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AMD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CEO苏姿丰面对彭博社记者关于潜在Intel Foundry合作的问题时,给出了一个典型的企业家式回应:既未否认,也未确认。她强调AMD的供应链“非常稳固”,并重申与TSMC的深度伙伴关系,同时突出在美国本土制造的重要性,尤其是构
在AMD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CEO苏姿丰面对彭博社记者关于潜在Intel Foundry合作的问题时,给出了一个典型的企业家式回应:既未否认,也未确认。她强调AMD的供应链“非常稳固”,并重申与TSMC的深度伙伴关系,同时突出在美国本土制造的重要性,尤其是构建“美国AI栈”的战略优先级。这一表态源于Semafor于10月1日的报道,该报道称Intel正与AMD进行早期谈判,将AMD纳入其代工厂客户名单,以生产部分较成熟节点的芯片,如7nm级产品,而非AMD的最尖端设计。
苏姿丰的回应并非孤立事件。AMD在Q3财报中报告数据中心收入增长115%,达37亿美元,EPYC处理器和Instinct MI300X AI加速器贡献显著,但供应链单一化已成为隐忧。TSMC虽主导AMD的3nm和5nm节点,但地缘风险和产能瓶颈促使AMD探索备选。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虽起步较晚,其18A节点(相当于2nm)将于2025年下半年进入高量产,良率目标超80%,这为AMD提供了一个本土化选项,而非完全转向。
AMD CEO 在潜在的英特尔合作中保持微妙平衡
AMD与Intel的恩怨可追溯至x86架构的早期授权协议,但如今的谈判焦点在于制造而非设计。报道显示,潜在合作可能限于AMD的较旧产品线,如Ryzen 7000系列的7nm变体,避免核心AI芯片的泄露风险。Intel的20A节点(2025年量产)采用RibbonFET GAA晶体管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提供15%性能提升和10%功耗降低,适合AMD的chiplet模块化策略——EPYC的Zen 5核心可无缝集成,减少TSMC依赖达20%。
从工程视角,这一联盟并非颠覆性变革。Intel IFS当前营收主要来自内部订单,外部客户如NVIDIA的5亿美元投资(9月宣布)已注入信心,但AMD的加入将测试IFS的执行力。AMD的MI350X GPU计划2026年交付,需要月产超5000片晶圆;若转向Intel,可利用其亚利桑那Fab 52的扩展产能,年增10万片。但挑战显见:Intel的良率爬坡需至2026年,初期成本或高出TSMC 15%-20%,AMD需权衡PPA(功率、性能、面积)指标。
谈判消息一出,Intel股价应声上涨3.5%,年内累计升77%,AMD则微涨2.8%,反映市场对“共生竞争”的认可。Seeking Alpha分析指出,这一潜在交易可为Intel注入15亿美元订单,助力其IDM 2.0转型;对AMD而言,则分散TSMC风险,尤其在特朗普政府推动的本土化浪潮下。X平台上,投资者如@ConvictionPoint发帖称“x86生态咨询组启动+早期谈判=即将公告”,浏览量超千,凸显社区对PCIe标准协作的期待。
然而,AMD官方回应简短:“不评论谣言或猜测”,这与苏姿丰的迂回一致,旨在避免股价剧震。Bernstein分析师在报告中调高Intel目标价,称AMD客户身份将“象征性提升IFS信誉”,但警告短期内AMD仅转移5%-10%产能,避免生态冲突。
Intel 的晶圆代工业务引关注
2025年半导体市场增长15%,先进节点产能年增12%,但地缘紧张放大供应链分化。美国政府9.9%入股Intel、SoftBank 20亿美元投资,以及NVIDIA的x86 SoC合作(集成RTX 50 GPU chiplet),均指向“美国AI栈”的构建。AMD的多元化需求契合此趋势:Q2数据显示,其TSMC依赖率超90%,而Intel的亚利桑那工厂将于2026年扩至2nm,月产能翻番。
竞争格局中,TSMC份额稳居55%,但Intel IFS目标2027年达20%。若AMD合作落地,将刺激其他fabless玩家如Broadcom跟进,推动EUV投资超500亿美元。X讨论显示,用户担忧知识产权风险,但乐观于AI训练效率提升——AMD的MI300X已占数据中心GPU 10%,Intel 18A可加速其Zen 6迭代。
长远,这一模式或成范例:三星的2nm良率仅40%,英特尔14A节点2028年HVM,AMD-Intel联盟可通过共享测试数据缩短开发周期6个月。但地缘因素下,关税不确定性或推高晶圆成本5%,考验双方执行。
从 CEO 的回应来看,可以判断其希望在以下几方面保持平衡:
强调与台积电的既有合作深度在回应中,她明确提到公司在供应链中与台积电“深度合作”,意在告诉市场:目前的合作关系仍是核心。强调美国本土制造的重要性
她提及“优先在美国建设”的目标,这既是应对政策压力,也可作为谈判与市场形象的一张牌。保持模糊空间
在未签署协议前,对于是否进入代工合作,她故意保持语调不明朗,以避免锁定,也给 AMD 在后续谈判中留下回旋余地。
这种策略表现出对合作机会的开放态度,但同时防止过早承诺所带来的战略风险。
如果 AMD 与英特尔真的达成代工合作,可能带来的后果包括:
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将获得强劲背书,对 IFS 的市场信心是一剂强心针;AMD 在供应链上的可选性增强,在特定市场或节点受限时期具备更多回旋空间;但若合作规模较小或限定于成熟节点,其对高端业务影响有限;此外,其他芯片设计厂商可能重新评估英特尔代工的可用性,从而改变行业供应链格局。不过,现实倾向于“试水 + 局部合作”而非全面转向。类似合作若发生,更可能集中在辅助模块、I/O 芯片、非核心逻辑部分,而非其旗舰核心芯片。
AMD-Intel的潜在伙伴虽源于竞争压力,却更多体现为供应链的务实调整。这一进展将为本土制造提供缓冲,但影响根植于节点优化和订单执行,而非市场格局的即时颠覆。2025年,行业或见证更多此类“敌友”平衡,带来可靠的产能弹性。
AMD CEO 在面对英特尔代工传闻时所表现出的态度,是一种典型的高风险策略中的“走钢丝”行为。她既不能彻底否定这一可能性,以免错失供应链弹性机会,也不能过度承诺,以免被市场误解。
来源:万物云联网