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柳州一家老饼店凌晨三点排号,5000盒螺蛳粉月饼45分钟抢空。
正在搜索不吃广西月饼,你的中秋就白过了。
去年柳州一家老饼店凌晨三点排号,5000盒螺蛳粉月饼45分钟抢空。
有人一次买十盒,只为把酸笋臭香寄给深圳同事。
黄牛转手加价三倍,仍有人心甘情愿掏钱。
檀健次回老家,第一口就咬到螺肉碎,他发微博:月饼里居然有米粉,我服了。
这条帖子一夜点赞破百万,评论区全是问链接。
广西人把月饼玩成了盲盒。
巴马香猪月饼用整块的腊肉丁,肥油被烤成糖壳,咬开像肉汁炸弹。
橄榄月饼先晒七天,涩味尽退,回甘配豆沙,外地人吃完以为加了薄荷。
火龙果月饼皮是天然玫红,切开颜色炸眼,拍照发圈自带滤镜。
柳州师傅透露秘诀:饼皮用糯米粉煎,不是烤,出锅带焦斑,才能锁住酸笋味。
螺蛳粉月饼的馅要炒三次,先爆香螺肉,再下调料,最后收干汤汁,包进去才不发酸。
一家厂每天产能三万枚,仍被电商平台追着加单。
年轻人买账,是因为够野。
95后彭翔直播开箱,一口下去表情扭曲,下一秒说上头,弹幕瞬间刷屏。
数据显示,70%的购买者是18-30岁,女性占六成。
她们把月饼当社交货币,谁先发谁先红。
商家顺势玩联名。
螺蛳粉月饼搭上奶茶品牌,推出酸笋奶盖,限量五万份,上线两分钟售罄。
健康版同步上线,罗汉果代糖,减油30%,健身党也敢下手。
中秋夜,广西不止吃。
三江侗寨把斗芦笙搬进景区,游客花三十块就能学吹一段,视频发抖音自带千万流量。
合浦烧番塔高达八米,火苗窜天那刻,无人机同步空投冷焰火,现场尖叫压过鞭炮。
桂林花灯节加汉服巡游,小姐姐提灯走过象鼻山,一张合影收两百个赞。
非遗不再躺仓库,直接变现。
程阳八寨的芦笙师傅,中秋三天赚够半年生活费。
番塔旁的烧烤摊,一晚上卖出两千串海鲜,老板笑言:火越大,人越馋。
月饼猎奇+民俗打卡,广西把节日做成体验经济。
别人卖甜味,它卖记忆点。
酸笋的臭、香猪的咸、火把的热,全是高辨识度标签,一秒占领朋友圈。
想复制?难。
酸笋运输全程冷链,出省成本翻一倍。
香猪腊肉需腌制二十天,产能跟不上。
烧番塔更看天气,风大一秒变事故。
广西人把家乡味做成稀缺品。
外地人只能在中秋这几天尝到,错过等一年。
再不下单,库存清零,你的社交素材就缺一块。
今晚零点,最后一批现货开抢。
懂的人已经调好闹钟。
中秋不吃广西月饼,故事都没得讲。
来源:元气香瓜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