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徐走了,手机还停在王俊杰的NCAA首秀直播页面,弹幕里刷着‘锁哥,看见没,孩子扣疯了!
“老徐走了,手机还停在王俊杰的NCAA首秀直播页面,弹幕里刷着‘锁哥,看见没,孩子扣疯了!
’——那一刻,整个青训群集体沉默,没人敢接话。
”
三天后,杨瀚森在波特兰主场戴上了绣着“XC 22”的护臂,8分5板2助攻,数据不炸,可每次低位转身都踩着老徐教的“三拍节奏”。
现场解说没看出来,大洋这边的球迷却秒懂:那是徐长锁在96年拿43%三分命中率时,顺便偷师巩晓彬的“醉八仙”脚步,如今漂洋过海成了NBA的常规武器。
有人把青训当成流水线,老徐偏把它开成“手工小作坊”。
他选小孩先看“眼神狠不狠”,再量臂展——“身体可以长,胆子长不出来”。2018年带杨瀚森那会儿,每天加练“闭眼传球”:把灯关一半,让孩子听声辨位,砸到鼻子算一次,砸够20次才能回家写作业。
杨妈心疼得直掉泪,老徐只丢一句:“阿姨,以后他要在万人嘘声里打球,现在哭比将来哭强。
”
后来“三维选材”被写进山东省标,外人看来是官方盖章,内部都喊“锁哥选娃玄学手册”。
最离谱的是心理素质那条:让孩子连续投100次罚球,中间不许说话,每丢一球扣一元零花钱,最后能攥住30块以上的才算过关。
王俊杰当年攥了47块,投完手都是抖的,却因此练出“心跳120照样手不飘”的大心脏,如今NCAA关键罚球命中率87%,全美排前20。
老徐的朋友圈像一本公开的日记。
最后一条停在10月5日,直播链接底下配了九个,没人知道他想说什么。
弟子们翻烂了他2018到2025的手写教案,发现空白处画满了“小太阳”——每出一个进国家队的孩子,他就画一个。
数了数,整整七个,正好凑成“北斗七星”。
11月篮协新设“年度最佳青训教练”,奖杯是裂了缝的篮球,用金缮补成闪电形状,寓意“把孩子的裂缝变成光”。
首届得主张斌——老徐的关门弟子——领奖时只说一句:“师父没教过我们赢球,只教过我们别把孩子赢丢了。
”
下月,《青少年训练大纲》要出版,编辑把书名拿去给遗孀过目,阿姨提笔改成《先学会做人,再学会打球》。
版税全捐去偏远山区修球场,第一批选址在甘肃会宁——老徐当年坐火车去挑苗子,啃干馍喝凉水,回来跟同事吹牛:“那地方尘土飞起来都能盖冒篮筐,可孩子们跳起来眼里带火。
”
现在青岛基地2号馆改名“长锁馆”,门口没放遗像,只挂一件洗得发白的山东老球衣,号码14,腋下还留着当年血渍。
VR还原的训练课里,老徐的录音循环播放:“脚步慢一点没事,心别慢;投不进没事,手别软。
”
有记者写长文总结“徐长锁精神”,被球迷怼到删帖——“老徐最讨厌精神绑架,他就想踏踏实实多带几个孩子。
”确实,纪念赛那晚上,姚明巩晓彬都来了,可最抢镜的是12个拿到“徐长锁奖学金”的小屁孩,排队和杨瀚森合影,踮脚才摸到他的“XC 22”护臂。
小杨弯腰把护臂褪下来,直接套在最矮那个娃娃手臂上,大小差两圈,孩子笑得像赢了全世界。
所以别再把“中国篮球教父”往他身上贴,他不过是一个固执的山东大汉,一辈子只做两件事:把泥巴地踩成木地板,把穷孩子的梦踩进现实。
老徐走后,山东队主场第一次响起“锁哥,谢谢你”的集体喊声,不是官方组织,是球迷自发。
那声音从看台最角落开始,一层层往外扩,最后整个球馆跟着节奏拍椅子——砰、砰、砰,三拍一转,像极了他的内线脚步。
下一次杨瀚森转身命中,解说大概率还是会喊“漂亮的inside-out”。
只有屏幕前的老球迷会轻轻接一句:
“谢了,锁哥。
”
来源:勇者天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