来邯郸面试时,住青年人才驿站不仅免费,还能享受求职指导、交通接驳服务,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善意。”来自磁县的王新宇说,如今他已经成功入职中国电信邯郸分公司。

目前,我市加快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以“硬保障”破解安居难题,努力打造青年人才聚集地。打造“青年人才驿站”,500个房间1494个床位静候来邯学子,凭面试通知即可申请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解决初来乍到的“落脚难”;新引进的本硕博人才,可直接“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享受连续3年免租金福利,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解决青年“安居忧”。

在安居保障之外,邯郸更注重青年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内,由团市委打造的邯郸青年创新人才会客厅与“劝学堂·邯郸青年夜校”正式开门迎客,为这座三千年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里融合古建底蕴与现代元素,集非遗体验、文创研发、智能展售、茶咖阅读、琴棋书画学习于一体,使之成为青年创新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青年群体消费的新场景、邯郸青年文化新地标。

“每周最期待的就是来青年夜校上课,既能学技能又能交朋友。”宝妈李丹丹是邯山书院青年夜校的“常客”,她报名了围棋和书法两门课程。她表示,夜校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青年交流的平台,她在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针对青年交友需求,团市委创新开展“青春有约”系列联谊活动。链接各方资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青年联谊交友活动,助力青年成长成才。今年七夕,邯郸道青年创新人才会客厅举办“古风相亲会”,200余名青年身着汉服参与投壶、猜灯谜等互动游戏。此外,团市委还联合中央电视台打造《向幸福出发》邯郸专场,聚焦各行各业优秀青年奋斗者,让“爱满邯郸”成为城市温情名片。

为打造青年友好生活空间,邯郸重点建设了8条特色餐饮街区、8个青年友好街区,街区人潮涌动,并推出系列青年体验活动及专属优惠福利,涵盖餐饮、购物、文旅等领域商户;完善“15分钟健身圈”,实现24小时免费全域覆盖;全年举办青年足球赛、街舞大赛等文体活动,让青年在运动中释放活力、结交朋友。“下班去健身房锻炼,周末约朋友逛青年街区,生活在这里特别充实。”在邯郸工作的“90后”白雪说。

从政策红利的精准滴灌,到产业舞台的精心搭建,再到生活服务的精细保障,邯郸市正以“青”力“青”为的举措,构建青年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不是简单的‘筑巢引凤’,而是要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同频共振。”徐帼一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十万学子进邯郸”行动,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园区建设,打造更多“青”字号品牌项目,让青年在邯郸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 牛冰洁 苏醒

来源:邯郸V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