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充满幽默感又带着真诚的话语,来自江西景德镇一位普通的炸鸡排摊主李俊永。
“你是精英,值得拥有世间美好!”
“炸不到位,我无法原谅自己!”
“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袋子要是被风吹走,我可不承认收了你的钱!”
这些充满幽默感又带着真诚的话语,来自江西景德镇一位普通的炸鸡排摊主李俊永。
9月22日,“景德镇鸡排主理人”话题一举冲上热搜,他也被网友亲切称为“鸡排哥”。
9月23日,“鸡排哥”开通社交账号,当天就涨粉超过5万,随后几天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七天时间粉丝数突破47万。
“鸡排哥”的走红,最初源于他独特的“脱口秀式”销售风格:
戴着透明口罩、系着碎花围裙,一边熟练地翻动油锅里的鸡排,一边与顾客愉快互动。
他有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经典语录:
“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
“希望你给我一次为你服务的机会!”
“如果不及时吃,导致鸡排不脆,我将停止对你的售卖。”
这些幽默话语不仅缓解了顾客排队的烦躁,更传递出一种积极的情绪价值。
有网友精辟总结:“6元的鸡排,60元的服务体验,600元的情绪价值。”
“鸡排哥”并非一夜爆红,他在景德镇摆地摊已有二十多年,近五六年专门售卖炸鸡排和炸鸡柳。
多年的经营中,他积累了一套独特的经营规则和理念。
他坚持每天新鲜采购腌制,公开承诺绝不使用预制菜。
此外,他有一套特有的经营规则:下午四点半后专注服务学生,卖给学生比路人便宜1元。
这种看似“霸王条款”的规矩,实则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照。
“鸡排哥”的经营之道充满了反常规的智慧。
他著名的“鸡排免费,塑料袋6元”的调侃,不仅幽默感十足,更是一种巧妙的营销方式。
他擅长创造游戏化体验,把简单的买卖变成有趣的互动。
比如他会要求顾客自己打开塑料袋,声称“美味不等包装”,他会给小学生出数学题才找零,让等待过程变得欢乐。
他的真诚从不“挑场合”。收摊时剩下一块鸡排,他会随手递给陌生人,天热时,他的妻子会给排队的顾客发矿泉水。
这些细微处的关怀,让顾客感受到的不是交易,而是一种人际间的温暖。
“鸡排哥”李俊永和妻子的感情深厚,他总是把媳妇挂在嘴边,每次提起都是满满的感恩。
他曾坦言,妻子“付出了很多,不仅要照顾家庭,也和我一样要出摊”。
他多次称赞妻子“品性好、性格好,对别人真诚友善,非常勤劳”。
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鸡排哥”一家选择了家族协作的模式。
起初,这只是夫妻俩的谋生营生,李俊永和妻子租住在老城区,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备料,晚上十一点收摊。
压力最先压垮的是妻子。她连续一周每天只睡三小时,收摊后还要准备次日食材,有天切菜时手一抖,刀背磕在指节上,血滴进腌料盆里。
她蹲在地上哭了十分钟,然后默默换了盆重做。
家人看到这种情况,纷纷伸出援手。
先是小舅哥从九江赶来,六十出头的人,站了一整天,切了八百片鸡排。
接着是二舅哥,带着民宿里的亲戚一同加入。
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出名之前,李俊永就已经将配方无偿传给姐夫、表弟等亲属,如今景德镇已有九家“李记鸡排”摊点,统一标准,不收加盟费,逐渐形成了一个被称为“鸡排家族”的创业团队。
“鸡排哥”的姐夫段先生说,“他教我们做鸡排,他从来没有收过我们一分钱!最近他走红,我们也跟着沾光,现在每天营业额能达到1000多元,能赚到六七百元。”
景德镇当地相关部门对“鸡排哥”现象作出了敏锐反应和积极应对。
随着网络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线下直奔“鸡排哥”摊位看稀奇的人也多了起来。
昌江区城市管理局迅速行动,成立了2-4人的工作专班,专门服务“鸡排哥”摊位,维持现场秩序,引导顾客购买。
“十一”假期期间,专班还增加了人手。
“鸡排哥”原来在景德镇市第五中学附近摆摊,考虑到摊位前有排长队的现象,为防止影响学校附近的交通秩序,城管部门还为他安排了新的便民摊位。
这里距离他原来的摊位仅百米,不仅不会影响到他的生意,还能带动附近摊贩共享客流。
9月28日,“鸡排哥”现身景德镇文旅座谈会,并荣获“景德镇文旅推荐官”称号。
他在座谈会上表示:“国庆期间会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一定严格把控食品安全。”
事实上,类似“因一人火一城”的案例近年来并不鲜见。
从“王婆说媒”“点燃”开封,到“最懂你的理发师”李晓华带火怀化,“火车站歌神”郭有才带火菏泽,再到如今“鸡排哥”成为景德镇“流量担当”。
事实一再证明,最强大的流量密码从来不是精心策划的营销套路或刻意塑造的“完美人设”,而是藏在流露本真的细节之中。
国庆期间的景德镇,鸡排哥的摊位前依旧排着长队。
热心的景德镇人甚至专门买了椅子,供排队的顾客坐着休息。
来自澳大利亚的留学生艾丹坐了3小时高铁从上海赶来,排队4小时后咬下第一口鸡排,立刻用生硬中文高呼“好吃,太好吃啦”。
如今,鸡排哥的故事已传至海外,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3.2亿次。
而这位新晋“景德镇文旅推介官”不忘为家乡吆喝:“顾客是为江西、为景德镇而来,请留下来看看!”
来源:李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