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第一眼会被它的“戏剧化”吸住,粉色玻璃像糖纸,宽体套件把车身拉到极限,底部扩散器大得像要把空气掀起来,后扰流板不止是造型,简直像一件舞台道具,最桀骜的是左右不对称的轮毂,明摆着告诉你它不想循规蹈矩
奔驰把童年玩具做成了真车,全球唯一的风火轮版 CLA 概念车登场
这不是玩笑,是奔驰给 Z 世代的直球,也是给自家全新 CLA 电动车的预热
你第一眼会被它的“戏剧化”吸住,粉色玻璃像糖纸,宽体套件把车身拉到极限,底部扩散器大得像要把空气掀起来,后扰流板不止是造型,简直像一件舞台道具,最桀骜的是左右不对称的轮毂,明摆着告诉你它不想循规蹈矩
车只造一辆,粉色玻璃、宽体、巨型扩散器、夸张尾翼,连轮毂都故意左右不一样
走近看,涂装把风火轮的经典美学照搬进现实,亮橙、粉、蓝三色像复古糖果,超大火焰从车侧一路窜到尾部,有点像把80年代的海报贴到今天的街头
车身涂装直接把风火轮的经典美学搬上现实,橙粉蓝撞色配超大火焰,复古又科幻
说它是“成年人玩具”,也没夸张,小时候的合金小车终于长成了真车的样子
3月13日,奔驰在罗马启动“Class of Creators”,把设计权递给创作者,风火轮只是第一棒
这个项目挺大胆,相当于把部分话语权交给设计师、艺术家,让他们把脑子里的玩具世界搬到金属和玻璃上
幕后更是“硬核”:从开工到见车只用7个月,先3D打印1:18模型,再放大18倍,钢铝骨架焊好就上色
这效率在车圈里不常见,像在做艺术装置,又像在给量产车试水新语言
行程安排也很“玩具化”:10月初,它先在洛杉矶 Race Service 展厅露面,随后去埃尔塞贡多参加风火轮传奇巡展
上周末正式亮相那会儿,我看直播里满屏的手机镜头,大家对着那片粉色玻璃直呼过瘾
上周末正式亮相,那一刻我才理解玩具渲染的力量——它让冷冰冰的工业突然有温度
话题也热,搜索量暴涨一度到700%,这车确实把情绪点着了
搜索量一度暴涨700%,你可以说它是成年人版的玩具,也可以说是营销里的狠招
接下来不只看热闹
今年晚些时候,CLA250+ 和 CLA350 4MATIC 将先在美国交付,概念车是它们的最狂广告
你能想象,量产车停在展厅里,旁边摆着一台风火轮版同款模型,孩子和大人都会忍不住摸一摸
官方说2026年春会发售1:64同款车模,家里摆一辆,手里握一辆,梦和现实就差一把车钥匙
截至10月7日,项目还在按设定节奏推进,没有超出既定的实质新进展
截至10月7日,计划按部就班推进,美泰高管暗示若模型首周卖空,联名可能扩到A级、AMG GT,甚至G级
如果这一步真的走成,可能会看到更多“把童年搬进车库”的联名
这波跨界也不是孤例
这波跨界不孤单,比亚迪刚把乐高乐园的“驾驶学校”冠名了,接驳车全换成新能源
谁都看出来了,车企在抢下一代用户,从玩具、乐园、展厅里往现实生活渗透
你带孩子去乐园玩“开车”,回到城市就能看到同品牌的真车在路上跑,认知是这样被“种下”的
另一边,行业热议却围绕燃油车回暖
行业另一端却在谈燃油车回暖,8月传统燃油乘用车卖了90.2万台,同比涨13.5%
今年1到8月,传统燃料车卖了874.7万台,同比几乎持平,仅微跌0.3%,不少人说这说明“油车还没老”
数据摆在那儿:1-8月传统燃料车卖了874.7万台,同比几乎持平,合资品牌智能化搭载率也涨了18个百分点
一些权威观点也给了注脚
王青说,燃油车的负贡献在缩小
何理认为市占率下滑放缓是成熟市场的企稳
杨涛则强调,燃油车魅力指数在涨,传统车仍很有竞争力
这些话听着稳,意味着行业并非“电动一边倒”,大家的选择被更多信息影响
我越来越觉得,电车抢心智的方式在变,联名、社交话题、场景化渗透,像春风一样无孔不入
当燃油车还在拼性价比和稳定,电车则用联名、社交话题和场景化渗透去抢心智
这不是说哪个更高级,而是打法不同
举个近例,宝马和乐高做的1:10i4M50模型,很多人是因为模型走进店里,顺手看看真车
宝马和乐高做的1:10 i4 M50模型,没让你马上下单真车,却把你带进了店,让你多看两眼
再远一点,奥迪牵手索尼做智能车,原型亮相成为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合作的教材
奥迪牵手索尼做智能车,原型亮相后被当作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合作的范本
说到底,大家都在抢“注意力”
说到底,车企都在抢一个东西——下一代的注意力,联名只是发力的一种手段
我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更现实:当你走进4S店,面对真正要掏钱的那一刻,粉色玻璃背后的续航、补能、价格、售后,能不能同样打动你
我更关心的是,当你真的走进 4S 店,粉色玻璃背后的续航、补能、价格是否也够“好玩”
情绪能拉满,口碑还得靠体验一点点积出来
如果模玩卖到断货、展车把话题拉满,最终还是要靠量产版的体验去把情绪变成选择
这辆只造一台的风火轮版 CLA,不是用来量产的,它是一个开场白,是一枚信号弹
它告诉我们,车不只是交通工具,可以是社交身份、可以是童年记忆的延伸
可我也想提醒一句
跨界好看归好看,车终究是要上路的,别让炫酷变成遮羞布
真正站在路口的,是你每天的通勤,是拥挤的充电桩,是保养和保险,是一次次实打实的用车体验
当孩子在客厅里拼积木,父母在车机里找充电桩,这一代人的车,必须同时满足两种期待
我愿意把它当成一次认真且有趣的尝试,既是情怀,也是对产品力的公开考试
风火轮的火焰很热,车企的算盘也很冷静,两者碰在一起,能不能点亮车库,还是要看你我怎么选
来源:蓝胖子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