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一条卫星图,俄军弹药库像被拔掉积木,一排排烟柱飘在别尔江斯克上空,评论区瞬间炸锅:不是都说乌军快没炮弹了吗,怎么又把俄军后勤打回克里米亚了?
“红军城到底还能守多久?
”
昨晚刷到一条卫星图,俄军弹药库像被拔掉积木,一排排烟柱飘在别尔江斯克上空,评论区瞬间炸锅:不是都说乌军快没炮弹了吗,怎么又把俄军后勤打回克里米亚了?
答案藏在一串冷冰冰的数字里——9 月,乌军用 ATACMS 把俄军补给周期从 3 天硬拉到 7 天;前线俄军每天平均 420 人挂彩,38% 拜 FPV 无人机所赐。
简单说,俄军不是不想冲,是冲完没子弹,坦克成了昂贵的大号铁盒。
更尴尬的是,他们刚搬出来的“柳叶刀-3M”和滑翔炸弹,本想着一锤定音,结果乌军第三道防线里冒出 300 个“蜘蛛”无人火力点,AI 专挑肩章带星的打,军官先躺,队伍就乱。
夜战部队更惨,热成像刚开机,美制 AN/TPQ-50 雷达就喊炮火点名,90 秒内炮弹落地,夜袭直接变“熬夜”。
俄军把 T-90M“突破-3”也押上,想靠厚甲硬吃,可北约全球鹰一天 6 趟,宙斯 AI 提前 4 小时发微信群式预警:坦克走到哪儿,乌军“吸血鬼”火箭炮就等在哪儿,野战医院都被端了 17 个,伤兵往后送一半路上就凉了。
乌军这边也不是高枕无忧。
日均 180 人伤亡,前线医生私下吐槽:凯撒 Block2 和加拿大“百夫长”巡飞弹是来了,可兵员轮换速度赶不上无人机消耗速度,很多 20 岁出头的新兵连温压弹头都还没摸热,就被拉去填线。
智能化防线再香,最后还是要血肉之躯蹲在战壕里按开关。
冬天马上到,俄军后勤线被拉成 400 公里的“克里米亚走廊”,大雪一封,卡车走不动,火车桥还在乌军导弹射程内。
乌军赌的就是这个窗口:只要再拖一个月,前线俄军就得靠空运饼干和子弹,而空运量连日常消耗三分之一都不到。
到时候,红军城下可能不是炮火决胜负,而是谁先饿到撤军。
战争打到这份上,比的不是谁更猛,是谁先熬不住“等快递”。
来源:竹影扫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